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与田单攻燕,燕国与齐国的世仇,谁将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今天就由小编来讲述战国时期,乐毅伐齐与田单攻燕,燕国与齐国的世仇,谁将取得最终胜利?
乐毅是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原本是魏国的使臣,奉魏国国君之命出使燕国,却又为燕昭王的诚意所打动,最后决定留在燕国,燕国史记记载,公元前274年,燕召公为报齐国趁燕“子之之乱”杀父灭国之仇,拜乐毅为上将,联合赵、楚、韩、魏四国伐齐,乐毅就此站上了历史舞台。
乐毅因为魏国使臣的身份投奔燕国,一直都受到了后世人诟骂,但是他最后还是依旧率领着弱燕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公元前284年他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最后扫荡了齐国七十余城池,让齐国遭受了重挫。乐毅,出生年月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他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他先在魏国任职,后又到了燕国,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乐毅的祖先曾经在赵国生活过,后来为了逃避赵国的战乱,而来到了魏国,乐毅在年幼时期,就对兵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有一点军事头脑和天赋,受到人推荐而做官。
他后来又到了燕国,在燕昭王的说服下,乐毅受到了燕昭王的感动,决定要留在燕国为燕国效命。燕国他统帅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燕军,在和五国的军队合作,结成联军攻打齐国,接连攻下七十多座城,乐毅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他为燕国的复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可以说燕国能够打败齐国,乐毅的功劳极大。乐毅后因受燕惠王猜忌,转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毅独率燕军攻占齐七十余城,惟莒、即墨未下。以功封昌国君。燕昭王以后燕惠王继位,齐行反间计,惠王使骑劫代毅。”
乐毅独自率领燕国的军队攻取了七十多个城市,唯独莒、即墨这两个国家没有被攻占,这次乐毅的进攻虽然没有将齐国攻取下来,但是大挫齐国,乐毅因为战绩突出而被燕昭王封昌国君。但是,乐毅在后来却以为遭到了反间计,而被燕惠王疏远、怀疑,最后避免被燕惠王杀掉而不得不逃到了赵国。
史书上没有提及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城的战绩,从一个层面说他就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历史上并没有理论的建树。关于乐毅的兵法《乐毅百战术》,这本书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还不确定这本书是否真实存在,《乐毅百战术》只是在小说、影视,或者剧本里说的,是其后人根据乐毅的战略思想与战争艺术所做的总结,时至今日有没有这本书也未可知。
司马迁引用《孙子兵法》的名句评价田单——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太史公口中的这位“出奇无穷”的将领就是田单。
田单是齐王田氏的远房亲属,在田氏一族中是关系比较疏远的族人。当年田单曾经担任齐国临淄城中的市监官吏,就是个小小的官员而已,没有掌握任何兵权,或也少有人知道田单有善战之本领。而且当临淄城为乐毅所攻破的时候,田单也是跟随在流民当中。从临淄到安平,又从安平到即墨,而在即墨之战中,连即墨大夫也是战死,田单遭遇可谓是狼狈。
正是在即墨之城,田单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或是在即墨城中,齐国公族子弟太少,于是低调的田单就是想低调也是不行了。流亡之民发现了田单,如同发现了救世主,公推其为抵抗燕国大军的主要将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田单似乎就是被赶鸭子上架,就是不想当那个主将,也是成了主将。
乐毅后来被燕国君臣猜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即墨城。乐毅在几十天里攻破了齐国七十座城池,可是攻这个小小即墨城却是打了好几年。这即难免让人怀疑。当然,后来有说田单曾派人到燕国散布谣言,说乐毅有独占齐国自立为王的野心。乐毅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并不重要,一方面即墨城久攻未破,一方面燕国新君即位,这对乐毅则成为最大危机。
当时联军之诸侯国,皆有撤军之意。这就很不符合逻辑,对诸侯国而言,一定是要彻底瓜分齐国而后,才可能取得最大利益。而乐毅之燕国大军尚在齐国,列国即撤军,这在燕国君臣看来,显然齐国的故土上绝对是发生了什么?会不会是乐毅串通列国,要在齐国独立为王。所以也才有乐毅故意放慢战争进度,不彻底攻破即墨,就是要为自己赢得时间。
《史记》载:“田单闻之,乃纵反闲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正是这短短数语所载,即可见乐毅在战力上绝对领先于田单,而田单以反间计离间燕国君臣之心,可谓阴谋专家。
而乐毅对新即位燕国国君,一不了解,二不相信,所以当主将位置被替换,即认为自己在燕国已是凶多吉少,才会义无反顾的逃亡到了赵国。燕国大军远离故土,虽是战胜之军,却是临阵换了主将,而且是具有极高威望的主将,两国之战场即从发生彻底转变,齐国从濒死之地起死回生,格局一时扭转。燕国失去了最好的机会,乐毅和田单两人的战争,已见胜负。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