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更强?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什么终生不攻蜀国?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司马懿是三国里面非常有名的人物,那么他们两个到底是谁更强呢?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遇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司马懿之所以采用坚守不出的策略前面已经提及到。司马懿被曹氏忌惮,每次打完仗都会被催着交出兵权,那么好好打干啥?就以逸待劳,坚守不出,诸葛亮必然会撤军嘛!无论诸葛亮如何挑衅,司马懿就是不出战,由此很多人认为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其实并不是这样,上面所说,司马懿平定辽东的事迹(30天破公孙渊),可见司马懿军事能力毋庸置疑。其实,诸葛亮北伐是败给了司马懿,我们一起看看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时间就明白了,第四次是231年,第五次是234年。之前与曹真的三次基本都是年年打甚至一年打两次,而只和司马懿交过一次(第四次北伐)手后,诸葛亮就明白了,北伐不可能成功,因为司马懿已经拿住蜀汉的命脉:补给困难,士卒疲惫。这一点,我觉得司马懿比诸葛亮强,诸葛亮明知北伐已经不可能成功,为什么还偏要发动第五次?这不是找虐么?结果,司马懿‘耗死’了诸葛亮。

三国最终的结局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司马懿为司马家族奠定了基石,在司马师这代完成了统一大业!这不得不说这是司马懿的又一个成功。诸葛亮与司马懿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考虑的因素太多,当初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时,诸葛亮听取的话,雍凉早就成为蜀汉的了。而司马懿就比较果断,反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让郭皇后下令废黜曹氏所有的权利,郭皇后犹豫不决时,司马懿当机立断拿出佩剑夹在郭皇后脖子上,最终司马家族‘夺权’成功。换成诸葛亮,他是万万做不出来的,也许会做,但必须有一个‘万全之策’,完美的计划。话说,这世上有完美的吗?无论人和事,都没有。

诸葛亮病逝,蜀军群龙无首,杨仪和魏延又闹起内讧,按理说司马懿应乘势追击,再建功勋。可事实是,司马懿却在此时撤军了,反而终其一生再未伐蜀,这是何故?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统领蜀汉十几年,自然会在每一处关卡、险隘设机关,布重兵,此时葛亮虽逝、蜀军内讧,但多年营建的军事体系依然健全,若干年后邓艾偷袭阴平,在绝壁顶端见到废弃的营寨,就验证了一切,司马懿焉能不知。

曹家父子是“用人在疑”,一直都在防范司马懿,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曹操、曹丕时代,司马懿身份低微、备受压制、没有实权,虽然曹叡和司马懿是好基友,但他照样不放心司马懿,只是无人能敌诸葛亮,别无选择,而诸葛亮死后,曹叡唯恐司马懿一旦伐蜀成功、兵权稳固,那将是尾大不掉。正因有曹叡阻止,司马懿即使有心进攻,也无法成行。

实质上,司马懿是不希望诸葛亮死的,因为谁都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司马懿知道曹魏之中,只有自己可以克制诸葛亮,没有了诸葛亮,自己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他和诸葛亮既是对手,又是知音,特别是在空城计那一出,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司马懿知道城里没人,但是听到诸葛亮弹的曲子是《高山流水》之后,心领神会,大叫一声“有埋伏”,双腿一夹马肚子,跑出去了四十里路,摸着脑袋说“我的头还在啊!”实际上,诸葛亮五伐中原,何尝不是在“躲害”,二人也可以说是同病相怜,这就是政治。

同时司马懿也未必真心灭亡蜀国,一旦蜀国和吴国都灭亡了,司马懿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就会成为曹魏政权的弃儿,甚至是“兔死狗烹”,司马懿才不会去干这傻事。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被迫班师回朝,公元237年,辽东公孙渊反叛,司马懿平辽,数十年来困扰曹魏的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随后孙权五路大军伐魏,司马懿又要南下抵御吴国的进攻。可以此时的司马懿根本没有时间去进攻蜀国。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后,他和曹爽共同受命辅佐年方八岁的幼帝曹芳,曹魏统治集团内部逐渐形成了曹氏和司马氏两大政治势力,面对着曹爽的步步紧逼夺权,司马懿只能在家装聋、装哑、装病、一幅老态龙钟的样子,在病榻上躺了两年之久。

曹爽被司马懿成功麻痹,加之曹爽当权后,大肆打压蒋济、高柔、王凌等曹魏元老,从而引起元老们的集体反对,也正是在这些曹魏元老的默许和支持下,公元249年1月司马懿乘着曹爽及其党羽跟随魏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都城洛阳空虚的时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举摧毁曹爽阵营,控制了曹魏政权。

此时,距诸葛亮去世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五年,此时司马懿大权在握,但司因忙于消灭反对他的人,一直在杀人稳定朝局,杀曹爽三族杀了7000人,杀夏侯玄灭三族也杀了3000多,这两次几乎将曹家,夏侯家杀的差不多了。

杀了所有反对派之后,司马懿已经71岁高龄,司马懿老了、病了,已力再伐蜀了,公元251年,73岁的司马懿因病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