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清朝统治时间长达两百多年,为什么不推广满语?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后,基本上奠定了自身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后来在皇太极的努力下,终于剿灭了中原地区大部分的军阀势力,建立起了满清政权,我们都知道,清朝作为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和汉族格格不入,但是作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又不得不接受。那么为什么清朝没有推广满语呢?毕竟语言要比头发更为重要。现如今已经开始大量的推广普通话了,假如没有普通话,我们的交流都会成为问题,很多地方的方言是人们根本听不懂的。从这一点就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

满清之所以没有推广满语,原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就是满语已经是濒临灭绝的语言了,现如今的人们甚至是没有听说过满语这种语言。可是在满清的后金以及清朝时期,会满语的人是比较多的,这个时候之所以没有推广,是因为没有文化基础。满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大部分都是东北的貘人、肃慎人、满族人,满语甚至还受到了蒙古人的影响,因此很大程度上来说,满语的学习难度也是有的。鲜为人知的是,当初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他都没有使用满语。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战乱的时候是比较多的,其次满语没有足够的文化支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看,就是满语没有文字基础。在历史的长河中,满语都是口口相传的,这让很多人是无法学习的,没有文字,就会出现很多误解。

后金逐渐强大之后,努尔哈赤开始了统一的过程,最终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这让很多部落都归了努尔哈赤的后金管理,在这样的基础上,努尔哈赤开始琢磨了满语的文字问题。为的就是更好的管理打败的各个部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努尔哈赤让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母借来创制满文。这种方法就是将蒙古文字母进行改造,改为无圈点满文。与汉字的意义根本无法相比,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属于表意的文字,这是其它文字不具备的。满足文字虽然出现了,可是满文是没有文化内涵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到了清朝建立,清朝皇帝有想过将满语推广起来,他们先是制定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策略,为了就是让汉人更好的接受满族的一些习惯。

尤其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原王朝的汉文化太根深蒂固了,而且会满语的人与会汉语的人对比起来,简直是凤毛麟角。当时的满清还有规定,什么商议国家大事、什么与外国使者交流,都必须要用满族,不会满语的官员进不了最重要的机构。

比如说像当时的林则徐等人,为了参与商讨国家大事,学习满语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不过就算官员学习满语的欲望强烈,民间对于满语的态度就相对来说比较无所谓了。归根结底,清朝并非不推广满语,而是在最开始,满语的推广力度还是很大的,但是因为这些原因最终没推广成,也就是推了,但不广。

首先,能教学满语的老师少。因为中原的汉人实在太多,按照满人和汉人数量的对比,当时一个满语老师教十个汉人兴许都不够用,师资力量不够充足,所以导致满语没有办法很广泛地推广。另外就是汉文化在中原的根深蒂固,原本居住在中原的汉人,因为满人入关、夺取政权的事就十分不满,当时还有一部分主张“反清复明”的人还逃到了台湾。而留在原地的汉人在最开始,对清朝的热衷度也不是太高,自然而然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很低,学习满语的积极性没那么高。

还有就是满人王朝后来在中原出生的皇子们,也有的开始觉得满语不好学。特别是从同治皇帝那代开始,虽说宫廷里直到溥仪时期都有开设满语课,但皇子们有的就很不愿意学。最典型就是从载淳那代开始,虽说载淳入宫读书学习什么的都很认真,但就是在满语课上提不起兴趣。还有宣统帝溥仪,除了一句满语的“起来”外,其他满语就都不怎么会说了。

归根结底,还是中原汉文化的感染力太强,满人从入关那刻开始,就在不断地被汉文化所同化,满语推广不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