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三国东吴陆逊,一代书生,却甘愿做武将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涌现许多杰出的将领统帅,今天小编说的这位是三国东吴陆逊,一代书生,却甘愿做武将。

陆逊家族,为江东大族。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

他自幼丧父,跟随祖父生活,那时他的祖父又在政治上与闹得不快,为了避免殃及到小孩子,祖父便把他送到了江东,家中又无年长的长辈,于是这小小少年就成为了大家长一员。自己能不能在这乱世中生活呢?陆逊想。突然,他看到了招纳贤士的帖子,内心跃跃欲试,顺利的当上了孙权手下的一名。当时由于战乱纷纷,很多人逃的逃,跑的跑,陆逊抓住时机,将一些看的顺眼的还行的招为部曲,其他一些相对弱一点的用来屯田,还有一些不愿意听命的,陆逊就用小小的武力解决他们,这样一来,陆逊手下增到了二千余人。要说陆逊何时会的打打杀杀?其实小编也不完全清楚。大概是他常年追随祖父,由于祖父精兵打战,陆逊在旁又学得快,多多少少学的到一些技术;又或者是成为孙权的幕僚之后,发现只有打战才能得到注意,于是提升自己的武力值,为了日后升官和重用。陆逊的努力终究是没有白费。在鄱阳,陆逊率军斩首数千,表现英勇,被封为了定威将军,那时孙权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啊,陆逊出身士族,家族力量庞大,孙权为了拉拢江东势力,主动提出把自己侄女嫁与陆逊,在旁人看来这是一场政治上的联姻,是交易,可对于陆逊来讲,这是他收获的爱情,是姻缘。

上了战场的陆逊才知道,原来自己多么有军事才能。他先后平定山贼,再去讨伐山越,最后整治田役赋税,让东吴的统治得以加强和稳固民情,但陆逊的举动甚微,并没有得到上级的过多关注。在集团得势后,孙权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偷袭荆州。为了掩饰的更加完美,称病返回建业。他与陆逊谈起荆州之事时,陆逊发表自己的感言,得到了吕蒙的大加欣赏,在后来孙权问吕蒙谁更适合在陆口指挥时,吕蒙当场说出陆逊的名字,于是,陆逊就胜任此角色。孙权随即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代替吕蒙的位置。陆逊到了陆口,分析了一下局势,敌方是有名的大将,如若是硬打,只会越打越挫气势,那究竟要用什么办法才能赢下这场战役呢?陆逊的头脑风暴开始运行,他想出了一个不错的点子。都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陆逊拿来纸笔,在文章上大夸特夸关羽,从而让关羽知道自己是书生出身。关羽读完这封信的想法与陆逊想的是的,关羽果然对陆逊放松了警惕,转移注意力,将火力全部放在提防的军队上。陆逊很满意关羽给出的效果,见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孙权当场下令命吕蒙与陆逊同时分道攻拿荆州。在攻取荆州的过程,陆逊屡屡升官,被封为抚边将军。陆逊与吕蒙迅速平定荆州,堵死了关羽回川之路,解决了蜀军大将关羽,斩杀万人,孙权随即封他为右护军、镇西将军,镇守荆州。

后来陆逊算到了刘备与关羽的感情至深,必定会来报仇,于是在战役初期,陆逊主动后撤,诱敌深入,而蜀军的老兵们都已经乏累,突然发起夜袭。这场令蜀军元气大伤,就连刘备也差点丢了性命,那时蜀军惨败的局面描绘的十分悲烈,刘备一生败给过,也败给过曹操,今时今日,竟然败给了一个,令刘备愤愦不已道:“我这是被陆逊玩弄于股掌之间啊!这根本不是天命!”陆逊在那时早已经不算是一生书生体质了,他已经久经战场,杀敌无数,他有着可以退忍和刚毅般的战斗精神,是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挺了过来,他的战功无人能驳。后来,孙权派陆逊解决曹休,陆逊也是很完美的将魏军解决,斩擒魏军一万余人,军资器械无数。虽然曹休有幸逃脱,但他最后因气愤发病被活活气死了。

孙权称帝后,陆逊被封上大将军、右都护。陆逊此时已经是一个元老级人物了,孙权对陆逊言听计从,相当的信任。

然而,陆逊在晚年却多次被孙权各种打压,又被贬官到江南地区,甚至于孙权派人亲自申饬,直至陆逊愤懑而死,让人心疼。陆逊真是晚节不保,善始却不能善终。那么,陆逊为何会落得如此窝囊的下场,孙权为何会那样做呢?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孙权为吴王,立长子孙登为王太子。黄龙元年(229年),权称帝,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孙登为皇太子。太子官属有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宾客有谢景、范慎、刁玄等,“于是东宫号为多士”。尽管孙登生母身分低贱,连其姓氏都末见于史册。再加上孙权当时十分喜爱另外两个儿子孙和、孙霸,孙登常有让位于孙和之意,但当时孙权却没有改立太子的意思,因为一方面孙登是长子,符合礼法的要求,另一方面,从人品和能力,孙登都符合成为太子的标准,孙权也比较满意。然而孙登却赤乌四年(241年)死去,他的死,致使太子的人选选必须重新选定,从而也引发一场太子之争的内乱。下一年,孙权马上立自己的另一个孙和为太子,孙和因为母亲王氏受宠,深得孙权喜爱,加之他本身好学下士,孙权在他19岁的时候,立孙和为新一任太子。我们看孙和还符合立太子的一些标准。古代君王立太子,无非是立嫡、立长、立贤、立爱四种标准。孙和至少符合两条,一是贤,他好学下士,人品应该不错,二是爱,孙和在一段时间内深得孙权喜欢。按理说,如果孙权就认定了孙和为太子,积极扶持孙和接班,借此打消其他儿子的想法,吴国政权应该可以和平地完成交接班。但是问题却出现在孙权身上。孙权在喜欢孙和的同时,还特别喜欢另一个儿子孙霸。可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孙权不忍心让儿子们说自己偏心。所以,他在立孙和为太子的不久后,就立了孙霸为鲁王。如果你孙权疼爱儿子,不想让孙霸吃亏,完全可以在物质生活上给孙霸创作更富有的优质生活,可孙权认为这样还不够,他的表现不仅仅是疼爱,更有点溺爱了,对孙霸的各方面待遇完全和太子一模一样。这一来,就滋生了孙霸的野心,他心想我老爸还是喜欢我,虽然现在我还不是太子,但我的待遇和太子没什么两样了,哪天我哥哥孙和一犯错,就会被我老爸赶下去,那我不就顺理成章地当上太子了吗?因为在古代帝王时代,皇帝的权力最大,但凡有资格,谁不想争一争,亲王再大不过是臣,只有太子才能接班,孙霸有此想法不足为奇,究其原因还是孙权给他创造的条件。孙权如此安排,孙和、孙霸开始不睦,那朝中的大臣也立刻分成两派,一为太子党、一为鲁王党。比较正派的大臣如陆逊、诸葛恪、顾谭、朱据、屈晃、滕胤、施绩、丁密等维护太子,公主鲁班(孙权宠姬步夫人所生的长女,嫁给全琮)、全琮子寄、杨竺、吴安、孙奇等则想依靠鲁王捞取政治上的好处,所以拥戴霸而“谮毁太子”。特别是全公主孙鲁班与孙和的母亲王氏不和,她就积极在孙权目前诋毁孙和母子。一次,孙权得疾,谴太子到长沙恒王孙策庙祈祷,太子妃叔父家离庙很近.乃把太子请到家中。公主鲁班闻知,乃向孙权进谗,言太子不去庙祷告.却往妃家计议,于是,孙权大发雷霆,王氏忧郁而死,孙和宠信也益衰,两派大臣之间的争斗也更厉害。事情如此发展,已经超出了孙权的预料,孙权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特别是太子之争引起的朝廷分裂、大臣之间的党争,孙权在盛怒之下,他断然采取措施,废黜太子,赐死鲁王,而另立了孙亮为太子。一场太子之争的政治闹剧,可以说两败俱伤,没有一个赢家。依附孙霸的杨竺、吴安、孙奇先后被杀,而在太子之争事件中,积极维护太子的陆逊等人,也遭受到了孙权严重地的惩罚。相继流放了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杀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谴中使责让逊”,使逊“愤而至卒”。逼死了陆逊。可之前,孙权如此信任陆逊,为什么仅仅因为太子一事,就要责罚陆逊呢?这和孙权的晚年的猜忌心里越来越重有着很大的原因。陈寿在三国志中给孙权的评价,就有一句是说他有勾践之奇,意思就是说孙权不仅有勾践忍辱负重的英才一面,还有着勾践的重于猜忌的一面。其中,陆逊上书孙权,立保孙和的太子之位,完全是出于公心,为了朝廷稳定考虑。可孙权却不这么想,因此他难免会猜忌陆逊这么积极奔走此事,居心到底何在?他难免怀疑陆逊是不是在挑唆他们父子间的关系。孙权一这么想,陆逊的麻烦就来了。除了孙权的猜忌,太子之争事件,还隐藏着一个很大的矛盾,那就是孙氏宗室与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东汉末年,士族力量逐渐崛起,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极大力量。特别是江东地区,孙氏集团尽管是江东人,但他们出身寒族,又是军阀身份,靠着武装侵略征服江东地区,一开始是江东士族们是十分反对孙氏集团对江东的统治的。后来,孙权是靠着逐渐拉拢、吸纳、与士族们合作,才在江东地区逐渐站稳脚跟的,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特别是孙权晚年,士族力量越来越大,甚至威胁到孙权的统治, 《世说新语》中所说:“三国之间,四姓盛焉。孙权才借太子之争一事,打压江东士族。而陆逊不仅仅是士族代表人物,而且还能力强、官职高、在军队和朝廷上均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孙权借太子之事,责罚陆逊。而且我们看太子之争一事,孙权处理无疑大部分都是江东士族。相反,那非江东士族官员却纷纷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孙权托孤的时候,任用的是非江东士族的诸葛恪,而江东士族官员完全排除在外,就很好地说明了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孙权威逼陆逊,致陆逊死亡的原因,如下:

第一,是陆逊是江东士族大家,从祖康,庐江太守,康子绩,郁林太守,绩从子瑁,选曹尚书。逊族子凯,建武校尉,凯弟胤,交州刺史。而且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顾邵子谭为陆逊外甥,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谭弟承,奋威将军。逊外甥姚信,太常。可见陆逊家族姻亲甚为显赫,并在东吴政权里的关系盘根错节,孙权顾忌陆逊等人士族形成一定势力,威胁孙家的统治。

第二,是陆逊在东吴声望、权位太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特别是陆逊功高震主,所以为孙权所畏忌。

第三,孙权为身后之事考虑,怕自己的儿子驾驭不了能力超强的陆逊,所以陆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孙权在逼死陆逊之前,先剪除其亲党,打击权臣势力。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但挑选的首辅,却是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说明了孙权此时对陆逊是十分猜忌的。

第四,陆逊,孙策女婿的身份,也令孙权不安。孙权是从哥哥孙策手里接的班,但他在当权之后,对孙策的儿子们,并没有给很高的待遇,仅仅是侯爵。他也害怕陆逊日后会帮助孙策的儿子们搞什么政治活动,威胁自己儿子的统治。

综上所述,我们纵观陆逊一生,文韬武略,军政两全,可谓是一世奇才,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他的命运却也最悲惨的,最终遭遇如此不公平的待遇而死去。但陆逊之死他的背后却反映了当时专权君主和权臣之间、军阀势力与崛起的士族之间深刻的矛盾斗争,而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加剧,与当权的君主孙权有着莫大的关系,孙权过于猜忌,没好好处理宗室之间的关系,没好好处理与士族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好好处理与权臣之间的关系,最终,引发吴国内部幼主失权、宗族争斗、官员党争、加之辅政大臣的人选选择失误,更加剧了混乱局面的出现,从而导致吴国在孙权死后,一度陷入混乱,并最终逐步衰弱,在一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中,在风雨中飘摇了几十年后走向了覆灭,为司马氏所吞。这些就是陆逊之死带我们的一些启迪与思考。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