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朱元璋临终前问了大臣们一个问题连问三遍 大臣听了冷汗直流

在古代时皇帝是天下至高无上的存在,但终究还是人,避免不了生老病死,于是便有了皇位的继承问题,皇位的争夺历来都是最残酷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难题,甚至犯下了严重错误。

朱元璋是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具传奇色彩的君主,朱元璋幼时家里十分穷困,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残暴不仁,再加之官员贪污腐败,所以造成很多民众活生生遭到饿死,就连朱元璋的双亲亦不例外,因为丧失了双亲,此时的朱元璋必须靠乞食维生,后来不得已下,只能跑去投靠义军,过着朝不保夕的岁月!

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乞丐,最后推翻了蒙古人的残暴统治,成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的毕生过往值得很多人钦佩,不过明太祖在位其间,为了巩固大明王朝的政权,所以命令接管所有将军的实权,而且亦把自己的儿子均封为藩王,但是因为这些藩王手握重兵,所以于朱元璋临终之前,因为担忧这些藩王窥探帝位,就下诏所有藩王都不许进京!

朱元璋做了皇帝,自然是要把皇位牢牢掌控在朱家手中的,他对外姓的大臣非常忌惮,最后甚至收回了朝廷和地方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由朱氏子孙来做,这些朱氏的子孙就成了地方上的藩王,每个人的权势都能够称霸一方,人有了权势之后,就往往更想要往上爬,这时候的皇位就成了他们最渴望的东西,朱元璋的这一举动无形中就埋下了巨大隐患。

朱元璋也是死前才对这件事有所发觉,当时朱元璋最青睐的皇位人选是太子朱标,然而朱标早逝,他又看上了自己的孙子,当时的皇太孙朱允炆,他不惜余力的栽培这位皇孙,可以说他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这种隔代传位的举动也就造成了地方上藩王的不满。

朱棣从小就以朱元璋为榜样,能文能武,有治国安民的雄心壮志,太子在时也没有什么想法,安心做自己的藩王,但是太子死后满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没想到让侄儿夺走了帝位。朱允炆本来就生性懦弱,也没有治国的才能,很多人不满,但是害怕朱元璋只能忍着。但是各位大臣对于众多皇子的想法心知肚明的,而朱元璋晚年似乎对此也就有所察觉了。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他临终前颁发了自己的遗诏。在这个遗诏中尤其强调了三点,其一是,让朱允炆继承自己的皇位,其二是自己的丧失从简,其三是命令各地藩王皇子只可在自己的封地祭拜,不得来京。而在这三点中最后一点尤为在意。古代孝乃大节,平常百姓父母去世,子女都要千里奔丧,更何况现在是皇帝驾崩。其实朱元璋的这第三点用意已经很明显了。皇帝驾崩,各地边境敌对势力必然蠢蠢欲动,所以让藩王留在自己封地来镇压。除此之外,朱元璋也知道,朱允炆继承皇位,他的那些叔叔们自然是不满的,万一他们假借奔丧理由来到京城逼宫夺权,天下就要大乱了。

虽然朱元璋在皇位继承上做了以上三点对策,但是皇子中仍有一人让他芒刺在背,这个人就是燕王朱棣。朱棣的性格,朱元璋是知道的,在众藩王中,朱棣也是威胁最大的。所以在朱元璋病危之际,还特意下了一道诏书单独让朱棣前往京城,为的就是试探他一些,同时也是给他一个警告。

但是朱元璋的这道命令没有等来燕王朱棣,却把朱允炆下个够呛。他担心父皇改变心意让朱棣继承皇位。因此朱允炆为了保险起见,特意与众心腹商讨办法,最终斗胆起草了一道假的圣旨,并让人快马加鞭的送达朱棣。朱棣起初接到朱元璋圣旨后便连夜赶路,好不容易到了江苏,却又接到朱允炆让他返程的假圣旨。虽然朱棣不明白其中用意,但还是返程了。

关于假圣旨的事,朱元璋自然是不知道的,所以在他临死之际还问着身边的大臣:“燕王来未?”朱元璋的这个问题也是吓坏了身边的大臣,毕竟其中很多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这样,朱元璋连问三遍,“凡三问,无敢对者”,最终闭上了眼睛,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朱元璋召见燕王,可能只是想要敲打一下燕王,让他们叔侄和睦,结果因为朱允炆的这一举动,造成了日后叔侄的刀兵相见,大明王朝在第一代皇帝之后就陷入了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