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在金庸的江湖里如何才能敬业和行侠仗义?

闯荡江湖的英雄好汉,行侠仗义本身就是他们敬业精神的最佳体现。当然,想敬业和行侠仗义,本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颗善良勇敢的心、高强的武功、以及能够分辨是非的情商。善良和勇敢的心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江湖纵然险恶,但毕竟还是好人比坏人要多,只要你本质不坏,善良和勇敢就不会太轻易远去,杨过多少次要杀郭靖啊,匕首都已经到了郭靖的心脏,却依然下不了手,他的本质决定了他不会轻易的成为坏人,那颗勇敢善良的心,是杨过成为“侠”最基础的条件。

高强的武功也浅而易懂。虚竹如果一直在少林寺挑水担粪,他再善良勇敢都没用;令狐冲刚出道到时候,为救仪琳连田伯光斗都打不过;郭靖如果没有后面的成长,也就只能斗一斗“黄河四鬼”了。行侠仗义,首先自己得有两把刷子。就像敬业一样,也得靠硬功夫,一个愚蠢而无能的人在岗位上太敬业,结果肯定是个悲剧。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第三点,就是要具备分辨是与非的情商,这个太难,因为是非善恶之间本就没有太多明显的界限,有着太多的说不清和道不明蕴含其中。

如果你纯纯净净的坏,像欧阳锋、丁春秋、凤天南、温氏五老那样,我们倒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你像岳不群、左冷禅、全冠清、田归龙那样道貌岸然的坏,开始的时候或许会令人防不胜防,但当面具一旦揭开,伪君子转换为真小人,应付起来其实也不太难。分辨是非善恶的难,一难,难在是与非本就是立场的不同。慕容复一心复国,杨康只是想帮助他的养父,灭绝师太为了正义一掌击毙纪晓芙,对与错,真的就那么容易分辨吗?

二难,难在侠义之心和恩怨情仇之间很多时候并不同路。所以《神雕》中杨过杀不了郭靖,《飞狐》中胡斐也杀不了苗人凤,孝与义不能两全,英雄们能做的,只剩下煎熬自己。三难,难在个人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和人性故事面前所显示出的那种彷徨无措和微不足道,仿佛前有悬崖,后无退路,不管怎样选择似乎都不妥,这才是最为宏大的痛苦,侠之为侠艰难如斯——这注定是大侠成长道路上的必然。

袁承志一心为民,关心百姓疾苦,他一直以为害死他爹袁崇焕的罪魁祸首是大清的皇太极和大明的崇祯,于是带着一身绝世武艺去沈阳刺杀皇太极,结果在宫殿之外埋伏时,却听到皇太极和大臣们在商议入关之后如何整饬军纪,如何减赋,如何让老百姓都吃上饭不再流离失所,于是袁承志懵了,“只觉句句入耳动心,浑忘了此来是要刺死此人,内心隐隐似盼多听一会。”——他到底是不是仇人呢?正因如此,金庸江湖里身影最巍峨的两个大侠,萧峰和郭靖,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金庸在《射雕》的三十九回借郭靖对“是非善恶”问题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阐述。「完颜洪烈、摩诃末他们自然是坏人。但成吉思汗呢?他杀了完颜洪烈,该说是好人了,却又命令我去攻打大宋;他养我母子二十年,到头来却又逼死我的母亲。」「我和杨康义结兄弟,然而他始终怀有异心。穆念慈姊姊是好人,为甚么对杨康却又死心塌地的相爱?拖雷安答和我情投意合,但若他领军南攻,我是否要在战场上与他兵戎相见,杀个你死我活?」

……这些无法解释的问题,让当时的郭靖过于头疼,以至于产生“此生不再用武”的想法。陷入矛盾的痛苦,走出矛盾的决然,这才是英雄的伟大与可贵之处。所以才有后来,萧峰在雁门关外“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以死以谢天下,换来宋辽数十年的和平;而郭靖则扛起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旗,在明知襄阳不可守的情况下坚持到城破身死。如今,是非善恶的问题依然复杂难言,但大侠的精神必将超脱于是非之外,坦荡于天地之间,在当今俨然物化和缺钙的时代中浩然长存,激荡着一颗又一颗善良而勇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