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一个大大的民国教育神话:县长就地正法
近年来,凡谈民国教育史,几乎必谈刘文辉的“县长就地正法”<br/> 抗战期间,因当局在教育理念上,坚持“战时应作平时看”、“还应该看到战后”,不赞成“为应急之故而丢弃了基本”,故不但教育内容未因抗战短期目的而异化,经费投入也仅次于军费,诚属不易。①然慨叹之余,伪史亦如影随行——关于民国教育神话,莫过于西康军阀刘文辉的“名言”:“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br/> 关于该“名言”之始末,最典型的描述是:“1939年,影视教育大师孙明经摄制记录片《西康》,他曾惊讶地发现,西康校舍大多坚固宽敞,相比之下,政府机构破烂不堪。在影片中,孙老师使用对比剪辑手法,突化了这个特点。此外,他还拍摄了大量图片,其中两幅颇具深意。其一是德格县小学生合影,背后是高大气派的校舍,即使今天看,一点也不寒酸。其二是义敦县长站在县政府门前,县政府不是大楼,而是石头垒起来的平房,为了防止倒塌,两条长长的原木支撑着它的前脸。如果不是孙老师做了注释,今人很难相信,这是西康省十分重要的政府机构。孙老师问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答:‘刘主席有令,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②…[详细]<br/> 此文经网络传播,影响极广。近年来,凡学者、文人论及民国教育,几无有不提该典故者。但该典故实属伪史。<br/> 可惜此乃伪史,今人对当年历史照片的解读,简直错得离谱<br/> 首先,孙明经所拍摄的照片尚在,但今人对照片的解读,却错得离谱。<br/> 先看第一张照片“德格县小学生合影”(图一):据县志,该校由德格县长范昌元等创设于1937年,背后的建筑物,不是什么“高大气派的校舍”,而是德格土司官寨,洛桑珍珠(邢肃芝)1938年10月在德格修行,曾遇到旧识、刘文辉部下军官“章团长”前来公干。据洛桑回忆:“章团长及其随员都寄居在德格官寨子内。官寨子范围很大,除德格县立小学外,德格县的保安团团部也设在里面,大金寺的会议也在此召开。”③…<br/> <br/> 再看第二张照片“义敦县长站在县政府门前”(图二)。确实,该县政府相当寒酸。但须注意的是,孙明经注明该照片拍摄于1939年11月——义敦县衙门于1918年被藏军彻底焚毁,1919年该县被撤销,直到1935年才名义上复治,1939年6月才实质性复治,该年7月,刘文辉部营长龚耕云率部到达义敦,开始修筑县政府,期间因地方实力派毛丫土司对“义敦复治采取抵制态度”,屡次发生武力冲突,直到12月,县政府才基本修造完毕,义敦复县亦正式完成④——换言之,孙明经所拍摄的这张照片,实际上只是义敦县县政府尚未修建完成时的临时办公点而已。<br/> <br/> “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一语,是否是孙明经当日亲耳所闻,未能考证确切,因孙的西康之行的相关日记资料已然不存。但比对孙所拍摄的其他照片,可知此言,乃是虚语,则无可疑(见图三,1939年西康学校对比政府机构)。<br/> <br/> 实际上,刘文辉主政西康期间,并不重视教育,经费挪用严重<br/> <br/> 其次,刘文辉统治西康期间,并未对教育投入应有的关注。<br/> 刘文辉之二十四军,自1927年统治康区,至1939年西康建省,再至1949年率部投诚,治理西康长达20余年。西康建省之前,该地区教育事业乏善可陈。学者李亦人1937年、1939年两度奉命赴康区考察并参与当地建设,于1940年撰成《西康综览》一书,概谓:建省之前,“川战连年,西康教育经费大受影响”,以1938年为例,该年西康当局拟就的“教育计划简表”中,普通教育预算仅21万元,特殊教育预算仅3.8万元。⑤…[详细]<br/> 更早期的状况,尤为恶劣。据学者杨仲华考察,“民国十六年(1927)二十四军治康以后,…… 迄今(1929) 除康定、泸定两县教育经费,由地方自筹外,所有西康师范学校,即各县经费开支,年约八千四百余元。”⑥<br/> 西康建省后,教育状况略有好转,主要体现在入学生员的增加上。增加的主因,是当局对入学学生给予免除一切差、徭役的特殊待遇,以求扭转当地民众视上学为“苦差”的旧弊。至于最能体现教育重视程度如何的经费拨付,则依然如故。据西康省教育厅厅长程其保1943年给中央的总结报告:<br/> “本省教育经费,仅占省经费总额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依三十二年预算,为五百万元);社教经费更属微末,举本年为例,全年仅二十三万一千二百一十二元四角,仅占教育经费的百分之四强,其中由中央补助者,有五千二百元,由省款补助者,为一千五百六十四元,余皆系县地方款项支给。明年度预算略有增加,惟为数甚微,一时尚难达到预期目的。”⑦…[详细]<br/> 按:民国时期,一省的教育经费,包括三种:省经费、县经费、中央教育部拨经费。省经费,即每年省预算划归教育的部分——不了解此点,即难以理解程其保报告中频繁的“仅占”、“微末”、“甚微”等字样。程其保该报告,实际上乃是含蓄向中央指出:西康全省实际可用的教育经费,仅相当于预算中的“省经费”的25%-30%,大量的教育经费被挪用——按1943年预算,“省经费”应该是500万,但程其保能够拿到的全西康教育经费,包括“县经费”、“中央教育部拨经费”在内,实不足150万。所谓“ 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军阀刘文辉的办学神话,不过如此。…<br/> 最后,有必要一提的是:孙明经等人当年赴西康拍摄,乃是受了刘文辉的礼聘;此行在塑造刘的正面政治形象上收效颇大,遂又有1944年再邀孙明经访问西康之事。⑧同期考察西康之黄炎培,其所见,只有漫山遍野的罂粟。<br/> <br/> 注释:<br/> ①谌旭彬:《抗战期间的中国教育奇迹》,今日话题历史版第84期。②《军阀刘文辉:政府房子比学校好 县长就地正法》,《翻阅日历》2008年第7期。③邢肃芝(洛桑珍珠):《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三联书店2003,P95。④ 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西藏人民出版社 , 1988,P125-126。 ⑤ 李亦人 :《 西康综览 》, 正中书局1946 ,P149-150。⑥ 杨仲华:《西康纪要(上册)》,商务印书馆1930,P174。 ⑦程其保报告西康省社会教育实施概况(1943)。收录于《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二)》⑧曹春梅:《试析民国时期国人进入西康考察的背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