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历史解密:汉末的知识分子为什么爱杀人全家?

在古今各种通俗读物里,士大夫始终在所谓“党锢之祸”中牢牢占据道德优势。<br/> 一般而言,作为“道统”的担当者,“知识分子”乃寄托时代希望之所在。但求之历史,常常使人失望。许多“知识分子”,最后终不免与自己的反对者变成同一类人。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中的士大夫,就是如此。<br/> 所谓“党锢之祸”,通常所指,系东汉末年宦官把持朝政,士大夫遂结党与之对抗,许多人遭遇禁锢一类迫害。此“祸”共有两次,第一次之导火索,是河南尹李膺拷杀张成之子;第二次之导火索,是山阳东部督邮张俭拷杀宦官侯览之母。两次导火索,均引发朝廷对士大夫的大迫害。<br/> 汉末宦官当政,确实腐败。但就前述两次导火索而言,士大夫之所作所为,也未必全然正当。据《后汉书》记载,李膺杀张成之子始末如下:<br/> “河内张成善说风角,推占当赦,遂教子杀人。李膺为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获免,膺愈怀愤疾,竟案杀之。”①<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F7/C2/F7C273985E62A4FDECEA48FAB6AB4337.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袁绍袁术兄弟,绝非偶然,盖若不能从宦官手中夺回官员选举大权,则所谓“门生故吏”在袁氏家族找不到出处,必将四散另作他谋;利益纽带既断,所谓“四世三公”,也必将化为泡影。<br/> 以道德为外衣,以利益为驱动,杀来杀去,所谓士大夫,早已与其政敌成了同一类人,他们不过是另一重意义上的宦官罢了。<br/> 注释:<br/> 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李膺传》。<br/> ②同上,《张俭传》。<br/> ③同上,《苑康传》。<br/> ⑤⑥(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汉末诸臣劾治宦官》<br/> ⑦胡秋原:《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上),华书局2010,P312。<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