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忠勇不输岳飞,以一己之力抗起一盛世,堪称隋末第一名将,却不被历史重视
乱世出豪杰,在隋朝末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武将,如程咬金,神拳太保,秦叔宝等人,但还有一位虽然不如前者广为人知,可是其忠勇不输岳飞,以一己之力抗起一盛世,堪称隋末第一名将。
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墓志铭在河南灵宝出土,上面记载他是南阳人,但根据史料看的话,他是弘农阌乡人,籍贯尚且不能确定,张须陀很有天分,年纪轻轻就跟着史万岁做事,还立了不少功,这等人才自然是被重视,他很快就成为了一方太守,不过若没有战功可以立的话,他的军事才能也不会被继续发掘了。
此时的杨广不好好的休养生息一番,反而是发起战争,想要征服高句丽,丝毫不考虑百姓的穷苦生活,饥荒多年,哪里能再经战火呢?所以民间爆发了起义,王薄等人在长白山占据地盘,公然叛变,许多百姓们早已忍受不了朝廷的繁重徭役,加入了起义的队伍,朝廷只能派出军队镇压,但起义军群情激愤,朝廷军队多次败在他们手中。
张须陀得知此事后,朝廷军队竟然多次战败,这实在让他生气,此时的他是齐郡丞,马上带着士兵去平定这批起义军,他有着多年的经验,有勇有谋,起义军中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训练,所以这场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他带领军队将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
其实并非是官兵不行,而是领导者没有这个能力,当地的官员一听要打仗,不是开门投降,就是自己跑路,而张须陀不是这样的人,他早年的行伍经历可以应付起义军,笼络军心,上下团结,一致抗敌,所以他才能带着军队战无不胜,威名远扬。
落败的王薄又带着仅剩的人马去联结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来自民间的军队自然是数不胜数,这么一召集就是十万的军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就去攻打章丘了,但是没有合格的领导者,注定是一盘散沙,在张须陀的谋略下,先是断了他们的水运,而后只是派了两万多的骑兵便打败了叛军,残余的叛军逃到津梁时,已经被早已等候的王法尚带着水军一举剿灭。立下如此显著功劳,皇帝也赏赐了他们。
此后张须陀一直带领着军队清剿各地的起义军,毕竟当时天下动乱,谁也想分得一杯羹,死了一个王薄,仍然还有许多势力,百姓民不聊生,有无数的农民每天都会加入起义军的队伍。大的势力有十万人,小的势力有三万人,张须陀一直都是在讨伐的路上,久而久之,敌人听到他的名号就闻风丧胆,拒绝应战,后来他还被任命为讨捕大使,南道十二郡都是由他负责镇压平定。多年征战,马不停歇,使得他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极为不好,士兵也跟着他南征北战,思乡之情日益深厚,整个军队的气氛低迷。
直到瓦岗寨一战,张须陀结束了他的一生,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战败,他败在了敌人李密手中,此时的他和军队疲惫不堪,而敌方暗中换了指挥使,李密有新的战术,他让士兵分两支军队作战,一方和张须陀作战,而另一方则是埋伏,等到张须陀带领的军队退后之时,后方的敌军围剿他们。张须陀本人虽能逃得出来,但他为了救士兵,四进四出,可胜败已定,最终他死在了沙场上。他死后,官兵集体痛哭下跪,场面十分慷慨悲凉。
似乎朝廷只有他一人能够镇压起义军,在他死后,全国各地的起义军奋起,隋朝力不从心,屡屡战败,渐渐的走向了灭亡。张须陀一生为守卫隋朝的江山,他是隋朝最后的保护神,他有勇有谋,立下了无数战功,可敌人众多,敌方优秀的将领也有很多,他这边却只有一个人,孤军奋战,最终死的壮烈。
但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带着一群农民兵,长期以少击多,却战无不胜,护住了隋朝江山的名将,无论是正史演义,都不被人待见,原因是什么?
综合了张须陀的生平来看,他不被历史待见的原因,大致有其三,其二古今适用;
1、对杨广忠心。
在隋末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候,可以说,整个大隋朝廷要找出一个没有别样心思的,绝对忠诚杨广的,张须陀绝对是第一个。在杨广三征高丽期间,天下民不聊生,叛乱四起,而大隋朝廷内的高官显贵只是忙着争权夺利,讨好杨广,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只有张须陀像个救火队员般,无怨无悔的为杨广的天下扫灭盗贼,护民济世。
相对其他如宇文化及,裴蕴等靠阿谀奉承,谋得高位的显贵来说,杨广对张须陀显得有点刻薄,张须陀早年在杨广的老子文帝时期,跟随史万岁去征讨羌族的叛乱时,便因战功被授仪同。后来又跟随杨素镇压汉王杨谅的反叛,积功加授了开府,开府仪同在隋朝文帝时期是四品的官禄,后来在杨广时期更是变为从一品。
但就这样的官禄,张须陀也只是做了个齐郡郡丞(郡丞是五品或从五品的官员,是一郡太守的次官)张须陀在任齐郡郡丞期间,剿灭盗贼无数,但官职一点没变,最后盗匪实在太多,一个齐郡郡丞管不过来,杨广才升张须陀为通守,兼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通守不过是比郡丞大一点的官职,仍然属于太守的次官,还是杨广临时加的,隋朝官制中没有通守的官职,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更是兼职的官,盗匪如果剿灭了,这个官也就没了。
如果实算张须陀的功劳,不说上柱国大将军,随便领个将军在外带兵剿匪是绰绰有余的,但直到张须陀死,他的官位也就是五品,哪怕死后杨广也只追封他一个郡守的官职。但张须陀是怎样对杨广的?到他战死的那一刻,他还仰天叹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
就这样一个死忠杨广的人,在大唐谋夺了杨广的大隋江山后,当然不会对其大书特书,不让张须陀遗臭万年,已经是张须陀的幸运了。
2、不善交际。
隋书中说张须陀性格刚烈,也就是说张须陀是个刚正的有原则的人,在隋末那个小人遍野的时期,可想而知这样的性格能有什么好的下场。从张须陀强要开仓放粮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张须陀不是一个懂得为官之道的人,这样的人在当时的杨广朝廷,如果不是杨广需要他帮忙剿匪,估计张须陀早被朝中的权贵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不过杨广虽然对张须陀刻薄,但某种程度上也对张须陀作出了保护,比如杨广叫人画了张须陀的画像传递入朝,这样就让那些权贵知道,张须陀是我杨广罩的,这也是张须陀能一直平安无事的原因。不过也因为这样,张须陀更容易惹人嫉妒,不善交际加上惹人嫉妒,这才是他官职一直不得提升的主因。
在隋末,张须陀估计除了和百姓亲近外,也就只有和杨广认识了,还是几年没见一面的那种认识。这样一个远离交际圈的人,自然不会有人对他感冒,而且在那些权贵眼里,张须陀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员,没谁会放下身段赶去巴结亲近他。为什么很多隋朝的显贵,在隋亡后仍然可以在大唐朝廷混得风生水起,这就是做人的魅力了。
所以张须陀的交际能力,注定了他默默无闻的结果,在上流的圈子里,没谁愿意谈论这么一个无趣的人物,张须陀自然也就不可能像某些名将那样,获得什么死后殊荣的名声了。
3、屠杀“义军”。
这点更是致命,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对于站在正义的一方,推翻腐朽隋朝的大唐来说,张须陀对隋朝的忠诚无疑是反面的教材。和大唐同阵营的各路“义军”,可是被这个张须陀杀了无数,张须陀自然是屠杀“义军”的刽子手。
张须陀到底沾染了多少“义军”的血债呢?
从杨广大业七年山东人王薄聚众叛乱开始,张须陀便剿灭了王薄的几万人,后来王薄联合孙宣雅、郝孝德聚集了十余万人,又被张须陀一战下来剿杀过半。随后裴长才、石子河聚众两万攻打历城,张须陀督军击败之,杀敌万余。大业九年,北海人郭方预聚众三万,与秦君弘等围攻北海,张须陀率领精兵闪电突袭,歼敌数万人。
当时齐郡左孝友带十余万人起兵反隋,被张须陀以“八风营”逼降,但左孝友部将解象等人流亡野外,拥众数万,后被张须陀一一剿灭。大业十年,又有卢明月率众十数万叛乱,张须陀以一万军击溃叛军,杀敌无数,卢明月仅余数百骑逃脱。张须陀在数年间还击溃剿灭无数的小匪小盗,如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在死之前与大敌瓦岗交战三十多次,无一败绩。
以张须陀的战绩来看,他击溃击杀的“义军”没百万也有好几十万,这样一个血债累累的“义军屠夫”,难怪在张须陀死后,翟让等人想将他挫骨扬灰了,还想有什么好的身后名声?
并且在张须陀死后,天下“义军”可都是惊喜诺狂,纷纷扶额庆祝,好像天下一下子太平了一样。李渊起兵之初,为了招抚民心,历数杨广的罪状,连带杨广的走狗都在罪责之内,张须陀作为杨广的死忠,自然是无法幸免的,还好张须陀受齐郡百姓爱戴,才没遗臭万年。
相关文章
- 此人若是考上了科举,唐朝说不定就没那么快灭亡了
- 此人是慈禧太后信任的宦官,然而最终的下场极为凄惨!
- 此人是明朝唯一位以木匠出名的皇帝,同时还是一位文盲
- 刘备心中第一谋士并非孔明,而是此人,他若不早死,必改写蜀汉历史!
- 大唐能一直姓李,要多亏了此人,若不是他的劝说,也不会有以后的李氏
- 盘点蜀国五虎上将中谁的结局最惨?此人妻子沦为玩物,家人也被残忍杀害
- 同样是拍马屁安禄山升官发财,为什么此人最终却被斩首,就连死后还不得安生,头颅挂菜市口展示12年
- 此人堪称是三国时期结局最惨的将领,曹操一夜杀光他全家,娇妻更惨遭羞辱!
- 三国喷子祢衡很狂,但是却比不过此人!
- 此人是三国第一毒士,比诸葛亮厉害,名声不如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