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清太祖努尔哈赤如此厉害,死因却如此窝囊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清太祖努尔哈赤可以说是其开创者,那么为何他的死因却被说窝囊呢?

明末,因为努尔哈赤的出色指挥,就知道了战争结局一上天注定要偏向于团结一心的军队一方—努尔哈赤大约率领了六万人迎敌,其中,努尔哈赤本人统领正黄、镶黄二旗约15000人代善统领正红、镶红二旗约15000人;皇太极统领正白旗约7500人;莽古尔泰统领正蓝旗约7500人;阿敏统领镶蓝旗约7500人;杜度统领镶白旗约7500人。这样的一支血脉相承的私家军,能不齐心协力吗?打个手势,双方就知道怎样配合了。

完全可以说,明末清初的八旗军是世界冷兵器时代最后一支强大的军队。面对具有超强组织力和凝聚力的女真骑兵,大明军队就相比逊色了不少。杨镇与辽阳总兵刘不合,故意不给刘组分配足量的大炮和火枪一明显要给刘纸小鞋儿穿。刘组私下对亲兵发牢骚说,这不是明摆着要我为国尽忠吗。到了明历三月初一这天,负责策应的叶赫部落的骑兵尚未行动,杜松率领中路左翼主力提前进军,“违期先时出口”,已经进至萨尔浒。刘率领南路明军正在向西开进的路途上,马林率领北路明军刚刚由开原出发。

李如柏率领中路右翼由清河堡出发,故意慢慢腾腾的,行动迟缓。事实证明,李如柏进军迟缓而后撤疾速可以保住性命努尔哈赤留下500人牵制、抵御刘鋋的南路明军,自己集中全部主力迎战先期到达的杜松。努尔哈赤认识老杜,万历四十三年三月,努尔哈赤最后一次代表女真部落前往北京“朝贡”,回来时曾经在山海关逗留了好几天,与老杜谈得非常融洽。或许正是因为了解老杜的弱点,努尔哈赤首选老杜作为攻击目标老杜身经百战,十分勇猛,作战时常常光着膀子,不穿盔甲。老杜年纪大了,为了显示自己宝刀不老,老杜冒雪提前行军,率先攻占萨尔浒山口,颇有抢头功的嫌疑。

怎奈,老杜出师不利,二月二十九日夜晚到达浑河时,发现河水不深,命令大军渡河,就在剩下辎重车辆准备渡河时,女真人在上游开闸放水,河水猛涨,淹死了数百名明军,也造成了老杜的主力军队过河之后,缺少大炮等重武器可用。老杜分兵两路,一半老弱安营扎寨,等待后续的辎重过河,一半兵力出发攻打后金的界藩城。

界藩城是努尔哈赤正在建造的新据点,据守这里的大部分是民夫,只要攻下界藩城,努尔哈赤的老窝—赫图阿拉就无险可守了。老杜攻打界藩城是正确的,可是分散了兵力,正中努尔哈赤下怀,努尔哈赤立刻集中自己的主力劫掠了明军萨尔浒山大营,抄了老杜后路。老杜正在指挥明军攻打界藩城,忽然觉得背后骚动,看见看守大营的明军狼狈逃窜而来,报告大营已经被努尔哈赤烧了。立刻,明军军心动摇就在这时,努尔哈赤尾随而来,界藩城的后金守军、民夫从城中冲出来,明军遭受两面夹击,溃不成军,老杜光着膀子左右冲杀,身中十八箭仍在力战,突然,老杜被流矢射中头部,从马上栽下而死。

副总兵王宣、赵梦脑尽皆战死,监军张铨被俘,誓死不降,被杀。就这样,除了辎重部队仍未过河,提前出发的西路明军提前覆灭了。与杜松将军队分散为两部分相比,开原总兵官马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将北路大军按照兵种的不同分成了三部分。马林原来不是这样盘算的,可是快到萨尔浒的时候,得到杜松兵败的消息,几乎跌落马下,十分害怕,不敢前行,下令就地扎营,转攻为守。

马林之所以将军队分成三个部分,是想形成掎角之势,以相互安慰,相互支援三月初二,经过一夜休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骑兵从界藩马不停蹄地赶来,迎击马林的北路明军。努尔哈赤绕过马林布置的炮阵,从背后偷袭了马林的后营,几乎全歼了明军。战罢,努尔哈赤没有休息,转战马林的前营。马林急令明军出击,很快,明军的火枪来不及换药就被女真骑兵冲散溃败撤退。这时,贪生怕死的马林居然带领几名将领率先逃跑,逃往开原。明军发现没有了指挥官,也开始成群结队溃逃,任由女真骑兵边追边砍脑袋,根本没有还手的想法。后来成功击溃明军,建立了清朝。

由此可见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战略指挥能力,那么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

626年正月,努尔哈赤见时机成熟,亲率八旗精锐西征,连续攻克了锦州、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等,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使努尔哈赤雄心勃勃。二月,清兵攻到宁远城下。当时明朝大将袁崇焕守城,守兵只有二万人。二十日,努尔哈赤命令攻城,袁唤命家丁罗立施发红夷大炮,击退敌人。后来清兵进抵城下,袁一面命扔下棉油火把焚烧敌人战具,一面组织敢死队出城杀击退清兵。二十一日,清军乘夜出击,仍以失败告终。二十六清军被迫退兵。

同年八月,努尔哈赤死于鸡堡,终年68岁。关于努尔哈赤死因,众说纷纭,但都与宁远战役有关。据说努尔哈赤于此役中炮负伤,不治而亡。张岱的《袁崇焕列中说》,大炮击中清军的黄龙幕,伤一裨王。《中国皇帝要录》 ,《历代帝王传记》等均持此说,认为努尔哈赤在此役中负重伤,于是撤回沈阳,不久即死。《明熹宗实录》中则写道,大炮击毙清军一大头目,清兵用红布包裹抬走,放声大哭。有人推测,死者即为努尔哈赤。

而稻叶岩吉《清朝全史》引朝鲜人记载,有名叫韩瑷的译官,被袁崇焕请至宁远,亲眼见到清军被诱入外城。守城兵士先从城墙往下投掷矢石,又发地炮,杀得清兵人仰马翻,于是撤退。第二天,袁崇焕派使者献礼物给努尔哈赤,说:“老将久横天下,今日败于小子,岂非数耶?”努尔哈赤本已负重伤,见到礼物,又听到这些讥嘲之话,于是愤恚而死。

据清太祖武皇帝、高皇帝两朝实录,宁远之役,的确令努尔哈赤恼恨不已,但随后他仍在继续征战。六月,蒙古科尔沁部的台吉奥巴晋见时,努尔哈赤还亲率贝勒大臣,出郊迎十里,并对其说:“今尔我无恙,得相会足矣!”说明宁远之役并未受重伤。

也有史书说努尔哈赤是死于疽发背死。宁远兵败,使努尔哈赤精神上大受创伤。他对诸贝勒大臣说:“朕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独宁远一城不能下耶!”心情始终郁忿难平。又因长期鞍马劳累,且年事已高,遂积劳成疾。这年七月,身患毒疽,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病情加重。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欲返沈阳,行至叆鸡堡死去。努尔哈赤患的病叫“肉毒瘤”俗称“搭背疮”,为老年人的危难大症,极难治愈。宁远兵败努尔哈赤心怀忿恨,也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原因。努尔哈赤在宁远之役受挫,郁郁而终。他死后第二年,皇太极由广宁进兵围攻宁远,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