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古代商人地位是有多低?商永远斗不过官,沈万三就是例子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商人,但是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商人地位是很低的,那么到底有多低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商人不可做官”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实际有多严怕是很少人知道。具体商人不可为官的法令在唐朝,但在此前社会便普遍鄙视这一“贱业”。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完天下,工成后又急流勇退,免于了勾践的猜忌,并开始经商,传说中他和西施一起成为“神仙眷侣”。但现实却有些骨感。由于经商,范蠡并没有受到与其功绩等同的历史评价,功绩几乎被从历史上抹除。秦汉开始,又有了明确的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凡豪商巨贾家产申报不实就要充公等等规定。汉朝是曾有过“捐官”一说,实际便是“买官”。但这里能够买的人,大多都是士族那些耕读人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人几乎没有什么地位,也就没有了财富的保障,一旦封建国家缺钱,就会开始用各种理由抄一波家。

正是因为如此,古代商人在获得大量财富之后往往会大肆购买土地,并开始安于现状。这也是中国古代资产阶级未能发展起来重要原因。在很多朝代里,虽然有商人不能改业的规定,但在户籍混乱,经常有流民的时代,假冒名姓对于商人来说还是很容易的。

而且古代女孩如果嫁给了商人,有很多漂亮衣服她们就再也穿不了了。明朝朱元璋规定普通百姓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材料的衣服,但是商人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前秦王苻坚曾下令:“金银锦绣,工商皂隶妇女不得服之,犯者弃市!”这就意味着纵使你富可敌国,也没权利锦衣玉服。不光没有漂亮衣服,对商人的歧视无处不在。西汉商人不能穿丝质衣服,不能乘车。唐代商人及家属不能乘坐有车厢的马车。

更让古代女子不能接受的是,如果嫁到经商人家不论生男生女,孩子们注定都不会有好前途。如果生的是儿子,隋唐法律明确规定剥夺商人儿子科举的资格,不能科举那就不能当官了。堂堂诗仙李白就因为父亲经商,所以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最后只能到官宦人家当上门女婿,这才得到朝廷任用。一直到宋朝科举,才对商人后代放开了尺度,但是也仅限于极少数的特长生才可以。

如果生出来的是女儿的话,那就更糟糕了。在汉代的法规里,商人的女儿甚至不能算作良家女子。当时对良家女子的硬性规定中,有一条就是不出生于商人家庭。所以商人的女儿,不仅不能成为皇族官员的妻子,甚至在百姓嫁娶中也受到歧视。

即使是富可敌国的沈万三,也是下场凄惨,改变不了商人的地位。

朱元璋还未称帝时,已经在民间有了很大的名气,当他占据江浙之时,沈万三自然不会慢待此人,以免得罪了手握军队的朱元璋,所以他送上了五千两银子和几万担粮食以表诚意,希望能够与朱元璋结交,但如今身为上位者的朱元璋看不上这一笔小小财富,他看中的是沈万三的全部身家,想方设法地想要拿到他的家财。

于是在某个月的初一,他召见了沈万三,并且给了他一文钱,让他利用一文钱创造财富,第二日上交两文,后天便是四文,大后天就是八文,如此类推,日日上交。朱元璋给他埋下了一个巨坑,等到沈万三回去算帐的时候,便发现他要上交五亿多文钱,他明白了这是皇帝看中了他的家产,于是他立马为国捐钱,希望皇帝能够看在他的诚心上放过他。

洪武六年,他为南京修建城建出了三分之一的资金,这样看来他能够承受国家大型工程,确实是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但哪怕他如此谨慎行事,也预料不到将来有一天锋芒毕露。如今南京城外有一座赛虹桥,相传这座桥便是沈万三的儿媳出资建造的,巧夺天工,宏伟华丽。

沈万三本人曾经出资建造了许多石桥,为了展示他的财富,所用石料都是价值不菲,建成之后也被很多人赞赏过。富豪沈家,全家人都是财大气粗,儿媳便是如此,她想要证明自己建造的桥更好,便花费了许多钱财修建了一座石桥,果然花了更多的钱财修建的石桥更加宏伟华丽,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许多人将此叫做“赛公桥”,但更津津乐道的是翁媳两人竟然会在此事上一掷千金,不过最终还是为百姓造福了,所以一时间沈家出了很大的风头。

沈家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财富呢?民间流传着三个说法,第一便是沈家靠种地发家,是沈万三的父亲辛勤耕作才换来了第一桶金,落到沈万三手里的时候,家中已经是不愁吃穿了,还有这许多的粮食稻米,恰逢当时战乱,北方涌现出许多的饥民,身处江南的沈家没有遭受战火,所以将手中的粮食卖给了饥民,迅速积攒了大批财富,循环往复,最终成为了当地的富豪。

第二个说法是沈万三接受了一个人的赠送,那人给了他现成的财富,让他一跃成为富豪,那人便是长洲甫里的陆德原。但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太小,从他的《陆德原墓志铭》一文中可以看出他家也是个富裕之家,继承了数千亩良田,还捐赠钱财资助当地的县学并且帮助家乡办起了书院,陆德原去世后,儿子才八岁,虽没有合适的人继承,但让其他亲人继承也是可以的,为什么会赠送给一个无亲无故的沈万三呢?或许是帮助过沈万三,但若是说全部家财都给了他,这就不大可能了。

第三个说法认为沈万三是靠海外贸易发家,这也是大家普遍认可的,著名的明史学者吴晗就是这样认为的,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攒财富,如此成为大富豪。不过若是将三种说法结合的话,也能说得通,种地确实让沈家吃穿不愁,而后陆德原也出资帮助过,而后靠着资助发展了海外贸易,不管怎么说,沈家确实积攒了一大笔的财富。

弟弟沈贵是个明白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明白沈家的财富迟早会被皇帝盯上,所以他写信劝哥哥行事低调,必要的时候可以让沈家从事耕作,不要再显露锋芒了,但沈万三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只要通过捐钱让皇帝满意,那么朱元璋就不会除掉他,但他哪里能猜得到皇帝的深沉心思,皇帝早就看不惯沈家的财富,已经是暗中想方设法要铲除他家了。

等到沈万三去世的时候,皇帝再次打击了沈家,下令增加江南一带赋税,又颁布了许多对商人不利的政策,如此被朝廷针对的沈家发展受到重挫,虽然不能再赚取钱财了,但靠着家中丰厚的财富,他们还能维持奢侈的生活。

只不过这样让皇帝不满了,洪武十九年,他再次找到理由,沈万三的两个孙子涉及到党派争斗,将他们关禁了监狱,沈家又掏了一大笔钱财进京打点,希望能够救出孙子。二十六年,沈家又受到蓝玉案的牵连,沈万三的曾孙等六人和女婿都被凌迟处死,经受了朝廷的针对,沈家能够存活多年也是不容易了,但最终还是破灭了。

若是当年沈万三能够听从弟弟的建议,放弃家业,捐赠给朝廷,或许皇帝还会放过沈家。

由此可见商人纵使拥有千万财富,但在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手中,仍然是不够看的,皇帝可以轻易让他们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