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忠于武则天又为什么不看好武家其他的人?
狄仁杰对武则天忠心耿耿,但晚年的狄仁杰开始谋划李唐复国,除了他忠于李唐王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与武家子弟结结实实打了些交道,他意识到,武家子弟那真是一些小人,政治暴发户,说实话,武家人,除了武则天是一个人物之外,剩下的人都是无能、无才、无德,整个一“三无”人员。<br/> 狄仁杰对李唐王朝是有感情的,对女人当权也有看法,但并没有证据表明,狄仁杰在武则天建立武周王朝的第一天起,就谋求李唐复国。狄仁杰敬佩武则天的能力,也忠心耿耿为武则天服务。<br/> 但狄仁杰耳闻目睹了武则天家族的子弟们,种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意识到不能把国家的未来,交到这些人手里。所以晚年的狄仁杰,开始谋划唐复国,那么,武则天家族的子弟们,究竟有怎样的行为?狄仁杰为什么不看好他们呢?<br/> 狄仁杰对李唐王朝是有感情的,对女人当权也有看法,但并没有证据表明,狄仁杰在武则天建立武周王朝的第一天起,就谋求李唐复国。狄仁杰敬佩武则天的能力,也忠心耿耿为武则天服务。但狄仁杰耳闻目睹了武则天家族的子弟们,种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意识到不能把国家的未来,交到这些人手里。所以晚年的狄仁杰,开始谋划唐复国,那么,武则天家族的子弟们,究竟有怎样的行为?狄仁杰为什么不看好他们呢?<br/> <br/><br/> 自古以来,中国的士大夫,就以忠诚为美德,但是他们也有革天命的思想,也就是说如果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也可以让他们改换门庭,效忠新的政权,比方前朝过于残暴,或者说新的王朝,新的君主足够贤明等等。这叫做革天命,那么士大夫们效忠的对象也可以变化。但是看起来,武周王朝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说法狄仁杰去拥戴这个王朝。<br/> 狄仁杰镇守魏州抵御契丹有功,很快就得到升迁,武则天任命他为幽州都督,为了表达对他的奖赏,也可能有对他无辜入狱的补偿,武则天特意赏赐给狄仁杰紫袍龟带,紫袍上特意绣了12个金字:“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紫袍是最高权位的衣服,这是狄仁杰再次担任宰相的信号,果然过不了多久,公元697年10月份,狄仁杰被任命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第二次担任了宰相,时年67岁。也就在这个阶段内狄仁杰和武家子弟结结实实的打了些交道。他意识到武家子弟真是些小人,政治暴发户,武家人除了武则天之外,剩下的都是无能、无才、无德,整个一“三无”人员。<br/> 下面我们就举几个武家有代表性的人物看看:<br/> 首先,我们看下武敏之和武承嗣,武敏之是武家子弟当中最闪亮的一颗“明星”,因为此人最变态,这人长得是英俊潇洒,特别喜欢沾花惹草,而且口味很独特,《旧唐书》记载“蒸于荣国夫人”,荣国夫人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也就是武敏之的外祖母,他和外祖母之间有私情。另外,当年高宗皇帝和武则天,给太子李弘订了一门亲事,定大臣<br/> 杨思俭的女儿为太子妃,婚期都已经定了,武敏之听说杨氏长得貌美如花,他找个机会把杨氏逼奸了,这下搞得高宗和武则天不得不临时换人,换的是大臣裴居道的女儿,这是旷世未有的打丑闻。这背后还有一层意思,说明武家人气焰多么的嚣张,根本就不把未来的皇帝放在眼里,这是挑衅的意思。另外一个,太平公主小时候,去荣国夫人府上玩,随身带了一些宫女,结果武敏之看到了,一个不落,全部逼奸,这人就淫乱到这种地步。<br/> 不但淫乱,还好财,武则天的母亲去世以后,武则天赏赐武敏之一些绸缎,用这些绸缎造佛像,给外祖母追福,他竟然连这些绸缎都贪污了,他的这种淫乱昏悖,让武则天觉得忍无可忍,最终武则天亲自向高宗上疏,要求治武敏之的罪,剥夺了他的武姓,剥夺爵位,最后把他流放了,走到韶州的时候(广东韶关),在驿站里用马鞭上吊了,时年29岁,这是挺惊世骇闻的。尤其是设计那样的丑闻,有人说这个案子恐怕是武则天的夸大,甚至是捏造,你像武敏之墓志里,就为他喊冤说:“非辜获罪,命矣长嗟。”,为什么说他冤枉呢?因为他表现出一些对武则天的不满,被武则天知道了,就是这个缘故所以把他处死。不过话可说回来,武则天要想害她外甥的话,大可不必造这样一个桃色新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编个丑闻扣到自己目前头上,总之,武敏之是武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br/>[page] <br/> 随着武敏之之死,又一个武家人物登场了,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面对着武则天给他的荣华富贵,武承嗣表现的就和哈巴狗一样,武则天立他为周国公,他就以武家的正统继承人自居,这时候,武则天当皇帝的势头也开始显露了,武承嗣就看到皇位向他招手了,所以就使劲的撺掇武则天当皇帝,此阶段内,他有三个主张。<br/> 1、铲除李唐宗室。<br/> 2、诛杀大臣当中不服之人。<br/> 3、给武氏先祖封王,立宗庙。<br/> 在迫害李唐宗室当中,武承嗣表现的非常活跃,当时李唐宗室的状况很凄惨,已经是十存一二了,比方说许王李素节,在外地担任刺史,后来遭到武承嗣的诬陷,武则天命令李素节从外地赶回洛阳,李素节知道自己有去无回,走到半路上,李素节看到一家在出殡,李素节看到这个场景说:“病死何由可得,更何须哭”,能病死这是福分,何须哭呢。当李素节走进一家驿站的时候,武则天派人把他勒死了,李唐宗室这时是最可怜的人群。<br/> 武则天称帝之前,舆论造势当中,武承嗣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就是他在洛水找到了白石头,刻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献给武则天,搞一个君权神授的假象,在劝进过程中表现的也非常活跃。<br/> 武承嗣鞍前马后为武则天效力,其实就是希望武则天称帝后,把他立为太子,狄仁杰也没有和武承嗣发生正面冲突,但武承嗣本能的感觉到,狄仁杰是他将来继承帝位的最大障碍,所以他抓住一切机会陷害狄仁杰,那么他都做了些什么呢?<br/> <br/><br/> 武则天称帝的时候,是接受了儿子唐睿宗李旦的禅让,李旦要求自己降为皇嗣,并赐姓为武,但是在武承嗣的眼里,那不算数。从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开始,他就不断在武则天面前喊叫,要求还太子,理由是“神不歆菲类,民不祀菲族”,言下之意是你要立真正的武家人,为皇嗣,为太子,有些大臣反对,他就唆使酷吏加以陷害,李昭德就是因为得罪了武承嗣,而被杀害的。<br/> 在这个阶段内,我们在史料当中看不到,狄仁杰得罪武承嗣的迹象,可是前面案件中,把狄仁杰也牵扯进来了,这里面武承嗣起到了很坏的作用,他已经意识到狄仁杰的能力,和品德是自己未来当太子的最大障碍,必须先除掉狄仁杰才行,当时大臣在朝堂为狄仁杰喊冤,越喊冤,武承嗣杀狄仁杰的决心就越大,后来狄仁杰被免除死罪,被贬外地做官,酷吏霍献可磕头碰地,要杀狄仁杰,这就是武承嗣撺掇的,他就一定要置狄仁杰于死地,好在没有得逞。<br/> 武承嗣为了讨好武则天,武承嗣像哈巴狗一样谄媚,比方说武则天前面有面首薛怀义,后面有二张,不管面首是谁,武承嗣和武家子弟,都拼命的去巴结,表现的十分肉麻,据说他们在面首面前持童仆之礼。而且武承嗣欺压良善也是肆无忌惮,有一个大臣叫乔知之,家里有个奴婢,实际就是妾,名字叫碧玉,美丽擅长歌舞。被武承嗣看上了,就骗乔知之,说你家碧玉妆画的很好,不如到我府上叫我家的那些女人化妆。<br/> 碧玉一去,就被扣住回不来了,乔知之很思念碧玉,就悄悄写了一首诗,叫《绿珠篇》送给了碧玉,绿珠是个人名,她是西晋大臣石崇的爱妾,非常漂亮,石崇这人不咋地,与人斗福,也滥杀无辜,但是他对绿珠是情真意切,后来赵王伦看上了绿珠,仗着势力就来要,石崇坚决不给,赵王伦就派兵来抓石崇,绿珠看到石崇因为自己获罪,就依然而然,在石崇面前跳楼自杀了,石崇最后也被杀掉了。乔知之是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命苦,《绿珠篇》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碧玉看了以后,情绪激动,学着绿珠也自杀而亡,武承嗣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跳井,把尸体捞上来一看,衣带上有《绿珠篇》的诗句。这下把武承嗣惹恼了,他就唆使酷吏们,诬陷乔知之谋反,把乔知之杀掉了。武承嗣就这么一个人,狄仁杰怎么能听任武则天立他为太子呢?武承嗣也没看错,狄仁杰果然就是他最大的敌人。<br/> 在武家子弟当中,武敏之贪财好色,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人物,而武承嗣在武则天称帝前后非常卖力,但是他欺压良善,也不是一个讲道义,敢担当的人,除了这二个人,武则天还有一个侄子武三思,那么武三思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br/> 武三思是武家子弟中,除了武承嗣之外,最有权势的人,他的父亲是武则天的同父异母的兄弟武元庆,武三思和武承嗣是一样的,面对荣华富贵,可以把任何仇恨抛到脑后,他对武则天也是十分献媚,一点也亚于武承嗣。比方说整天撺掇武则天,立武家人为太子,他的理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他和武承嗣一样也去拍面首的马屁,这个人和武承嗣也不大一样,他还颇有的文化底子,有文化的人拍马屁和别人不一样,格外有点圆润的感觉,他是写诗称赞面首张昌宗,说他像王子晋,王子晋是周灵王的太子,传说王子晋得道成仙了,也就是说他把张昌宗比喻成神仙,还让群臣一起唱和。<br/> 这个家伙,有句名言,论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他是这么说的“不知何等名作好人,唯有向我好者,是好人耳。”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凡是向着我的就是好人,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后来武承嗣死了,他举成了武家子弟中最有权势的人物,这个人想当太子,野心可大了。但是形式不一样了,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圣意已决,李显的太子位不可动摇。<br/>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武三思知道收敛一点,到底比武承嗣聪明一些,武承嗣是气死的,他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从这个阶段到武则天去世,都没有大的公开的举动,等到中宗继位的时候,开始巴结中宗,而且还和韦皇后,上官婉儿私通,在加上他的儿媳妇,就是中宗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所以他的权势,比武则天在世的时候,还要大,甚至于把发动神龙革命的张柬之等五人一一铲除,虽然没有史料表明他和狄仁杰发生过正面冲突,但是狄仁杰早就对他保持高度的警惕。<br/> 狄仁杰在晚年的时候,谋求李唐复国,谋求非常手段的很大原因,就是针对他的,在去世前的那个时刻,狄仁杰还念念不忘,嘱咐张柬之等人要铲除武三思,可惜的是,张柬之等人在谋略方面差一点,结果被这个家伙死灰复燃了,后来武三思就死于太子,李重俊的叛乱,总之一句话,武三思也是狄仁杰保持高度警惕的一个人。<br/> 武承嗣和武三思是武家子弟中,最为出名的人物,狄仁杰虽然耳闻他们种种不齿的行为,但毕竟只是听说,没有亲眼所见,直到他武懿宗的武家子弟一起去巡视地方的时候,在真正认识了武家子弟的品行,那么武懿宗是什么人,在巡视地方的时候,他都做了些什么呢?<br/> 武懿宗是在狄仁杰在河北的时候,结结实实打过交道的人物,这也是武家子弟当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人,武家是小姓,这些人都是政治暴发户,就是武则天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武家也不是多么显赫,最后靠着裙带关系,一步登天。突然而至的财富权势,和埋藏在心底的自卑综合作用,就产生了怪胎。这些武家子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方面飞扬跋扈,一方面是敏感残忍,武懿宗在这方面是典型。<br/> 武懿宗是武则天伯父的孙子,武则天当皇帝以后,他被封为河内郡王,曾经担任过洛州长史,坐金吾卫大将军等,他是武则天事情的酷吏之一,手段残忍,也善于搞诬陷,所以当时的人把他称为周来之亚,就是说这家火的残忍程度,仅次于周兴和来俊臣,后来契丹叛乱,武周军队损兵折将,然后武则天任命武懿宗,为行军大总管,率领数十万军队,去讨平契丹人,结果武懿宗带着几十万人,来到赵州的时候,听说契丹数千骑兵正在向这个方向运动,吓的马上就要逃跑。他手下人劝他说,契丹人行军不带补给,全部靠掠夺老百姓,这样势必不能长久,你要坚守城市,等这帮家伙粮食吃尽了退兵的时候,你在后面追击,一定可以建立奇功,武懿宗不听,怕。<br/> 连夜率领几十万军队往南跑,部队是丢盔弃甲、旗帜、武器、器杖丢了一路,几十万军队,还没看到敌人,而且敌人之有几千人,就能被吓成这样,堪称战争史上奇迹,他的逃跑直接导致,赵州城被攻陷,赵州人民遭到屠杀,不久契丹就被平定了。这就是摘果子的战斗也没有武懿宗的份,武懿宗还呆在大后方,不过这一点耽搁他向武则天邀功求赏。<br/> 契丹平定之后,武则天命令武懿宗和狄仁杰巡抚河北,让狄仁杰深恶痛绝的一幕发生了,武懿宗杀敌无能,杀老百姓是一把好手,他到得地方都清查那些被契丹掠走,现在又回归的老百姓,统一灌一个罪名,反贼,然后是大屠杀,杀人的方式非常残忍,活活把人的肚子剖开,生生取其胆,河北人民没有想到,还会来这样一场大屠杀。<br/> 契丹叛乱的时候,有个将领叫何阿小,这家伙残忍好杀,现在来了个河内王武懿宗,还是残忍好杀,所以河北人民当时有一句话“唯此两何,杀人最多。”<br/> 狄仁杰和他是分道巡抚的,凡狄仁杰到过的地方,都安抚百姓恢复生产,非常仁厚,甚至对契丹人他也很仁厚,契丹有两员猛将,一个叫骆务整,一个叫李楷固,后来投降了,有关部门建议武则天满门抄斩,狄仁杰听说后马上上疏武则天“楷固等并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皆为我用矣。”,这两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以前能全力服务契丹,现在也能全力服务于我,只要我们用仁义来对待他。当时武则天很生气,别人劝他不要上疏了,免得惹恼女皇,狄仁杰说“苟利于国,岂为身谋。”还好,武则天同意了。赦免了这两人的死罪,狄仁杰还劝武则天要授予他们官职,武则天也同意,后来去平定契丹余党,这两个人出色的完成任务,回来武则天为这两个人摆酒庆功,而且特地把狄仁杰请来,武则天亲自向狄仁杰敬酒。狄仁杰这个举动,无意中挽救了未来大唐的命运,李楷固有一个女婿叫李楷洛,李楷洛也是一员猛将,李楷固投降以后李楷洛还是不肯投降,后来李楷固去平定契丹余党的时候,终于把女婿招安了,李楷洛投降了武则天,李楷洛正是李光弼的父亲,安史之乱之中和郭子仪一起平定安史之乱,居功至伟,是拯救大唐的二号人物,无意中挽救了60年后大唐的命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