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 只为报答先帝之恩便合力杀了当朝皇帝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知道自己离死不远的时候会找几个资金信得过的大臣来做顾命大臣以便辅佐下一任君王,但历史上有这么四位大臣就是因为太过于忠心了直接把皇帝给废了。

从大禹的夏朝开始,中国开启了家天下,父死子继。而这种制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有时上任君主早逝,继任者年纪尚轻,不足以挑起重担。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来辅佐,上一任君主在临终前,往往会指定几名心腹大臣辅佐新君,这样的人一般被人们称作顾命大臣。新君无法亲政,顾命大臣们执掌朝堂上的生杀大权,可以说是实际上的皇帝。也因此,顾命大臣往往不只一人,数人相互掣肘,防止尾大不掉,威胁到新君。

可即使这样,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种情况。如顺治帝福临,他指定了四名顾命大臣,最后只剩鳌拜一人独大,把持朝政,若非康熙手段狠,清朝说不得就得易主。不过也有些顾命大臣忠心耿耿,一心辅佐新君。南北朝时期,南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就属于慧眼识珠,他指定的顾命大臣,不争功不争权,团结一心辅佐新帝。

同时,因为顾命大臣有摄政的权力,先帝选择的顾命大臣太少了,这个人很容易就会僭越皇权,改朝换代,像北周的托孤大臣杨坚就篡夺了自己外孙子的皇位,自己当了皇帝建立隋朝,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和皇帝也没有什么区别;可顾命大臣人数多了,他们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又会内讧自相残杀,像清朝曾经有过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佐康熙,结果鳌拜杀了苏克萨哈全家,自己又被康熙除掉。

不过历史上曾有有过这样四位顾命大臣,他们非常另类,互相结盟,文武分工,既不争权夺利,也不内讧自相残杀,反而齐心协力,一起把他们应该辅佐的皇帝杀掉了——还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了江山社稷!

这四个人,就是南朝刘宋武帝刘裕留下的顾命大臣徐羨之、傅亮、谢晦、檀道济。这四个人都是刘宋的开国元勋,为了刘裕的开国立下赫赫功勋。刘裕死后,太子刘义符继位,也就是刘宋少帝。刘裕对顾命大臣的选择是很有针对性的,可以说几乎完满。

徐羡之是寒门,与刘裕有两对儿女亲家,是同样寒门出身的刘裕的绝对亲信;傅亮,二流士族出身,主要负责情报以及机要工作,他和徐羡之一起控制朝政;谢晖,高门士族谢氏的后人,谢安的孙子,门阀代表,负责禁卫军权;檀道济,刘裕北府军起兵时的老战友,一起打天下的军功实权派,负责军权。从刘裕的角度看,门阀寒门亲信军权,面面俱到,互相制衡,一起为自己的儿子保驾护航。哪怕有问题,也是谢晦这个门阀代表搞事,但其他三个人还是可以搞定他的。

不过令刘裕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这四个手下实在是太衷心了,而自己的儿子却太不争气了。刘义符十六岁登基,也是正值青春年少,一天天的声色犬马,酒池肉林的。他老子刚死,看不出一点伤心,北魏进犯,也看不出一点着急的样子。

讲道理的话,一般的顾命大臣们最喜欢这样的皇帝,因为好控制,不妨碍自己掌权。不过要不说人家刘裕慧眼识珠呢,这四人根本不想着内讧争权,他们一心为了江山社稷着想。眼看着小皇帝一天天不干正事,那是心急如焚。想先皇何等英明神武,他的江山绝不能交到这样一个废物手上。

最后,哥儿四个坐下商量了一番,直接朝堂发难,废了刘义符。废掉刘义符之后,四人选了刘裕的三儿子,刘义隆做皇帝。并且为了让刘义隆能坐稳皇位,四人还把刘义符给杀了。刘义隆也算不负众望,他执政的时期成为了南宋最强盛的阶段。

最后的最后,刘裕信任这四人,刘义隆不信呀。功劳这么大,都是叔叔辈,哪天不高兴再把我废了?所以刘义隆执政后,短短几年间就把四个顾命大臣全都干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