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旷世国宝云纹铜禁,禁止出国展览的它,来源竟与一场暴风雨有关

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中,诞生了许多具有时代价值的文物国宝,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其中一个,旷世国宝云纹铜禁,禁止出国展览的它,来源竟与一场暴风雨有关。

云纹铜禁是一件春秋中期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那么,这个云纹铜禁到底有什么名堂?

首先,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云纹铜禁中“禁”字有禁戒饮酒之意。由于周朝人亲眼目睹了商王朝的灭亡,他们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

周鉴于此,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

“云纹铜禁”的四周盘龙踞虎,大概是取神兽警示之意。云纹铜禁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云纹铜禁重90多公斤,呈长方形。铜禁四周以透雕的多层云纹做装饰,通透性较好,似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禁身的上部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它们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禁的中心,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云纹铜禁多层重叠,纵横交错,支梗又相互卷曲盘绕,而又互不连接,全由内层作支撑,工艺十分复杂而又精良,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造型艺术外,云纹铜禁还有一项技术改写历史,那就是失蜡法。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用蜡制成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

《唐会要》记载,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失蜡法。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

那么,我们好奇的是,这个楚国贵族墓到底是谁的?是楚康王在位时的令尹子庚的,云纹铜禁就是他的丰富随葬品之一。疑问的是,令尹子庚应该在湖北宜昌一带,当时楚国的根据地已经搬到此处。

令尹子庚怎么会安葬到了今天的河南淅川县呢?

这就不得不说当年那段往事。子庚是楚庄王的儿子,楚庄王就是那位三年不明一鸣惊人的那个王,当年他曾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关于楚庄王的儿子,在《史记·楚世家》中有确凿史料记载的分别是熊审、子囊、子庚、子南等4人。熊审接替楚庄王继承了王位,即楚共王。子囊、子庚、子南依次当过楚国的令尹。

由此可见,子庚的确是楚庄王的儿子,芈姓,熊氏,名午,字子庚,是楚康王时期的楚国令尹。楚庄王的四个儿子中,熊审当了楚王,子囊、子庚、子南都先后当了楚国的令尹。子囊曾参加过伐陈、伐郑等大型战争,身经百战,伐吴失利后于楚康王元年病死。子庚接替子囊当了令尹。子庚死后,子南接替子庚当了令尹。

楚国本来就是以淅川丹阳为中心,逐步向汉江、长江流域发展,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因为楚国是以淅川丹阳为中心,沿着河流往下游发展的。所以,除了丹阳故城之外,在丹江流域淅川境内还有一座楚国故城,这就是龙城。

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子庚会安葬在淅川境内了。淅川是楚始都丹阳故城所在地,淅川是子庚故里,子庚是淅川人,子庚就是在淅川长大成人的。所以,子庚死后要安葬到淅川老家。

《左传》中记载了子庚的故事。楚公子午帅师伐郑。郑子孔欲去诸大夫,将叛晋而起楚师以去之。使告子庚,子庚弗许,楚子闻之,使杨豚宜告尹宜告子庚曰:“国人谓不谷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不谷即位,于今五年,师徒不出,人其以不谷为自逸而忘先君之业矣。大夫图之,其若之何?”

子庚曰:“君王怀安乎!吾以利社稷也。”见使者,稽首而对曰:“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不可,收师而退。可以无害,君亦无辱。”

子庚病逝于公元前552年夏,公元1975年,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连降暴雨,板桥水库等中小水库几乎同时崩溃,遂平、西平等29个县市受灾,涉及1200万人,冲毁了京广线铁路100多公里。1976到1977年,丹江口水库多次泄洪,不停地冲刷下游。没想到1978年,在河南淅川县,一场暴雨过后,一个千年春秋古墓群被冲刷了出来。

随后河南省考古专家对这些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了大小春秋楚墓24座,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仅下寺2号楚墓就出土大型青铜礼器80余件,车马器、兵器、玉器、金箔、骨贝等6000多件。其中就包含了云纹铜禁。

不过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刚出土的云纹铜禁,却是一堆渣渣。

但即便是渣渣也是考古文物啊,不能随便丢。所以,这些渣渣出土清理后,就被打包送到了河南博物院。由当时河南博物院高级技师、著名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王长青带领一队人修复;王长青在主持这个工作时已经60多岁。

王长青是谁呢?

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中也有出现,雷佳音带着照片去拜访的河南博物院文物修复专家王琛,便是王长青先生的儿子。

王琛先生看着照片说,这是他和他父亲一起修复云纹铜禁。当时,王琛才20多岁。

王长青老先生被称为是中国青铜古器修复界三大圣手之一。他是“古铜张”张泰恩的第三代传人,而祖师爷张泰恩则师承清廷赫赫有名的“八大怪”之一“歪嘴于”。

王琛曾在一篇采访中回忆称,“云纹铜禁”运到修复室时,是用两个麻袋装着的,打开麻袋一看真是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铜禁残碎为十余大块,且面板严重变形,无数云纹剥落与缺失,只是一堆难以分辨的铜梗和铜渣。12个龙形附兽和12个座兽不仅全部脱离禁体,且大部分残缺不全。一件长方形光板铜案,其中一个边儿还塌陷了一多半。一般理解中,文物修复就是修修补补,文物大的框架应该还在,但眼前的这件云纹铜禁只能用残碎来形容。

面对这堆面目全非的碎块,王长青老先生带领修复人员认真地对禁断面进行比对,对铜梗碴口与碴口进行对接,对附兽与座兽的位置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弄清了全部结构和铸造方法,采用整形、加固、雕制石膏样版、补缺配件、錾花、大焊、铸接、粘接、着色、作锈等多种修复方法。

最终历时近3年,“云纹铜禁”才修复完成。1984年9月,“云纹铜禁”以本来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云纹铜禁越洋过海,到美国展览,直至今天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走位变形。

不过,彻底修复云纹铜禁后,还剩下一些残件,但这些残件显然不是铜禁的,而是与当时淅川下寺1号楚墓的两尊龙耳方壶的构件极为相像,只是稍微大一点儿。

由于淅川下寺2号楚墓盗洞遗留有汉代器物,因此考古专家推测,云纹铜禁上的两尊龙耳方壶,可能早在汉代就被盗走了。两尊龙耳方壶放置在云纹铜禁上,盗墓贼盗移它们时,“打碎”了铜禁,才使云纹铜禁成为一堆铜片和铜渣,也正是这样,云纹铜禁才得以保存到下来。

如今我国许多著名的无价之宝,也正是因为有着如王长青这般的高超修复,才能完好的展现出它们往日的风采,毕竟无论是什么样的古物都禁不住时间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