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幸存者自述:没有一个船员把救生艇解绳入海
作家笔下的“太平轮”<br/>1949,战火迷乱,两岸相隔,记忆离散在许多来台湾的作家笔下。1949年离别故乡,到了台湾落地生根60年,悲伤哀怨,往往成为他们上一世纪的符码;最后一班船,成了少年青春的乡愁。有人一辈子再没有回到故土,有人再回少年山河梦土,却再也唤不回花样年华。<br/>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翻译家、文学家齐邦媛在《巨流河》一书中,就提到了“太平轮”事件。大约自1948年底起,齐邦媛和朋友就开始忙于“接船生涯”,她记得最后一次去基隆接船是1949年农历除夕前,去接《时与潮》杂志社的总编辑邓莲溪叔叔和她父亲最好的革命同志徐箴(徐世达,抗战后任辽宁省主席)一家六口。<br/>[文字摘录] “我们一大早坐火车去等到九点,却不见‘太平轮’进港,去航运社问,他们吞吞吐吐地说,昨晚两船相撞,电讯全断,恐怕已经沉没。太平轮船难,前因后果,至今近六十年,仍一再被提出检讨,我们当时站在基隆码头,惊骇悲痛之情记忆犹如昨日。”<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BA/B5/BAB5CC48C5925485586A5B8058D4188E.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太平轮幸存者自述:没有一个船员把救生艇解绳入海"/>星云大师说,“因缘”二字就包括了那天的幸免:“我因为时间匆促,赶不及搭上那班轮船,而幸免一劫。”星云大师所说的“那班轮船”,正是除夕前一天的太平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