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揭秘:在1753年乾隆帝为什么拒绝菲律宾并入中国?

导读:菲律宾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其境内7000多个岛屿上虽有人居住,但并未形成国家形态,而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公元226(吴孙权黄武五)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东南亚,前后历时数十年,抵达过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由于康泰回国后著有《吴时外国记》(俗称“扶南传”,扶南即柬埔寨),这本书虽然早已亡佚,但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有所引述,《晋书》中也有提及。此次“出访”的目标是扶南,菲律宾各地仅是顺风路过,因此中国此时对菲律宾,也只能说是“到此一游”,去过而已。<br/>隋唐时期,中国航海业空前发展,南方大港泉州十分繁荣,海船和航海设备也大为进步,已出现了中国-菲律宾之间的较固定海上贸易航线。由于风浪、潮流的关系,这条航线并非从福建沿海直接前往直线距离最近的吕宋岛(即今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而是从泉州出发,先绕过海南岛,沿越南海岸线抵达越南南部的占城,然后继续沿海岸线南下,在马来半岛一带横渡南海,抵达加里曼丹岛的渤泥(文莱),再从文莱北上,抵达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和棉兰老岛一带。<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C5/5B/C55BDEA4020F2FC16B7B81A587F78BDD.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海上丝绸之路”十分繁荣,但菲律宾群岛却只是这条海商黄金航线的一个并不起眼分支。菲律宾列岛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中国的大宗输出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当地市场容量有限,而当地出产的水果、香料、海产品等,其它南洋地方也不难买到。这条航线最重要的意义,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福建沿海居民迁徙菲律宾的通道,此后几百年间,吕宋等地逐渐聚集起不少华人,他们经商、务农,甚至成为海盗,在当地居住下来。<br/>菲律宾第一个国家的第二代东王葬在山东<br/>唐、宋、元三代,中国官方对菲律宾群岛的兴趣似乎并不大,一直到明初这种局面才开始改变。1405(明成祖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渤泥途中经停吕宋,在当地见到许多福建侨商,并应侨商请求,任命福建晋江籍华侨商人许柴佬为吕宋总督,此后直到1424年,吕宋岛的最高行政长官都是这位华侨商人。[page]<br/>从理论上讲,这17年是菲律宾和中国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时期,因为此时吕宋最高行政长官是中国人,最高行政机构法理上直属中国明朝中央政府。但实际情况却远没这么夸张:郑和许下的不过是“纸上富贵”,既没有给兵,也没有派员,而许“总督”所能依靠的,不过是听命于己的一些商人、同乡和伙计,所能控制的不过是商埠周围一小块地盘,广大岛屿上绝大多数土地、人口他们既不能统治、管理,也无法征收赋税,甚至彼此间都未必知道对方的存在。1424年明成祖去世,明朝对外政策发生剧变,耗资巨大的“下西洋”因内部激烈争议暂停。<br/>在此前后,吕宋以南,出现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国(在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前,该国是当地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公元1409年郑和三下西洋时路过苏禄,在和乐与苏禄第二代东王巴哈剌会晤,并赠对方丰厚礼物。叭哈剌对中国富庶繁荣十分仰慕,与同信奉伊斯兰教的郑和也一见如故,请求同船到中国“朝觐观光”,但郑和当时领命出访印度、锡兰(斯里兰卡),归期未卜,因此婉拒。叭哈剌在郑和走后向西王、峒王转述中国“盛况”,令二王啧啧称羡,三王决定共同设法赴华。<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3/C2/53C2D5D812F3CAC75829239DF8B1C83C.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皇帝从“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传统理念,认为自己是天下万国宗主,其它国家都归自己“领导”,而弱小邻国一来畏惧中国实力,二来希望通过“朝贡”换得成倍的“赏赐”,获取利益,也乐得“嘴上服软”。不过,此后在明朝官书上,苏禄三王此后的“朝贡”纪录寥寥无几。苏禄东王留下守墓“三年”的10名家属,仅叭都葛苏性一人在6年后归国,其余都留在德州,终明朝一世,他们的国籍都是苏禄,是明朝的“客人”。<br/>17世纪,清朝取代明朝统治中国,此时江河日下的苏禄苏丹国,国王正是东王后裔,他们希望依靠中国,抵御西班牙人的步步蚕食。1726(清雍正四)年,苏禄苏丹遣使“朝贡”,重建了和中国的“藩属”关系;1731年,苏禄苏丹亲自“来朝”并拜谒了苏禄东王墓;1733年,苏丹应在德州守墓的东王后裔请求,上书雍正,希望给予这些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1753(乾隆十八)年,苏禄“老苏丹”上《请奉纳版图表文》,请求将本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图,这是因为苏禄被西班牙百般欺凌,强弱不敌,希望依托中国,寻求庇护。<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B2/21/B22194370298641720BCB29FCF37FBCA.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闭关锁国政策,对海岸线以外并无兴趣,甚至认为华侨都是“汉奸”,死不足惜,殖民者杀死华侨对中国有利,在这种思维定式下,他显然不会对纯属“外人”的苏禄请求有丝毫积极回应。苏禄希望成为“中国固有领土”的请求最终被婉言谢绝,但双方的“藩属”关系依旧维持。1851(清咸丰元)年,西班牙人占领苏禄古都和乐,苏禄和中国间的航路就此被切断,这一年也是中国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年份,此后中国自顾不暇,所谓“藩属”关系,也只剩下民国时清朝遗老所编“清史稿”中云山雾罩的几笔了。[page]<br/>1897年11月2日,吕宋成立了菲律宾第一共和国,1902年7月4日,美国吞并了菲律宾,次年宣布“摩洛兰”为“非法土地”,向原苏禄苏丹国领土大量移民。1946年7月4日,菲律宾第三共和国成立并维持至今,和“摩洛兰”的关系始终不睦,屡屡爆发战争和暴力冲突。1989年11月6日,“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成立,包括巴西兰、马京达瑙、南拉瑙、苏禄和塔威塔威五省;2012年4月26日,菲政府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签署协议,宣布同意该组织在菲律宾南部组建“政治实体”,但具体细节尚未议定,目前南方这块苏禄故地局势仍十分微妙,至于“苏禄苏丹国”,理论上一直存在,如今已传至17世,在当地享有崇高威望,但并无实权,如今的苏丹王室,仍然是当年苏禄东王的后裔。<br/>从前文可知,菲律宾北方的吕宋,和南方的苏禄,历史上的确都曾和中国存在一些“固有”,但大抵为象征性隶属关系,中国并未真正实际控制过菲律宾,最接近于“隶属”的,自然是乾隆年间的那一次苏禄苏丹“请奉纳版图”,但请求者系被殖民者所逼而迫不得已,被请求者又正式拒绝,这件事并未成为事实——哪怕是理论和形式上的事实。<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BB/55/BB55A24283C3CCBDC75DC93262F7E6D1.jpg" class="cont_pic" alt="揭秘:在1753年乾隆帝为何拒绝菲律宾并入中国?"/><br/>如今“苏禄国恭定王”的陵墓仍矗立在山东德州市北的长庄乡北营村,东王后裔如今繁衍为安、温两姓(分别为二王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剌之后),已传承至第21代,被划为回族(因苏禄人笃信伊斯兰教),大部分聚居于北营村,世代守墓,一部分则散居江苏、河北、天津等地,已很难看出他们与普通中国东部回族的区别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