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唯一清廷将军被俘虏到印度 关在笼子里当做猴子一样供人观赏
清朝末年的时候因为闭关锁国的缘故与外界众多国家脱节,错过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最终成为了人人可欺的落后封建王朝。这个时候西方强大起来的国家开始向周边的国家开始侵略,当中也包含了中国。
不过列强对于中国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他们知道中国是个难啃的骨头,于是便先利用鸦片倾销来麻痹中国人民。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遭来大祸,而一个优秀将领就这样被俘虏。
叶名琛,此人字昆臣,生于1807年12月21日,出身书香门第。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叶名琛在少年之时便以诗文鸣一时。还不到18岁的时候,叶名琛便考取了贡生,在26岁的时候,他便中了进士,得以进入仕途。
叶名琛的仕途也是比较顺利的,虽然当时环境不好,很多地方都有暴乱,但是叶名琛是个有能力的人,因此在镇压各种叛乱、起义时干脆利落和心黑手辣,最终获得了胜利,并受到皇帝的赏识,因此成为了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
1856年的英国公使包令,在没有得到英国政府准许的情况下,已经借口亚罗号事件,大开杀戒,不仅轰掉了广东水师,而且轰开了广州城,派兵进城去抓这个令他们恨得牙根痒痒的两广总督。只是,叶名琛事先躲了,才没有被抓到。
虽然说,经过亚罗号事件之后,叶名琛未必意识到了战争的到来,对于战争,叶名琛却也不能说没有准备。他抓紧时间修复了城墙,修复了炮台,重新装备上了大炮,而且还招募了大批的乡勇。也跟当年一样,准备了大批的火船,准备烧敌人的战舰。照例开出了很高的赏格,悬赏英国人的人头。更奇的高招是,花重金派人去香港打探情报,搞绑架、暗杀、小规模的袭击。甚至在香港的面包房里下毒,只是由于砒霜分量下得太大,人们吃下去马上作呕,吐出来了,才没有死人。然而,他的情报却出了大问题,他的探子比下毒的特务还要低能,出了大乌龙。明明克里米亚战争英法战胜了俄国,但他得到的情报却正好相反,是俄国大胜。加上印度士兵的叛乱(这个情报倒是准的),结论是,英国根本没有力量发动战争。所以,英法大军开到之时,广州的防御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结果,英法联军,就像喝粥似的攻下了广州城。叶名琛这次没有躲起来,好像也没法躲了,就在官衙里,被人家逮了个正着。当然,城既然已经破了,这个结局,他也是知道的,所以,在衙门都跑空了的情况下,他特意将顶戴花翎戴好,穿上正式的袍服,端坐在大堂之上,等着英国人的到来。
英国人对这个努力保持官派的叶大人,也给予一点尊重,没有扯下他的顶戴花翎,也没有推推搡搡,更没有给他戴上刑具。而且,还给他配了几个仆人,带上了他爱吃的一些米粮,请他上船。
原本叶名琛以为英国人会将他俘虏到英国,因此他便被自己的仆人说道:“我之所以不死而来者,当时闻夷人欲送我到英国。闻其国王素称明理,意欲得见该国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
英军认为,叶名琛在广东经营十多年,旧部很多,影响力很大,如果把他关押得距离广州太近,不仅广东有可能派出营救小队,而且东南亚的华侨和华人也会帮助营救他。这一点,可以从当时的英军统帅额尔金的信中找到论证,他在信中写道:“不少人对我谈及一个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他们都说,把叶留在广州会使人心不稳,给重新回复秩序和信心带来困难……显然,把他送到海峡殖民地去是不行的,因为这些地区大多数居民是中国人。”
但是,英国人显然是高估了叶名琛在清政府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咸丰帝在得知叶名深被俘后,不仅没有任何营救或者通过交换战俘来救他的想法,反而因为害怕英法联军把他作为要挟工具,罢免了他的一切职务,并通知英方说叶名琛现在已经是一介草民和罪人,他的生死不关清政府的事。还示意其他抗英将领,说:”该督已辱国殃民,生不如死,无足顾惜。”从这也可以看出,在封建时期的中国,失败被擒是一件让人鄙视的事情,所以无怪乎将士们宁可死,也不做俘虏。就这样,叶名琛搭上了开往印度加尔各答的军舰,在上船前,他曾命令仆人从家中自带干粮。途中,他因为晕船呕吐不止,但他仍然正襟危坐,坚持不哼一声。
然而,事情并未想着叶名琛预计那般发展,因为英国人将他送到了印度加尔各答。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英国人竟然让他继续保持清朝官员的装扮,然后将其放在玻璃房中令他像动物一样被人参观。在玻璃房的外面则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清国公爵,被俘虏至此,大家可以免费参观。”
叶名琛也是个有骨气之人,看到此番此景,便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于是便绝食赴死,最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