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最流行的清谈:类似于现代社会的高级沙龙
清谈如同现在的心灵鸡汤,在士大夫的“朋友圈”发疯似地流传蔓延。一方面是因为关在儒学的屋子里太久了,死板沉闷,透出僵尸的味道。突然窗户打开,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可以忘记现实的苦痛,在麻醉中得到暂时的快乐。 清谈是两晋的特产。哪个人不会清谈,就像现在不会打高尔夫球一样,进不了上流社会。名士们举办高级沙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清谈。<br/> 清谈到底是什么呢?<br/> 一般都是谈哲学问题<br/> 先来说说清谈的形式。<br/> 人数:两三个、七八个或者十几个,很随意,大家高兴就凑一起。<br/> 地点:陋室中、树林里、山坡上、溪水边,哪儿舒服就在哪儿。<br/> 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只要觉得爽,通宵也可以。参与的人比玩网络游戏都来劲,像打了鸡血似的,越说越亢奋,毫无倦意。<br/> 内容:多是哲学问题。比如“世界万物生于有,还是生于无?”“一个人听了音乐会高兴或者悲伤,那么高兴、悲伤是源于音乐、还是源于人本来的心情?”<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B/BD/6BBD5432ADD252799B35072B12C7FC59.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百家争鸣,思想是自由的。汉武帝上台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变成“主科”,成了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其他学说都成“副科”,不用参加全国“统考”,读多了没什么作用。<br/> 儒家的主导思想是:社会是有病的,读书人要立志成为拯救天下的“医生”,良方是“仁”和“义”。到了东汉末年,贪污受贿盛行、国家糜烂不堪,卑鄙无耻的人做大官,正直有学问的人被排挤,甚至被砍头。<br/> 大夫们越来越困惑:读这些“破”儒学经典有什么用?难道为了当官就可以不要脸?曾经的精神支柱轰然倒下。<br/> 道家不失时机“插足”进来,轻声地问:你心中有烦恼吗?是想不开吗?那是因为你没有放下。人生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来源于你的内心。心是苦的,人生便如苦海无边;心是甜的,人生处处都是曼妙风景。<br/> 如同现在的心灵鸡汤,在士大夫的“朋友圈”发疯似地流传蔓延。一方面是因为关在儒学的屋子里太久了,死板沉闷,透出僵尸的味道。突然窗户打开,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可以忘记现实的苦痛,在麻醉中得到暂时的快乐。<br/> 于是道家思想开始兴起,西晋有两个出名的“大师”,叫何晏、王弼,他们的秘密武器是三本书:《庄子》、《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他们为这三本书加上自己的注解,到处做宣传,称为“玄学”。<br/> “清谈”开始粉墨登场。<br/>[page] <br/> 清谈内容的变化<br/> “清谈”一开始既谈“儒”,也谈“道”。后来专谈“玄学”了,这是为什么呢?<br/> 因为道家和儒家,最早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仇人”,而是“你中我有,我中有你”。两者有共同点:他们都认为老天有他自己的规律,如果符合这个规律,就是正确的,称为“道”。<br/> 不同点在于:儒家认为,人要通过老师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学习,才能找到“道”,主张“有为”;道家认为,人只要顺应自然,清心寡欲,什么都不要争,就是“道”,主张“无为”。<br/> 就像教育小孩一样,儒学认为他要天天学习,才能找到真理;道家认为,玩是小孩的天性,小孩想玩就玩,管他干吗?一开始双方有交叉。那就是:教育也要符合小孩玩的天性,主张“寓教于乐”。这样,儒和道就融为一体了。<br/> 大名士王衍,是清谈的高手,他问阮修:老庄和儒学有什么不同呢?<br/> 阮修说:将无同。<br/> 这三个字意思是:恐怕是相同的。王衍非常赏识他的这句话,就任命他为曹掾,相当于在官署里担任一个差事。阮修也被称为“三语掾”。<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EF/49/EF49D502E11F9C422D0A7634F0D31D75.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桓温也是清谈高手,但内心非常鄙视这些名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