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康熙和乾隆为什么那么喜欢下江南,有什么目的,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却不同?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中历代皇帝中康熙和乾隆尤为喜欢下江南,那么他们有何目的呢,又为何最终的结果却不同?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康熙是清朝非常出色的皇帝,作为康乾盛世的创造者,康熙的能力毋庸置疑。康熙帝8岁继位,从这时候开始康熙就成为了清朝的皇帝。但是此时的康熙受到四大辅臣的束缚,到了之后,四大辅臣的权力逐渐失衡,于是出现了鳌拜专权。

这对于康熙来说,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年少的康熙选择了除掉鳌拜,除鳌拜一直是少年康熙非常得意的行为,能够除掉这样的权臣,由此说来康熙的头脑肯定是灵活的。不过到了晚年时期,康熙对除鳌拜表现出了后悔。康熙将鳌拜的子孙封爵。

从除鳌拜后,到了平定三藩之乱,这时候的康熙是成为了少年。纵观康熙的一生,绝对是功绩非常大的,在这时候的清朝,发展到达了顶峰。从康熙之后,到雍正和乾隆时,清朝的国力发展都不错。这其中雍正是最为勤奋的皇帝。这一点得到了认同。

有了康熙和雍正的奠基,于是乾隆时期就有福了,就是乾隆享受了父辈的恩惠,有了稳定的江山,这时候的乾隆没有战乱的烦恼。有了康熙和雍正的发展,清朝在乾隆时期,各个方面发展得都到达了顶峰。这时候的乾隆就可以享清福了。

完全可以说,乾隆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没有之一。康熙到乾隆时期,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个盛世持续了一百余年的时间,总的来说康乾盛世还算不错的。虽然在后人的眼中,康乾盛世出现了很多争议,不过康乾盛世的总体还是可以的。

在康熙和乾隆在位期间,两位皇帝都喜欢做一件事,就是下江南。现如今的人们对康熙乾隆下江南肯定是不陌生的,由此还出现了小说,甚至将小说改编成为了电视剧。那么康熙乾隆下江南为的是什么呢?

其实康熙和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几乎一样的,无非是治理水患,笼络人心,网罗人才。

其一,治理水患。只不过黄淮地区的水患基本上已经解决,这时是继续向南,乾隆帝多次视察钱塘江水患,修建了钱塘江江堤。

其二,笼络人心。乾隆不但祭拜明孝陵,更是祭拜了大禹陵。强调了文化的认同感。而且他在苏州,与退休大臣诗坛领袖沈德潜作诗文交,在海宁造访退休重臣陈世倌。制造了君臣其乐融融的氛围。

其三,网罗人才。这一路,他召见名士,亲自命题,不考八股而重实务。破格使用。

其中乾隆下江南做的贡献和好事甚至比康熙多多了。

比如《御制南巡记》中就记载:“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

我们知道乾隆最大的功绩就是对藏区的治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国土完整,但是南巡可以和其相提并论,可见实际而言南巡的实际意义有多大。康熙六次南巡,最主要的还是水利上的功绩,从治理到善后,但是乾隆南巡除了水利上的功绩,还顺道免除了整个江南地区的税赋,不管是对百姓而言还是江南农业的发展促进,那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江南是整个中国的粮仓和税负中心,把这里的税免掉可是要相当大的魄力,也就乾隆能干了。

可为什么两个人南巡口碑差距这么大,就是因为乾隆太奢侈了。康熙我们就不说了,低调南巡,路过很多地方都是直接走掉,不扰民不扰官,虽然没有《康熙微服私访记》那么夸张,但也是相当低调了。

可乾隆不干啊,大张旗鼓,每次南巡都有历时四五个月之久,随从加上役夫全部要近万人,马匹六七千和船四五百只, 费用也是上百万两。

我们今天在颐和园、避暑山庄都可以看到乾隆下江南的“成果”,那就是江南园林的复制品。乾隆每次下江南都带画师.绘南京詹园、无锡寄畅园、海宁安澜园、苏州狮子林等实景,在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中仿建.还有杭州的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都是实景仿制。

乾隆不断的下江南,导致了清朝国库越来越空虚。在这样的消耗之中,每次下江南都说劳民伤财的。这样的行为也让后宫的规则变得越来越乱,于是破坏了后宫的规矩,让清朝后世的皇帝没有了参考的标的。

所以可想而知为什么都是南巡,功劳更大的乾隆反而口碑差到极致了。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