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到底是一个如何的人?真的只是荒淫残暴吗?

一直以来隋炀帝的昏君名声一直在历史书上不绝于耳。对于隋炀帝,史学界长期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可以与商纣王、秦始皇相提并论。今天我们来聊聊隋炀帝杨广,他真的只是荒淫残暴吗?

首先,隋炀帝肯定不是能力超群的贤明君主。他执政后的作为,一贯被后世人称为倒行逆施。所以在评价此人的时候,肯定和伟大搭不上关系。但他是否真的昏庸,决定权并不在他自己手里。因为正是看到自己王朝所处的危险格局,才让他特别急于办成一些事情。至于后人的许多点评,更多体系了唐朝人对待他的态度。

隋炀帝在继位之后,接过了一个建立不久且根基尚浅的帝国。在他生活的太平盛世,很多结构性问题不会立刻就表现出巨大破坏力。但隋炀帝并不会因此感觉安心。相反,由于他自己是可以算是经历过南北朝乱局的最后一代人,所以对上一个时代的很多事情都还铭记在心。加上自己年纪轻轻就掌握帝国大权,不免会在内心层面有些惶恐,生怕自己因为耽搁而错过了改革的重要窗口期。所以,他最终选择用最快速的度解,去决他发现的所以问题。

隋炀帝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国内政治结构,而是更大层面上的国际战略形势。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隋朝主要统治者,和当时的大部分贵胄一样,都源自著名的关陇军事集团。争论这个集团内部的成员血统,到底是前朝汉人为主,还是鲜卑征服者后裔居多,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关陇军事集团的成员,无论血统出生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非中原式的权力系统。这样的集团在两汉时代的东亚大陆是不存在的,属于永嘉之乱后由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新事物。

维系关陇军事集团正统性的根本,是这如何长久的保持武力优势,进而对地方施行控制。毕竟,文官们或许可以负责收税和控制话解释权,也可以在集团武力优势丧失后再另谋高就。而要达成武力优势,就需要不断获得最新最好的军事装备技术,包括了盔甲、马匹、弓箭甚至是普通刀剑。哪怕是军队士卒本身,也应该由不断招募的新鲜血液来补充。免得前代武夫的后裔,因为承平日久而丧失作战的勇气。

但这些技术与兵源,大部分都无法在中原地区产生。从西周问鼎中原,到隋炀帝的先祖在南北朝乱世中搏杀,无不需要从域外获得最新的军事技艺,招募更为勇猛的外籍战士。这些技术和军人,往往来自古代的西亚、中亚,一直到远至乌克兰大平原的东欧边缘地带。隋朝要获得技术,还必须保住他们控制的东西方贸易线路。除了向二道贩子购买之外,别无他法。

身为关陇军事集团的一员,隋炀帝可以深刻认识到因地缘政治格局而引发的技术落差,具有多么重大的危害性。一直到他继位的公元7世纪初,关陇集团依然在使用中亚标准下,不超过公元5世纪左右的武器技术和军事战术。不要说比肩当时的拜占庭罗马人和萨珊波斯帝国,就是和刚刚灭亡不久的印度笈多王朝与开始纵横草原的突厥势力相比,都已经属于落后的一方。

更让隋炀帝不能无视的情况,是他的潜在对手们已经早于隋朝军队开始了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因为无论是草原上的突厥人,还是从西域到西南的众多中小势力,都比蜗居东亚本土的隋朝更有地利之便。商团与技术人员,往往是通过那些地方,才能进入中原。甚至还有一个东北方向上的高句丽,加入了与隋朝争夺草原朝贡贸易主导权的斗争。

如果长期听之任之,那么隋炀帝的子孙可能就会步西晋王公们的后尘,被下一波南下的征服者吊打。因为,技术与组织差距一旦被拉大,就很难通过简单的资源堆砌来形成优势。相反,大量的资源还会为持有者本身引来入侵祸患。

所以,隋炀帝在历史上留下了好战和恋战的恶名。这并不是他不想稳坐中央,过着岁月静好的太平日子。而是源自特定集团的出生,给予他高于普通文官和后世儒家史官的国际视野。现实困境逼迫他必须做出重大的决策,以便为自己王朝的江山永固而努力。

通过隋炀帝发动的全部战争,就可以顺藤摸瓜,发现他所需要维持的国际战略通道:

这些战争包括对新兴突厥势力的反击。目的是为了暂时稳住北方的突厥人,保持从中亚七河流域到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之间,贸易通畅。作为隋帝国前生的鲜卑势力,就长期接近和依靠这里,获得众多战略资源。

其次是对河西走廊以南的吐谷浑开战。吐谷浑的统治阶层,同样源自鲜卑势力,并在征服当地的过程中,吸纳了很多原有的汉羌贵族。这么做的目的也非常明显,是为了控制从青藏高原边缘山麓,一直通向帕米尔山区以西的中亚贸易。而且歼灭吐谷浑之后,隋朝也就控制了河西走廊,可谓是一箭双雕的战略布局。

哪怕是隋炀帝继位前对陈朝的攻灭作战,也为帝国意外收获了第四条战略通道。尤其是当建康的小朝廷覆灭后,位于岭南地区的土著贵族也集体倒向了隋朝。作为主要对海口岸的广州与安南沿海,也都随即纳入隋朝的版图。

最后,就是收拾日渐强大的高句丽人。因为高句丽长期与突厥人勾勾搭搭,并且严重阻碍了隋朝在东北方向上维护已有的朝贡体系。高句丽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真有可能成为与隋朝抗衡的势力。那就意味着,隋朝的边境上要再增添一个需重兵保护的区域。

后来的历史,大家基本上都耳熟能详。隋朝在三次急功近利的远征中,将几十年积累的物资储备都消耗殆尽。被大量征发的民,力因为不堪欺辱而选择起义。他们长期不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本身也会造成饥荒。但隋朝府库内的巨额战略储备,是不可能对普通民众开放的。所以到了唐朝建立,还在隋朝建立的仓库中发现了很多粮食。有人还将之作为隋朝不应该亡的证据,却没想到这种辉煌本身就是在自杀。

就连关陇集团内部,都因为隋炀帝的执着而离心离德。不仅有人在隋炀帝远征后选择谋反,后来还冒出了太原李渊这样的强大竞争者。从隋朝灭亡到唐朝建立的这段历史,都算得上是关陇军事集团内部的一次格式化处理。

不过,隋炀帝的“丰功伟绩”还远远不止频繁对外用兵。为了更好的把内地资源都调配到关中和东北方的前线,隋炀帝还需要花很大力气去建设好大的运河工程。工程本身不仅耗资巨大,还将沿线的生态环境也强行改变。最终获得的好处,就是可以安心的将黄河下游与江淮地区的物资,一批批的送到辽东前线消耗。以至于在北方各地出现动乱之后,皇帝自己也可以退到江都扬州去静观其变。

隋炀帝的所作所为,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都是比较合理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原本是需要2-3代人时间去慢慢完成的。隋炀帝却希望自己一步到位,结果自然会适得其反。他的晚年可谓是异常凄惨。不仅曾被突厥人围困在边境小城里等死,也有面对全国局势失控的无奈。最后因为身边人的不服而惨遭绞杀。这对于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来说,是特别残酷而讽刺的。

在其统治期间,同样成就了大事业,同样也有大作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正确全面地评价这位帝王。郭志坤《隋炀帝大传》一书中曾评价他是个复合型的人物,其罪可彰,其功也卓。若论其功业,则不下于秦始皇,决非“秦二世”者流所可比拟。对于隋炀帝短短一生来说,这样的评价是比较中肯、公正的。利用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隋炀帝有两大功业:一是开通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大运河的开凿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在千秋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二是开创科举制,促进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隋炀帝杨广可谓功劳盖世!他还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也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综观隋炀帝的功与过,隋炀帝虽“暴”但大有作为。作为现代人,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人物,以理性的思维对待人物,我们的历史和生活将会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充满智慧!

唐朝建立后,对隋炀帝个人还有一个大力抹黑的过程。始作俑者就是统治天下的李唐皇室。但如果他们对隋朝的全部成就都予以否定,那么同出关陇集团的自己也会脸上无光。折中方案就对隋炀帝的个人攻击。用预设的道德制高点,抨击坊间流传的隋炀帝花边新闻。包括当着还未断气的老爹临幸妃子等,听上去大逆不道的荤段子。这也是隋炀帝在后世名声特别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