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张敏是挽救明孝宗的好太监?张敏是个什么样的人

由于明朝时期,有太多的宦官乱政,后人大多把所有太监也看做是无恶不作之流。其实,这是以偏概全的说法,很不准确。

尽管我们无法说出明朝有多少好太监,但据已有史料分析,起码好太监好宦官还是大有人在的。比如,永乐时的郑和就是一名宦官,他先后七次出使西洋,不仅使得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突飞猛进,而且还开拓了远洋贸易的线路,所以不少学者认为,郑和对航海事业的贡献绝不亚于同时代的哥伦布。再比如,朱厚照为帝时,太监张永就为除去大奸臣宦官刘瑾立下了汗马功劳,实在功不可没。

今天我们不谈上面两位,仅想说说明宪宗时的太监张敏。

《明史 列传第一》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

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敏,同安人。

说的就是太监张敏怎样保护和挽救明宪宗的故事。让我们再现一下当时的历史片段:纪淑妃生下孩子后,知道深受明宪宗宠爱的万贵妃若是得知此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故自己是无法亲自抚养孩子了,只能忍心把孩子交给太监张敏,让他将孩子处理了。张敏知道这是皇帝的骨肉,不仅没下毒手杀害孩子,反而将孩子藏在了密室中,独自喂养。被废黜的吴皇后偶然听说此事,也经常到安乐堂替孩子喂奶。

明宪宗朱见深对此事一无所知,所以他将自认为的“唯一”儿子朱祐极封为太子。可朱祐极实在无福无寿,没多久就身患重病而亡,使朱见深悲痛欲绝。他既悲痛儿子早亡,也心酸没有了亲骨肉继承皇位。

转眼间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太监张敏冒着生命危险,告诉朱见深,说他还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就住在西宫。朱见深喜出望外,急忙跑到西宫,抱着自己的骨肉泪流满面,给他取名为朱祐樘,并封纪氏为淑妃。大学士商辂担心朱祐樘会遭万贞儿的毒害,所以上书朱见深,建议让纪淑妃亲自抚养朱祐樘。此后,宫内喜讯不断,邵宸妃生了朱祐杭,张德妃生了朱祐槟,还有姚安妃、杨恭妃、潘端妃和王敬妃也陆续生了男孩子。此时,最伤心的人莫过于万贞儿(万贵妃的名字)了,她气急败坏,竟然暗地指使下人用毒酒杀害了纪淑妃。张敏听到纪淑妃的死讯,知道自身难保,便连忙吞金自杀。

从上述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假如太监张敏不是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不是为了皇帝继承人大事,不是动了恻隐之心,不是冒死保护幼小生命,早就没有明孝宗,明朝的历史也许就此改写。

或许因明朝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的坏宦官专权乱政,故一般史书也多对其他太监的所作所为,那怕是好太监的功绩,都鲜有提及(郑和被大肆记载只是个案)……

笔者私以为,历史尽管很少记载到类似太监张敏这样的人和事,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