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玄武门之变,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他会开创贞观之治吗?

说到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唐太宗李世民功绩上的污点,为了皇位残杀自己兄长,而他在位期间开创的贞观之治可谓是不小的功劳,那么如果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失败了,李建成当了皇帝,他会开创贞观之治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玄武门经过

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李晚上世明亲自给父亲李渊写了一封奏折,内容是自己的两个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渊后宫的妃子搞在了一起,李渊一看到李世明奏折的内容就火了,是个男人被戴了绿帽子都受不了,更何况李渊是皇帝,而且给自己戴绿帽子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渊完全是受不了,不过做为父亲李渊还是决定在第二天早上把李世明,李元吉,李建成三个人都叫到皇宫里对当面对峙一下,先搞清楚事情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一早齐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接到李渊的诏令一大早就起床骑上马往皇宫里赶,很快就到了玄武门,玄武门是进入皇宫的必经之道,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带兵马进入玄武门,这两人平时进皇宫肯定是会带一些护卫保护自己的,自己进入玄武门之后,这些护卫就在玄武门之外等着,但是这次为了证明自己对父亲李渊没有反心,李元吉和李建成没有带护卫在玄武门之外等着,两人直接就骑着马进入了玄武门。

李世民提前将自己秦王府的几百骑兵安插在了玄武门以内,李世明也早就带着这几百骑兵,在玄武门之内等着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进来了,李元吉和李建成进入玄武门之后发现不太对劲,李世明怎么带着在玄武门内带着数百骑兵,这时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跑,但是这时已经晚了,李世民一箭就将大哥李建成射下了马,李建成的生命就此结束了,李元吉这时吓傻了准备骑马跑到皇宫,李元吉认为到了李渊身边就安全了,结果还没跑远就让李世明手下大将尉迟敬德给杀了。

李渊这时还在皇宫里等着自己三个儿子,没想到尉迟敬德穿着铠甲,带着长矛就到了李渊面前,尉迟敬德告诉李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谋反已被秦王就地诛杀,我是秦王派来保护陛下的,正常情况下带着兵器面前皇帝早就被斩首了,李渊也不是傻子,尉迟敬德能带着长矛站在自己面前,说明皇宫禁军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李渊知道自己的命现在,在儿子李世明手上,只好说秦王做的对,我现在就封秦王为皇太子。

从这一刻开始大唐王朝的一切政务都由太子李世民说了算,李世民要求李渊下的第一道诏书就是诛杀自己的孙子,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两个月之后李渊就选择了退位将皇位让给李世民。

而在李世民在位期间最大的功绩,可以说就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贞观之治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他会开创贞观之治吗?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开创贞观之治,是因为他手下有一大帮牛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靖、李世勣、尉迟恭秦琼侯君集等等,都是李世民打造贞观之治的骨干力量。

问题就出在这些人身上。

首先,李建成是嫡长子,是大唐帝国合法的太子,即使李世民上位后使劲给大哥抹黑,也无法否认这一点。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谋划玄武门之变时,他还有些犹豫,不是犹豫该不该除掉大哥李建成,而是犹豫万一失手怎么办?这时候,李世民想到了两个人:李靖、李世勣。

这两个人,堪称唐朝的国宝级名将,但这二人和其他唐朝开国名将有一点不同,就是他们不属于哪个派系,李建成跟李世民斗到水火不容,二人也从来不参与。

因此,李世民兵变前来找李靖,想请李靖帮他除掉李建成,被李靖婉拒;李世民不甘心,又来找李世勣,结果又被婉拒。二人的态度非常明确:你们的家事我不管,我只为大唐皇帝效力。

李世民即位后,李靖成为唐朝军事的擎天柱之一。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奇袭定襄,大破突厥的突利可汗,生擒隋炀帝的萧皇后。

就在李靖大败突厥时,李世勣在白道(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地带)也大败突厥军。随后,二李会合,偷袭颉利可汗,斩首上万,仅俘虏人口就多达十几万,突厥从此一蹶不振。

说二李的功劳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李世民所面对的突厥问题,李建成同样会面对,而李靖和李世勣只忠于皇帝,所以,他们在李世民手下可以大败突厥,在李建成手下同样可以做到。

类似的还有钱九陇。此人本是奴隶出身,因为擅长骑马、射箭,李渊非常器重他,引为心腹。钱九陇跟过李世民在洛阳之战消灭窦建德,也跟过李建成讨伐刘黑闼,功劳很大,但他既不是李世民的心腹,也不是李建成的人马,国家需要他跟谁出战,他就跟谁。

其实,这也是当时很多将领的心理,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跟谁都是吃饭,谁当了皇帝,谁就是正统。

可能有人会说:李世民以礼贤下士著称,天下英雄都喜欢跟着他,李建成行吗?

当然行!

当年李渊还在太原当留守时,就有争夺天下的野心,他让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各自做一件事——结交天下豪杰。

李世民在太原确实招了不少人才,但李建成同样也不差,都会散尽家财结交豪杰,姿态放的非常低。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李建成很得人心。

玄武门之变中,听说太子李建成被杀,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长叹说:“我受太子厚恩,还没来得及报答,今日如果不做点什么,如何对得起太子?”说完,冯立就拉上副护军薛万彻等人,率东宫与齐王府的两千人马开赴玄武门,要与已明显掌握局势的李世民决一死战。

还要注意一点的是,这两千人并没有半路逃跑,而是一直跟着冯、薛猛攻玄武门,只是没有攻下而已。

李世民宽仁爱士是真的,但李建成宽仁爱士也不是假的。李渊还没有从太原起兵时,军中对李世民有个亲切的称呼,叫“二郎”,而对李建成的称呼,也很亲切,叫“大郎”(别想歪了,这时候武大郎还没出生呢),这就说明,李家二兄弟在士兵眼中的地位和能力是差不多的。

李渊起兵进攻长安,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没有丝毫架子,与普通士卒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二人还都下过令,与民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换句话说,李世民在即位后体现出来的那些高素质,李建成一样也不少。

要开创盛世,除了武功,还要有文治。如果说李靖、李世勣是大唐在军事上的保障,那么,房玄龄、杜如诲、魏征、王珪等人,就是大唐在文治上的保障。

请注意,房玄龄、杜如诲是李世民秦王府的亲信,而魏征、王珪则来自李建成的太子东宫。

王珪早在李渊还没有称帝的时候,就已经是李建成的世子府参军了,李建成被封为太子后,王珪也一直是他的心腹。

而魏征,最早跟过李密,后来跟过窦建德,窦建德失败后,魏征来到长安,李建成久闻他的大名,立刻去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对其极为敬重。魏征眼光如炬,早就看出李世民心怀不轨,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只可惜李建成性格仁厚,不忍兄弟相残,结果反受其害。

李世民也知道魏征的能力,当上皇帝后,对其非常信任。不过,李世民与魏征的合作,更像是公事公办、退无私交的那种,甚至很多时候,李世民敬重魏征只是“装”出来的,实际上对魏征并不喜欢。

等到魏征死后,李世民处理侯君集谋反案,还迁怒于推荐侯君集的魏征,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还毁了皇室与魏家的婚约。可见,在李世民那里,重用魏征只不过是为了体现他宽仁大度、礼贤下士的态度而已。

而李建成与魏征的关系就不一样了,二人私交非常好,如果李建成即位,他同样会重用魏征,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重用了很多李建成的人马,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其实反过来也一样,李建成如果当了皇帝,同样也会重视秦王府的人马,比如房玄龄、杜如诲、虞世南等人,照样会成为治国之贤臣,就像魏征、王珪之于李世民一样。

另外,还有一个事对李建成更有利,就是他没有李世民那么“好色”。

李世民早年还好说,但到了晚年也开始昏庸起来,尤其是看上了年仅14岁的武媚娘,将其收入宫中,结果引出了一场塌天大祸,差点断送了大唐的江山。

而李建成,虽然也有一些花边新闻,但都是李世民给他泼的脏水罢了,连司马光这样的铁杆挺世民派,都说那些事太离谱,无法证明实有其事。

因此,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起码不会出现武则天篡位那样的大祸,大唐也不会险些夭折。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