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李秀成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浇开水 为什么会惨叫连连?
清朝时期兴起了一个组织叫做太平天国,在当时把清朝搅的是昏天黑地,有一次李秀成看了城墙外的草之后就下令烧开水往下浇,这时候各种惨叫传了出来,这是为什么?
李秀成站在南京城墙上,面对城下久攻不下的湘军,并无半点松懈与乐观,特别是看到湘军风平浪静,似乎正处在久攻不下的无计可施、进退维谷、一筹莫展之时,心中即疑其有诈了。
草这种东西虽说命贱,可是它们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是极强的。我们的老祖先就对这个非常明了,在二十四节气歌里,也处处体现草的用处。“清明、谷雨”前后万物复苏百草发芽;“立秋、处暑”前后百草开花千树挂果;“霜降”以后,大部分草彻底停止生长。
气候的轻微变化,就能够使得植物有如此明显的转变;倘若对草地原生生长环境进行更改,只怕是它们的反应会更加猛烈。比如说浇了水的草,和没浇水的草生长就不一样;将草移植到另一处地方,也会生长的不一样。
湘军在草地下面挖洞,无疑是破坏了草的原生环境,必然会触发草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直接体现在草的叶子上,或者发黄、或者发青,总之与正常的草颜色不同。
我们再来说说李秀成,这孩子出身贫寒,自幼没少下田里干农活。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生命,粮食就是活下去本源。如果地里的庄稼长的不好,今年可能全年都要挨饿。如何判断庄稼长得好不好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们的叶子。如果叶子颜色异常,要么该浇水、要么得施肥、要么就是下面有虫子。
同一块儿地,别的草都绿幽幽随风飘扬,就那几片儿跟打了百草枯似的,瞎子都能看出下面有问题!李秀成作为农民的儿子,他能发现不了问题?
特别是观察到城外青草地颜色不均,且是近期有变化时,恍然大悟:原来曾国藩用他以前挖地道攻城的办法,暗挖地道埋炸药,神不知鬼不觉,挖到城墙根下,出其不易炸开城墙,轻而易举攻陷太平军固守了两年的固若金汤的南京城。
想到这里,李秀成得意的笑了。他当即下令士兵架起大锅灶,烧起一锅锅滚烫的热水,然后一锅锅将沸腾的热水浇向城墙外的青草里。
李秀成并不告诉士兵为何要这样做,为的是怕走漏消息。当然,士兵也便蒙在鼓里而不知,糊里糊涂地听将令。 地下正在挖地道的清兵倒是清醒,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糊里糊涂的是,正挖着地道,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哪知突然迎头浇下来滚汤的热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狼狈逃窜。
本来,一锅开水又能烫得多厉害?又能有多少锅开水用?但地道狭窄,人人惊慌,向后疯狂逃窜,于是人挤人,人踏人,自相踩死的不少。更要命的是,地道里早已备好了炸药,挖地道时又点着烛火,烛火一倒,碰到火药,连串爆炸,这才是更大的灾难。
想想吧,直接炸死的就不说了,地道一塌下来,有多少兵儿闷死在里面?多了不说,一死几千总是有的,但最让二曾受不了的是,这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妙计,辛辛苦苦挖出来的地道,眼见就要成功了,却功亏一匮,反成了自己士兵的坟场,你说他痛苦不痛苦。
不能不佩服李秀成是超级军事人才。连曾国藩也不能不对他暗竖大拇指。但他心里那个痛,那个急啊!因为皇帝催命似的催他快快打下南京城,再拖下去,恐怕要危及自身了。
本来就是被皇帝催命似的攻城圣旨急得想出这个地道攻城妙计的。他们集中精兵,全面开花挖地道,总计挖了三十三处,准备了数十万的炸药。因为耗资巨大,又没有绝对保证,曾国藩担心弟弟曾国荃执行不力,发生摇摆,还多次写信安慰和劝诫其弟,一定要将地道挖到底。
这计划真是精妙,看似万无一失,只要快速挖过去,到了城墙底睛,埋上炸药,一下就打开了城墙缺口,大军随即杀进,胜利唾手可得。哪里想到会被李秀成识破? 不过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曾国藩也非凡人,他反其道而行之,要继续挖地道。
这时,依常情常理,打死也不会再挖地道了,而李秀成也相信这一点,谁会这么快重蹈覆辙啊!以为经受这样的大损失,清军再也无力量挖地道。 不能不服曾国藩真是军事上的大家。地道战失败了,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于是大张旗鼓在地面上修建起数十座炮台,架设上百门大炮,看似要从地面上强攻,其实是在掩护挖掘地道。这一招还真灵,还真让李秀成相信了,于是太平军集中火力应付清军的火炮阵地。
结局料想得到,这一次清军成功了,他们把地道挖到城墙下,在太平军守卫的城门炸开巨大口子,准备好的大军一拥而进,南京城终被攻破,太平军由此走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