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康熙年间爆发的朱三太子案 七十五岁的崇祯帝之子朱慈焕被凌迟处死

明朝末期的时候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攻破了北京,崇祯皇帝也被逼的自缢而亡,在临死之前,崇祯帝下令内侍将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三人送往外戚周奎家中避险。

在李自成入京之后周奎就将三人献出,李自成将太子、永王、定王带入军中,四月二十一日,为征讨不愿归附的吴三桂,李自成亲率大军前往山海关,但在一片石一役中被吴军及清军击败,大败之下的李自成匆忙率残军逃回京城,随军出征的太子、永王及定王三人也在此战之后不知所踪(有说是死于乱军之中)。在之后的岁月里,不少反清志士纷纷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以恢复皇明江山为名起事反清,这也就是困扰康熙帝数十年的“朱三太子案”的由来。

不久,在某地一位王姓乡绅的家里,来了一位少年乞丐。王乡绅见他举止端庄,气质特别,便问了他的身份。那少年胸无城府,照实说了。老王大惊,继而哭泣,将这乞丐收留,将他改名为王世元。

五年后,隔壁老王死掉了。没了依靠,王世元就被王家人扫地出门,他只好继续乞讨,一路到了江南,随后在一家寺庙剃度,做了一名和尚。有一天,浙江余姚的一位胡乡绅到庙里游玩,一眼便瞧见了气质非凡的王世元。

胡乡绅内心欢喜,劝他别当和尚了,当我女婿吧!这王世元从此就落户浙江,成家立业。婚后,王世元以教书为业,不知不觉间,几十年过去了,他儿孙满堂,生活圆满。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再次拜谒明孝陵,并下圣旨表示:

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

原来,他想寻找明朝皇室的后代,让他们守明孝陵。

王世元听了,内心十分激动,便酒后失言,向一位老朋友交代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原来他就是明朝崇祯帝的第五子,被民间成为“朱三太子”的朱慈焕。于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浙江有个念一和尚听说了,当即以“朱三太子”为旗号造反。

在康熙一朝,“朱三太子案”爆发了十次之多,但每次都在清廷的重压之下而失败。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假称“朱三太子”率众起事的杨起隆。杨起隆,本为无业游民,但为人果敢,有谋略,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杨起隆充分利用了吴三桂叛乱的时机,组织起百姓和家奴,还假借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义高举复明的旗帜,他们还约定好统一的服饰于夜间在京城四处举火起事。杨起隆改年号“广德”,在与部下黄吉、陈益以及其他三十余人在鼓楼开会时,被家主检举,清廷派兵包围,杨起隆不得不提前两天起事,但在清兵的围攻中失败。杨起隆的护驾指挥朱尚贤,阁老张大等数百人被活捉随即被清廷磔死遇害。杨起隆弃众奔逃陕西,在七年后被捕并被磔死。

然而“朱三太子案”却远没有结束,康熙十六年,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率“白头军”数千人起事,旋败死。康熙十八年(1678),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击败并处死。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江南金和尚拥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为“朱三太子”,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最后双双被捕伏诛。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浙东念一和尚等又以“朱三太子”名义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起事,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最后在清廷的征讨下全部败死。

每次爆发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的起义,都会让康熙感觉犹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却让康熙大失所望、寝食难安。这一系列“朱三太子案”的结束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大明最后的一位皇子,时年七十五岁的崇祯帝第五子朱慈焕被清廷捕获,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着王士元的假名平静的生活在浙江,康熙皇帝发下谕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俱着立斩。”朱慈焕死了,“朱三太子”案似乎也终于尘埃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