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揭秘东汉忠臣傅燮:被皇帝陷害却仍为其卖命

在今人看来,东汉诸帝大多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国家元首带头坚持儒学,提倡仁义道德,上行而下效,这个社会显然应该成为一个国泰民安万国来朝的盛世.可惜在后世人困惑的眼中,东汉王朝与宦官外戚共始终,百年间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实在是个衰世。东汉的君子们应该也很郁闷。他们读圣贤书,怀天下事;登舟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奈何各位圣主明君对此根本不予理解,朝政国事只与身边“小人”商议,地方治理也尽交给一般“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活宝。<br/>在东汉第十一位君主,灵帝刘宏即位后,情况似乎变的更加糟糕。这是最坏的时代。君主贪财好色,卖官鬻爵;阉人擅权乱政,货贿公行。党锢祸起,正人君子排斥一空。牧守无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这是最好的时代。士子铮铮铁骨,人民淳朴忠义。名士郭泰明知大厦将倾仍诲人不倦,党人张俭通缉亡命而国人争相掩藏虽死不惧。<br/>傅燮,就诞生在这混乱的大时代。<br/>傅燮,字南容,原字幼起。生年已不可考,从其老师刘宽在灵帝即位后回到中央的经历,及本人中平四年(187)殉难时儿子傅干年仅十三岁推断,傅燮大概与汉灵帝同龄,凉州北地郡灵州县人其家世居边塞。苍凉的劲风,无尽的大漠,造就了边塞男儿刚烈的性格和无畏的气概。西汉年间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传奇英雄傅介子,就是傅燮的先祖。英雄已矣,时世变迁。内敛的东汉不复西汉开拓进取的雄风,想要入仕只得地方以道德察举与中央以名声辟召二法。象先祖一样凭借军功封侯的机遇,那是不可求的。然而和寒门相比,豪门在孩子的培养途径上是有先天优势的。出身凉州望族的傅燮的启蒙老师,就是拥有开府辟召掾属权力的当朝太尉刘宽。<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4/22/64223188B2D1A58CAE4455C5FA5C94D8.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皇帝陷害却仍为其卖命"/><br/>刘宽人如其名,性格宽厚,在地方上政绩显赫而入朝执政。然而这样一位当时凤毛麟角的清官,却身处十常侍把控中央暗无天日的政治环境。党锢之祸事犹在目,刘宽每天也只是醉酒酣睡,作一个诸事不管的好好先生而已。孜孜不倦的傅燮并没有被洛阳的灯红酒绿腐蚀,这个热血少年对于老师的世故,想必是不屑一顾的。在此期间,傅燮自行将表字由幼起改为南容。(即是孔子门生南宫子容一日三复白圭的典故)。这当然不是羡慕南容空手讨了个好老婆的艳遇,傅燮向往古人高洁的品行,砥砺修行,讷言敏行的决心却可见一斑。在洛阳和老师相处的日子并不愉快,学业有成的傅燮回家后再也没有打过老师这一现成的门路,枉费了家人的苦心。<br/>[page]<br/>将成年后的傅燮察举为孝廉的伯乐乃是北地太守范津。作为20万中选一的英才,治国平天下的时机到了。再次进京之后,傅燮却听到恩人范津守丧丁忧的消息。他当即决定弃官行丧三年,以报答范津的知遇。北地傅燮这个名字就此为天下人所知。然朝中醉生梦死的衮衮诸公并非范津这样慧眼识英雄的好官,正直重义的傅燮不但不得欣赏,这种自毁前程的行为恰恰是领导们排挤讨厌鬼的好借口。<br/>中平元年(184)在圣朝的压榨下,中原八州爆发了史无前例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面对火烧眉毛的威胁,灵帝只得强迫自己离开后宫的裸体派对,召集重臣开会商议对策.北地太守,名将皇甫规之侄,凉州军方实力人物皇甫嵩开出了赦免党人,开放内库园林来犒劳武装士兵的药方.在正直的宦官吕强的开导下.情知当前必须依靠凉州劲旅的灵帝忍痛予以批准.皇甫嵩亦被任命为左中郎将率军赶赴内战前线.作为北地父母官,皇甫嵩自然深知本郡名士傅燮的大名.值此危乱之秋,傅燮不计朝廷前嫌,出山担任了皇甫将军的护军司马.<br/>金子虽被沙砾埋没,也终有闪光的一天。皇甫嵩能力高品德好而不妒贤嫉能,这样的上司是极为难得的.加以彼此都是饱读诗书,文武双全的凉州同乡,傅燮想必和这个安定人相处的十分融洽,凭借自己的文才武略,傅燮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王牌.<br/>在这样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领导有方的政府军面前,颍川黄巾军根本不是对手.站在尸骸遍地的修罗场,这不久前还美丽繁华的街市;看到难民颠沛流离的惨状,又听闻朝中再生变故:十常侍逼死吕强,侍中向栩郎中张钧亦因劝谏灵帝罢斥宦官而被害死.深受儒家忠君爱民思想熏陶的傅燮怒不可遏,奋笔疾书上表灵帝,矛头直指宫中阉党:“ 臣听说,天下的灾祸不是来源于外部,而都是起因于内部。正因如此,虞舜先除去四凶,然后才任用十六位贤能之士铺佐自己治理天下。这说明,恶人不除,善人就不可能取得权力。如今张角在赵、魏之地起兵,黄巾军在六州作乱,这场大乱的根源是在宫廷之内,结果蔓延到四海。臣受陛下的委任,奏命率军讨伐叛乱。从颍川开始,一直是战无不胜。黄巾军势力虽大,并不足以使陛下担忧。臣所恐惧的是,如果治理洪水不从源头清理,下游势必泛滥得更加严重。陛下仁爱宽容,对许多不对的事情不忍处理,因此宦官们控制了朝政大权,忠臣不能得到重用。即使真将张角砍头处死,平息了黄巾叛乱,臣的忧虑会更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邪恶小人与正人君子不能在朝廷共存,如同寒冰与炽炭不能放入一个容器一样。那些邪恶之辈明白,正直之士的成功,预示着他们行将灭亡,因此必然要花言巧语,共同弄虚作假。传播假消息的人多了,即使是曾参那样的孝子也难免遭受怀疑;市中明明没有老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有,人们就会相信。假如陛下不能详细辨察真伪,那么忠臣就会再次像秦国名将白起那样含冤而死了!陛下应该深思虞舜对四凶的处理,尽速诛杀那些善进谗言的佞臣,这样,善人就会愿意为朝廷尽力,叛乱自会平息。臣听说忠臣之事主君,犹如孝子之事亲父。子之事父,怎么能不尽心尽情呢?假使臣因为此番话而遭到诛戮,如果陛下能够有所领悟的话,那也是大汉之福呵。“<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02/73/0273B073B99815404672F53F1E371D1D.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石敬瑭先生提前800年出世之际,身为不入品流的议郎的傅燮及时厉声大喝道:“斩司徒,天下乃安!”!<br/>举座皆惊。千人诺诺,诚不如一士谔谔!<br/>面对这个身高185CM,声若洪钟的关西大汉,文弱书生崔烈不敢发怒,尚书郎杨赞却阿意上奏傅燮廷辱大臣。面对灵帝的询问,凉州男儿傅燮侃侃而谈:“西汉的樊哙因为匈奴冒顿单于冒犯中国,出于忠义激愤,要求出兵征讨,并没有失去人臣礼节,而季布还说:”樊哙应该处死。‘如今凉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负有守护国家西边门户的重任。高祖刚刚平定天下时,就让郦商去占领陇右;武帝开拓疆土,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当时舆论认为这是切断了匈奴的右臂。现在,地方官员治理失当,致使一州造反,而全国为之骚乱不堪,陛下也因此卧不安枕。崔烈身为宰相,不为国家考虑如何平定叛乱的策略,反而要舍弃这块广袤万里的国土,臣实在感到困感不解!如果胡人得以居住此地,假以时日他们兵强马壮,铠甲坚实,据以作乱,这就是天下最大的忧虑,甚至会危及政权的稳固。假如崔烈不懂这一点,说明他极端愚蠢;如果他懂得而故意提此建议,则是不忠!”<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3/FF/53FF29763BFB74A990CF4A38BC5B86E0.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马腾拥军坐视长官败死不救,还与叛军暗中勾结!叛军目标汉阳!朝中是昏庸糊涂的皇帝,卑鄙龌龊的权阉;没有援军,没有粮草,没有兵力,一年来得心血毁于一旦!<br/>[page]<br/>生死之际,傅燮默默的做出了抉择:坚守汉阳。<br/>汉阳郡治冀县已经被叛军包围的水泄不通.傅燮登城指挥抵抗.杀气腾腾的战场上竟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叛军中的精锐,数千来自北地郡的胡人骑兵齐齐下马叩头,恳请傅燮将军开城放弃抵抗,他们负责护送将军一家返乡!<br/>傅燮不为所动.傅燮随军的独子傅干年级虽小,颇有才干,趁机奉劝父亲屈志免祸: “皇上昏庸糊涂,致使您在朝中无法容身。如今天下都已叛乱,父亲大人部下兵少,无法坚守孤城。既然北地同乡的羌胡素来仰慕您的恩德,愿意护送咱们弃城回乡;父亲大人应该暂且听从羌、胡人的请求,回乡讲义教学,等到将来有圣明的天子即位,再出山辅佐不迟!”<br/>读史至此,任凭铁石心肠也会有所动吧.然而儿子的泣血之言,只换回父亲的轻声叹息:“别成啊,你应该知道我必须去死! 从前商纣王暴虐,忠臣伯夷叔齐兄弟仍然严守臣节,不吃周朝的粮食而饿死首阳山。今日朝廷虽然昏庸,也没有到达商纣王那种地步,我岂能连伯夷都不如呢?我生逢乱世,不能隐居静养浩然之气,修身养性;既然已经接受了朝廷的傣禄,还想临危避难!再说我还能到那里去呢?我一定要死在这里.你是个聪明孩子好好自勉.主簿杨会,便是我程婴,可以担负托孤的重任,我死亦瞑目了!”傅干无奈,痛哭之下拜别死志已决的父亲,在杨会的照顾下返回故乡.最终不负父亲期望,使自己这一支北地傅氏成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流大世族.<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E/70/5E70373200930E113D63752853F8EF6C.jpg" class="cont_pic" alt="揭秘东汉忠臣傅燮:被皇帝陷害却仍为其卖命"/><br/>王国素来仰慕傅燮为人, 在叛军总攻汉阳的最后时刻仍然派前酒泉太守黄衍在城下劝说傅燮:“如今成败可知. 汉朝已不再能统治天下了,时机难得。傅大人名扬四海,有意做我们的头领吗?”傅燮怒发冲冠,按住剑柄大喝:“你也曾是本朝大臣,竟为叛贼做说客!”中平四年四月.距离那个中原板荡,生灵涂炭,军阀肆虐而不见勤王之师,天下非复汉有的乱世,仅余两年而已.统治阶层亲手种下名为丧乱的种子,承受恶果的人,却是无辜的苍生.明朝遗民,集古今之大成的思想家王船山给于傅燮极高的评价:故知燮非徒节义之士也,允矣其可为社稷之臣矣。然纵如船山先生之大才,只怕也无法解决一个千古难题:社稷之臣不为朝廷所容,如何竟成为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定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