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五大毒舌人物,骂死王朗的诸葛亮竟榜上无名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之一,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之辈,但也出现了许多毒舌的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国时期的五大毒舌人物,骂死王朗的诸葛亮竟榜上无名。
三国第一喷子——祢衡
之所以说他是三国第一喷子,是因为他见人就喷。
第一次注意到祢衡这个人,缘自他说过的一句很狂傲的话: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孔文举即是孔融,杨德祖则是杨修,都是才识俱佳之人。祢衡说全天下他只看得起这两人,当然是一种自恃才高的姿态,但后来知道他们的年龄,才发现这句话有点不对头: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
祢衡二十岁的时候,孔融已经是四十岁的大叔了,而且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你一个刚成年的毛头小子,居然叫一个四十岁的大叔为“大儿”?
好在孔融只“高贵其才”,并不在意。但祢衡对朋友都一顿喷,对别人那就更不像话了。
建安初年,祢衡从荆州到许都游学,刚开始不知道要去投靠谁,有点小尴尬。于是有人就好心说:“为什麼不去投靠陈群、司马望呢?”(《三国志·平原祢衡传》:“何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可能是这两位比较喜欢交朋友。
没想到祢衡不但不领情,还反口讥讽道:“我怎麼能和杀猪卖酒的人结交呢?”(“卿欲使我从沽酒之辈乎?”)一副看不起人的嘴脸。
然后就是荀彧、赵融。
在知道祢衡轻视前两个人之后,有人就接着问:“那荀令君、赵荡寇怎麼样?”荀彧当时是汉廷的尚书令,赵融是荡寇将军,两人都是身居高位且素有名望之人。要不说祢衡是个高级喷子,找不到别的地方可以说,就开始喷人家的长相身材了。
祢衡答:“文若可以去吊丧,稚长可以当个厨子。”(指荀彧“有仪容”可以凭脸去吊丧,赵融长得胖是个酒囊饭袋)听他这麼说,于是大家咬牙切齿地就散了,懒得管他。最惨的是曹操。
在许都多久,祢衡凭着一张嘴几乎把有身份的人都得罪了个遍,就只剩下老朋友孔融能帮帮他了。于是孔融就屡次在曹操面前推荐祢衡,说他有文采可大用。
可祢衡照样不领情,居然看不起曹操,“疾恶之,意常愤懑”。那曹老板也不是好惹的,听说祢衡这麼狂,就想来挫挫他的锐气,便召他为“鼓吏”,命他在宴会上击鼓取乐。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祢衡当着众人的面给曹操来了个“裸衣秀”,搞得曹操只能苦笑说“反而被他给折辱了”。
事后,孔融便埋怨祢衡,说人家曹丞相对你是一片诚意,为什麼不好好去见一见。祢衡当时就答应了。等到十月上朝的时候,孔融便对曹操说祢衡悔改了,想当面见见您认个错。好,到了约见那天下午,祢衡果然来了。
但他什麼打扮呢?“著布单衣,綀布履”,穿成个来吊丧的样子,像是去见死人。不仅如此,腿脚利索的他还顺便带了根拐杖,坐到丞相府前,“以杖捶地,数骂太祖”,又把曹操给喷了个狗血淋头。
这下曹老板脾气再好也忍不了了,但又不想承担杀贤之名,便回骂了几句,然后直接把祢衡绑到马上送回荆州刘表那去了,来了个眼不见为净。
最后是刘表、黄祖。
到了荆州,祢衡也不消停,动不动就暗讽刘表“智短”。刘表受不了,又把他送到比较暴躁的黄祖那里。起初他们还相处得不错,黄祖经常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说的话真是我心里想说的啊!”
然而有一次宴会上,祢衡又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当着满座宾客的面骂起了黄祖,说他是个糟老头子。黄祖是武将出身,哪里丢得了这个面子,立马就命手下把他拖出去砍了,祢衡就此结束了年仅26岁的喷子生涯。
江东“毒舌”——虞翻
为什麼?因为虞翻专爱怼降将,堪称“毒舌”。
《三国演义》里说关羽失荆州是因为**大意,然而历史上关羽对东吴还是很提防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糜芳这小子的反水,不仅使蜀汉丢了荆州元气大伤,还害死了关二爷,真是不忠不义之人。后来糜芳到江东做了一员降将,而虞翻素来“狂直”,最看不起这种人,因此就时不时要找他的麻烦。
有一次坐船,虞翻与糜芳在水面相遇。糜芳船大人多,就想让虞翻的船让一让,掌舵的人就冲着那边叫:“前面的让一让我们糜将军的船!”本来小船让大船是应该的,毕竟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人,但虞翻知道是糜芳的船就偏不让,反而不顾形象地直接骂了过去:“一个不忠不义之人,还好意思侍奉君主?出卖人家的城池,还称作将军,要脸麼?”一番话骂得糜芳只能关了窗户,让虞翻的小船先过了。
俗话说冤家路窄,后来虞翻又坐车经过糜芳的驻地,不料营门已经关了,车过不去。于是虞大爷又火了,直接怼道:“该关门的时候不关,该开的时候又不开,有你这麼做事的吗?”糜芳听了,“惭之”,又一脸尴尬。
除了糜芳,另一个降将于禁也有相同的遭遇。
于禁本来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颇受曹操信任,可惜后来抵不住关羽的进攻而投降,被关在荆州大牢。吕蒙袭取荆州后,于禁就被带到了东吴。一天,孙权骑马与于禁并行,虞翻在一旁看着,直接就当着面骂起于禁:“你一个投降的人,还敢和我们君主一起骑马并行?”说完还要用鞭子抽他,幸亏孙权喝止住了。
又一次,孙权在楼船上宴请诸臣,于禁听了当时的BGM(可能是魏国音乐),当场潸然泪下。虞大爷又看不下去了,就说:“你在这装哭干嘛呢,想回去啊?”等到魏吴交好的时候,孙权打算把于禁送回魏国以示诚意,虞翻又有意见,干脆说:“不如杀了于禁,以警示那些怀有二心的人。”
孙权不同意,虞翻只好亲自警告于禁说:“你不要以为我东吴无人,只不过我的建议没被采用而已。”就因为这事,魏文帝曹丕还在北方为虞翻设了虚席。
当然,作为“毒舌”,虞翻不光只会怼降将,他连孙权、张昭都敢惹。
有一次孙权设宴,亲自下场劝诸臣饮酒,到了虞翻这儿,他装睡不喝,等孙权走开了,他又坐起来,好像啥事没有。这不就是赤果果地不给面子麼?孙权勃然大怒,当场就想用剑刺死他,还好被人抱住了。
又一次,孙权和张昭在一起讨论神仙的事,虞翻嘴巴又痒了,指着张昭就说:“你们都是死人,还来讨论神仙,世上哪里有神仙?”这次,孙权彻底烦了,先前的积怒一下发泄出来,就把虞翻给流放了。所以后来虞大爷再怎麼“毒舌”,也不见于史了。
一代骂神——陈琳
如果说前两位的名声是凭一张嘴一次次怼出来的,那麼接下来出场的这位大佬,则是靠着一支笔一“骂”成名的。
陈琳,“建安七子”之一,著名文学家。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诗歌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辞赋代表作《武军赋》《神武赋》,散文《为曹洪与世子书》……都是为当世之人所称赞的佳作,写得极好。
但真正让他成名的并不是这些文学佳作,而是一篇很有“素质”的讨敌檄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为袁绍檄豫州文》。
当时的背景是袁绍与曹操爆发官渡之战,两军对垒之时,作为袁绍的幕僚,陈琳为鼓舞士气,便奉命写了这篇檄文,把对面的曹操(受害者又是曹老板)喷得那叫一个体无完肤、惨不忍睹,从此奠定了他一代骂神的江湖地位。
很多人都知道这篇檄文非常精彩,但具体精彩之处却并不大清楚——陈琳是怎麼骂的呢?
一、问候曹操祖宗三代,宦官阉人之后,是为无德。
二、两次受袁绍大恩却举兵相抗,是为无恩。
三、专权跋扈,囚天子为鬼儡,是为不忠。
四、擅杀忠臣、名士,毁宗庙盗陵墓,是为不义。
总结一下,曹操就是一个无德无恩、不忠不义的无耻之徒。
当然,除了骂曹操之外,陈琳的这篇檄文最关键之处还在于其文采飞扬而气势磅礴、思路清晰而有理有据,写时一气呵成,读来又朗朗上口,同时还兼顾了袁强曹弱的形势分析,对袁、曹以外的观望势力有着极大的煽动性。
从这方面来看,陈琳可以说是“公私”兼顾,既过了骂人的嘴瘾,又达到了讨敌的效果,顺带还在文学上占了一席之地(后来骆宾王作《讨武曌檄》就有模仿此作之意),可谓一箭三雕。
因此,就连本身就是文学巨匠的曹操看到此文,也是顿时惊出一身冷汗,甚至连头疼都给治好了(说明还有治病功效)。
然而,文章写得再好也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不久,由于乌巢之失,袁绍惜败官渡,导致将士离散,陈琳也被抓到曹营。
之前被骂得那麼惨,曹操当然记得他,便问:“你骂我也就算了,怎麼还把我祖上都问候一遍呢?”(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三国志·王粲传》)
陈琳惶恐万端,只得连忙谢罪。好在曹操爱其才,便既往不咎,还让他做了个军谋祭酒,发挥他的特长,专门负责写檄文。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陈琳染疫而亡,一代骂神陨落。
“嘴”强王者——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都晓得他是个尊兄敬长的好弟弟。但其实孔融和他的老朋友祢衡一样,也是个很会怼人的嘴强王者。
他第一次怼人时是10岁。
在京师洛阳,有个名士叫李膺,他接待客人只见名士或亲戚,其余的一概不见。小孔融听说后,就登门拜访,对他的门人说自己是李膺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就接见了他,一看没印象,便问:“你和我有啥亲戚关系啊?”
小孔融答:“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有师徒关系,所以我和你也是世交啊。”听了他的回答,满座宾客惊讶不已。
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上,有人就把这事跟他说了,结果陈韪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可不一定。”听了这话,本来让梨的时候还很谦虚的孔融立马怼了回去:“照这麼说,那您小时候肯定很聪明。”于是李膺大笑,说孔融日后必成大器。
可惜,长大后的孔融并没有像李膺所言成大器匡君辅国,相反他还经历了一段很狼狈的日子。
先是董卓乱政,他采取不合作态度,被下放到盗贼猖獗的北海国为相。在北海,他又遭到黄巾军管亥的围攻,无法抵挡,便派太史慈向刘备求救,才成功解围。
再就是建安元年(196年),袁谭为扩张势力攻打北海,孔融毫无办法,只得独自出逃,连妻儿都被俘虏了。最后在朝廷的征召下,孔融被授为将作大匠,不久又升任少府,才算结束了这一路的动荡不堪。
然而,刚一回归安定的生活,孔融又开始了日常的怼人。
之前,太傅马日磾奉命出使山东,到了淮南时,遭到袁术的迫害,符节被夺走,又不准离开,还被强迫做军师。马日磾忧愤至极,最后在寿春呕血而死。
等到他的灵柩被运回京师,朝廷见他如此可怜,便想加以礼葬,孔融却说:“马日磾奉命持天子符节处理地方事务,不仅干不好,还取媚奸臣(袁术),而且有叛逆之嫌,不该礼葬。”于是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其实孔融自己在北海除了嘴能叭叭,不也啥都干不好吗?
袁绍败亡后,曹操攻破邺城,曹丕趁机强娶了袁熙之妻甄宓。孔融知道后,便写信给曹操(嗯,受害者还是曹老板)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解其意,回来后问孔融这出自哪里,孔融讥讽道:“跟当下的事比一比,不就知道了。”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征乌桓,孔融认为他穷兵黩武,又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内,从前肃慎不进贡,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怎麼不一并讨伐呢?”
除此之外,他还写信要求曹操不要禁酒,言辞颇为傲慢。后来察觉到曹操代汉的野心,他又建议恢复京畿千里之内不得封建诸侯的古制,以此抑制其不轨之图。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无法容忍的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处死了孔融,时年56岁。
蜀汉第一毒舌——张飞
张飞作为三国最牛的猛将之一,同时也是五虎上将中个人能力最为强悍的一个,但是张飞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不仅武力过人,而且嘴巴也很过人。甚至可以说,张飞嘴巴之毒比诸葛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且来看看张飞这条毒舌到底骂过谁。
张飞第一骂——骂吕布。在三国中说起绰号最响亮的,恐怕无人能和吕布这“三姓家奴”相比了。但这个绰号就是张飞给吕布取得,张飞给吕布取此绰号的时间是在“三英战吕布”这一时间点。当时吕布正在追公孙瓒,张飞大吼一声“三姓家奴休走”,这是吕布绰号的第一次出现。不过后来有小伙伴为吕布喊冤,因为据说张飞的大哥刘备更可怕,更换的主子比吕布多得多。但是刘备跟吕布的区别是本质不同,吕布更换主子的同时都会杀掉前主人,而刘备没有做过这样的事,这可能是吕布惹人痛恨和瞧不起的主要原因。
张飞第二骂——骂秦宜禄。秦宜禄原来是吕布的部将,但是秦宜禄基本没什么名气,他真正名声鹊起为人所知都是拜他老婆杜氏所赐。话说秦宜禄的老婆杜氏是位美貌倾城的女子,一度还曾让关二爷三次失态求曹操赐给他,可惜最后曹操见此女美得令人难以自控,干脆把关二爷踢到一边,自己占有了。可是更可笑的是,曹操夺了秦宜禄的老婆,秦宜禄不但不生气,反而还投降了曹操,为其效命。
这种事让张飞碰上,牙都能笑掉。所以张飞见秦宜禄的时候,对他说:“人取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这个“蚩”虽然解释很多,不过总的来看,全不是好听的意思。张飞这句话,委婉点来说就是曹操夺取了你的老婆,而你还为他效命,真是没有骨气的软骨头啊。张飞这嘴也够毒的,一句话,戳了秦宜禄三次痛点。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张飞骗秦宜禄跟自己离开,岂料走到半道,秦宜禄反悔,张飞干脆杀掉了他。
张飞第三骂——骂关羽。此一节是古城相会,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来到古城,此地被张飞控制。张飞得知是关羽,就大为恼怒,一杆长矛就要杀关羽。不过在这之前,张飞先是过了一阵子嘴瘾,他说的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关羽无情无义,是没有脸来见他的,原因是他背着刘备投降了曹操。第二层是刘备的两个老婆也被关羽蒙骗了,所以他要杀掉关羽。第三层是关羽投奔他,也是用心险恶,要来捉他的。总之这三层意思,搁在一般人身上还好,但是放在刘关张这样的关系中,每一个字简直比骂更令人惊心动魄,甚至是往关羽的心窝里捅刀子。从这里也可见张飞这张嘴跟他的长矛一样,锋利无比,毫不留情。
说完这些我们再来说说,为何诸葛亮没有上榜,说到诸葛亮骂人,最经典的就是骂死王朗了,不过王朗被骂死的毕竟是小说,历史上王朗晚年过得很好,他并没有死。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是公元228年,王朗也的确是在这一年去世的,所以罗贯中就让他被诸葛亮骂死了,其实王朗早年在会稽做太守时,还曾经带兵抵抗孙策,后来他担任魏郡太守,夷陵之战期间,曹丕打算进攻蜀国,王朗就建议不要去攻打蜀国。
王朗提出,蜀国和东吴的战事还没结束,当时虽然孙权向曹丕称臣,但假如魏国联合东吴攻打蜀国,承受的风险就会比较大,王朗建议曹丕要休养生息,等到蜀国和东吴两败俱伤再进行下一步动作,如果贸然出击蜀国,很可能帮东吴做了嫁衣。
后来王朗是司徒,他的孙女嫁给了司马昭,生下了司马炎,也就是晋国的开国皇帝,可见王朗对历史的影响不小,他更没有想小说中一样,被诸葛亮给骂死,其实王朗在学术上的成就很高,完全超过了诸葛亮,他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等,当真很了不起。
那么至此你对于三国时期的毒舌,还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