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周瑜临死前警告:此人必除,孙权不信,12年点亡国,后悔莫及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东吴的在赤壁后,似乎就没有下文了,存在感很低,直到后来白衣渡江,才做出一些像样的事情,其实东吴之所以没有动作,也是因为荆州问题,东吴被刘备牵扯,难以用兵,早在周瑜时期荆州便一直是东吴的心腹大患。

周瑜是三国时吴国的一员大将,三军都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多人都惧怕他,年少得志,因追随孙氏一族出生入死,加上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在江东名望很高。人们都称他为周郎。所以他这个人却经常恃才傲物,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但他却唯独对诸葛亮和刘备这两个人有所忌惮。先说说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他是神一样的存在,聪明才智,带兵打仗什么的都远在周瑜之上,可以说周瑜是因为嫉妒他的才华,才对他有所忌惮,担心他会对吴国不利。周瑜也曾被诸葛亮气的吐血,还生了场大病,过了很长时间才缓过来。

可今天故事的重点却不是他,而且他的主人刘备。刘备和周瑜之间的交集并不多,赤壁之战算一个,刘备去江东娶孙尚香也算一个。这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刘备在三国前期并不被世人所看好,经常寄人篱下,靠着刘皇叔的身份到处“招摇撞骗”。但他的野心却一直都没有改变,城府极深的他在前期竭尽全力的隐藏自己的锋芒,让世人觉得他只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小人物。而他一边尽力掩饰自己一边私下拉拢人才赢取民心,三顾茅庐之后,有了诸葛亮的辅佐,他开始锋芒初露。

为了躲避曹操的追杀,派诸葛亮南下与孙权联盟,在诸葛亮的游说之下,孙权答应联盟,因为他知道,一旦刘备被消灭,下一个肯定就是孙权他自己,唇亡齿寒这个道理身为一个明主他不会不知道。但周瑜所看到的却和孙权不尽相同,周瑜看到了刘备的能力和野心,相比较曹操而言,刘备这个隐藏的老虎更可怕,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反咬自己一口。这一切的担心在赤壁之战后表现的异常明显。

大败曹操之后刘备以各种理由强霸荆州,表面上说是借,一定时间后会归还给东吴。也是因为这件事让周瑜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他对刘备不得不提高提防。整天苦思冥想的去替东吴除掉刘备,终于在某一天,他想到了一个绝好的计策,让孙权把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并要求刘备亲自到东吴迎亲。表面上看上去这是为了更加巩固孙刘联盟,让两家可以更好的同仇敌忾。实际上却是别有用心,暗藏杀机。而且刘备又不得不去,这一招实在是狠,也不亏他周郎的称号。

刘备到东吴后周瑜想办法让他露出原型,可刘备也不是善茬,很难对付。但他再怎么厉害也抵挡不住每日纸醉金迷,朝歌夜弦的生活,刘备也因此变得玩物丧志,让周瑜少了些忌惮。可不料高他一筹的诸葛亮在刘备去东吴之前就已经给了他三个锦囊,最后被刘备逃出了东吴,周瑜的计谋也没能得逞,放虎归山。这之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去算计刘备了,因为他被气的一蹶不振,不久就英年早逝,远离人世。在去世之前他曾再三叮嘱孙权和部下,一定要盯紧刘备,早日除了他,不然早晚有一天我们东吴会受制于他。

在此,我们也基本都知道,赤壁之战的胜利,乃是周瑜之功,并非诸葛亮之功,因为在诸葛亮出山后,跟着刘备的前期,他的形象或功劳基本是比较模糊的。在此,暂且抛开诸葛亮不说,我们且看周瑜。

周瑜对于东吴而言,可谓是元老级别的肱股之臣,他不但是孙策开创东吴基业时期的元老,更是孙权继承基业之后,帮助其守护基业的核心人物。所以,周瑜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前,他的出发点应该来说都是忠心耿耿为东吴孙氏基业考虑的。但是周瑜在死前最后一次为东吴孙氏基业所做的考虑,或者提出的建议,虽具有长远看法,但却未被东吴的新任掌门人孙权所采纳。那么周瑜死前的这个建议是什么呢?

周瑜在临死前给孙权留了一封遗信,信中写道:“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其实意思很简单,或者说意思很明白,就是目前对于我们东吴来说,敌人有两个,一个是明显的敌人,即曹操,而另一个敌人则是半隐藏状态的,即刘备。曹操虽是强敌,但是他北边的地区还不安定,所以暂时无心南顾,就算他派兵南来,我们仍然能够借助优势水军抵抗。这个敌人比较明显,他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能看得见,也能预见,更能预防。但是另一个半隐藏的敌人刘备则不然,留在身边,犹如养虎。而刘备既然是老虎,必然要吃人的,此刻时机不利于他,看他怪温顺,如果一旦机会有利于他,他就会立马张开大口,反咬我们。天下的事情没有定数,一切都是未知,这时候我们应该赶紧自我强大,而不是养虎为伴。

其实我们看三国,就会发现,真正看穿刘备的只有三个人,其一是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天下枭雄,而当时的刘备不过是一个惨败的流浪之犬;其二是吕布,吕布在死前一语戳穿刘备的虚伪;其三则是周瑜,周瑜也把刘备看得明明白白。

在此插一点演义中的情节,在史载中没有记载,但是演义的补充其实可以理解为史载的艺术化延伸。

在史载中,刘备来东吴“借荆州”的时候,周瑜曾建议孙权软禁刘备。这个建议倒是像君子之风,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刘备这样的人,到底是该杀还是该留,不但孙权面临过这个难题,在之前的曹操也曾面临过这个难题。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有的建议不可杀,要重用,而郭嘉则建议杀掉。后来曹操没有听从,因怕影响人心对他的评价,所谓的舆论也。但结果,比舆论更可怕,曹操稍微一不留神,刘备就从他眼皮底下不但带走了他数万大军,还杀了他的徐州守将车胄将军,同时也直接夺走了曹操辛辛苦苦打来的徐州。这可谓是血的教训,相比周瑜应该会对孙权说这一起案例。因为这毕竟是三国时期很有名的反咬一口新闻事件。

可惜的是,不管周瑜如何摆事实讲道理,对孙权陈述不可留刘备的理由和根据,但孙权都没有听从,因为孙权听从了另一个人的建议,即鲁肃。这样以来,刘备不但活下了下来,还从孙权手中借走了荆州的核心地盘南郡。表面上看,刘备在南郡似乎成了曹操进攻南方的第一战,但实际上曹操并未进攻之前,刘备已经借助南郡之优势地理开始腾飞了,他飞往西川而去。果不其然,后来刘备羽翼丰满后,就领兵扣关,若不是陆逊一把大火,或许东吴就此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