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九层妖塔”,只挖了两层就不挖了,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着许多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物,近代也因此衍生出许多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如根据小说《鬼吹灯》改编的《九层妖塔》,可是你知道历史上真正的“九层妖塔”吗?它只挖了两层就不挖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九层妖塔是我国在1996年考古是发现的血渭一号大墓,它是青海都兰吐蕃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墓葬的主任应该是吐谷浑王室成员,所以墓葬的级别很高,坐落在热水乡扎马日村的血渭大草原上,考古编号为"血渭一号大墓",整个大墓是由穿木、混凝夯(hang)土围墙、石砌围墙等组成。穿木的铺设是上面细且短,下面粗且长,共铺设了九层,再加上在这座古墓在藏族人之间流传着不吉利的传说,认为是“有妖怪的高楼”,所以当地的农牧民称它为“九层妖楼”。
由于吐谷浑与中央王朝关系密切,非常注重学习中原文化,所以墓葬也很讲究风水,大墓为梯形双层封土,北部与自然山体相衔接,南部凸出山外,南宽北窄,依山面水,坐北朝南。墓东西两面各有山峦向墓旁延伸,两山交汇处有一巨石,形似鸟首,两面的大山浑似鸟翼展开,正面眺望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最新的研究资料上说,吐谷浑崇拜的图腾是太阳鸟,所以这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太阳鸟,大墓正前方是察汉乌苏河,可谓是一处风水宝地啊!说明了吐谷浑人对来之汉地的阴阳风水之说非常信奉,这块墓地是吐谷浑人刻意选择的龙脉福地。
血渭一号大墓是一个多室陪葬墓,在封土正中心下深11.5米处,像中原的墓葬一样有封石、照壁、盖木、墓道、墓门、回廊、东、西、南、中各室组成,东室内有大量的马牛羊的骨骼和木制的餐具,中室内有400余片的丝织品残片,丝绸。这是古墓中出土最多的物品。种类有锦、绫、罗、丝、绢、纱等。其中织金锦、嵌合显花绫等品类均为国内首次发现;不重复图案的品种130余种。其中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占品种总数的86%,18种为中西亚织造,占品种总数的14%。有一件织有波斯萨珊王朝所使用的婆罗文体"伟大的光荣的王中之王……"字体的织锦,据考证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一件,被确证为8世纪波斯锦。
这座大墓最早于42年由一位德国人在探险时发现的,大墓的发掘工作是82年7月开始至85年11月基本结束,是由青海地质物理勘探队的七名队员和美国加州大学马可·阿尔登教授共同发掘的。这次考古活动只发掘了顶层,出土文物可用"多、新、奇"三字概括。出土的文物有:织锦袜、皮靴、金银器、漆器、陶器、木碗、木碟、木鸟兽、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一批绵、绫、绢、缂、丝等丝绸织品,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图案中有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珍禽异兽等。其中的佛像、西域人图像和织锦袜是全国首次发现。因此,被文化部列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成为1986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为王者之墓,学术界已有定论。但究竟是吐谷浑国哪一世国王之墓,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墓四周十平方公里之内,还有数百座墓葬,以一号大墓为中心辐射排列,有的一墓孤立,有的数墓连环,可能是王室家族或王廷重臣的陪葬墓。这些墓的墓门、墓道、墓室形制千差万别,少有雷同,反映得是吐谷浑多民族丧葬文化的特征。
其大墓的一、二层早已被挖掘,可是,考古专家在挖掘了两层之后便停止了挖掘,引得外界猜测纷纷。“血渭一号大墓”在当地藏民的传说当中,是住着妖魔的高楼,其最深处乃是通往冥界的入口,被称为是“九层妖塔”。而相传在前两层挖掘之时,也有种种诡异的事情发生,导致最终考古队只得放弃了向下挖掘。当然,这也只是传言,真有诡异之事发生也只是以讹传讹,我们不得而知。
相比这个说法,更科学且合理的解释便是现如今的考古挖掘和挖掘后的保护技术尚还不够成熟。早在上个世纪,以郭沫若为首的考古队便开掘了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打开了沉寂三百多年的明定陵以后,由于准备不充分,加上研究不透彻,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许多文物遭到氧化和破坏,甚至当场灰飞烟灭。这一次惨重的教训深深的警示着后来的考古学家,在挖掘技术和保护技术还未成熟之前,贸然开挖大墓都将会造成莫大的损失,这或许是“血渭一号大墓”停止挖掘的主要原因吧。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