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周朝时期人们就爱开派对:上下级通过派对建友谊

导读:两千八百年多年前的周宣王时代,中国北方某处的山谷里,传来伐木的声音。一阵接一阵的伐木声中,又传来啾啾、叽叽、喳喳的鸟鸣声。鸟儿为什么鸣唱?因为它们从幽深的谷底迁到高高的乔木上,“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从这个自然界的迁移现象中,产生了我们常用的民居人事现象——“乔迁之喜”。鸟儿搬家,关我们人类什么事?殊不知,中国文化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对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先民中的文青们,都能往人事方面联系。原来,小鸟飞上乔木,是要寻找同类,呼朋引伴,追求友谊,“求其友声”。<br/>在周朝文青的眼中,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与人事有关。诗人不禁感叹,小鸟啊小鸟,你们都知道要建立朋友圈,我们人类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呢?建立朋友圈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让社会和和睦睦、平平安安,“终和且平”。怎么建立朋友圈呢?举办一次小型派对吧。于是,还是在一片伐木声中,某位文青把院子洒扫得干干净净,把竹子做的蝶儿碗摆得整整齐齐,赶紧把羊圈里那肥肥的羔羊拿出来待客,吩咐家里人把美酒里的酒糟过滤出来,把酒杯都给我倒满,满到泡沫从酒杯口溢出来。当然,周朝没有啤酒,这里只是根据现代的情景对当时做的一个猜想。<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85/67/8567E548033A6AB0BB766DCC18011851.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朱熹就是这么解释的,认为可以通过派对拉近上下级关系,“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page]<br/>这样的派对,生动活泼而有序。宴会的开头,歌者就唱起来:“小鹿啊小鹿,在野外吃着青草。”这开派对跟鹿鸣有啥关系?原来,他们是借助大自然的动物来比喻人类的友谊,小鹿们在野外发现丰美的草地,高兴得呼朋引伴来吃草。把上下级比喻成森林里的一群萌鹿,关系一下就拉近了。接下来,“鼓瑟吹笙”,乐工演奏,主人献词,歌手演唱,要唱足三首。当然,客人们不能干听着、干看着,小礼物那是不能少的。有人会提着竹筐出来,一份一份地发小礼物,“承筐是将”。<br/>对嘉宾的要求是什么呢?知名度不是门槛和指标,不是说你够红够有人气就有资格参加派对,在宴会上说自己的感情隐私或者爆一两条猛料,在那时也不时兴。那时讲究的是人品,嘉宾们必须能够在品德上做出示范,能起到引领众人走上康庄大道的作用,“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在座的贵客,向大伙显示的不是珠光宝气和社会人气,而是美好的品德。<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41/E9/41E9D1D81E01855B0CEA82AA46C9EE0C.jpg" class="cont_pic" alt="周朝时期人们就爱开派对:上下级通过派对建友谊"/><br/>主客之间,都以加强修养为激励,主人有美酒,嘉宾有美德。虽然喝酒喝得尽兴,但彼此都不会显示出轻佻的模样,大家和和乐乐,在派对上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还是那句话,周朝要建立的是一个友爱型的社会。这种派对,起初是在朝廷举行,后来慢慢地推广到民间。从《鹿鸣》可以看出,中国先民的宴饮派对,其主题还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互信这个主题是蛮高大上的,如果只是胡吃海喝,孔夫子也不会把它保存下来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