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揭秘历史:大奸臣王莽臭名昭 竟然是一位孝子

新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权,它夹在西汉与东汉之间,默默无闻,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这种“视而不见”的错觉,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新朝仅仅维持了14年,寿命太短;二,新朝皇帝王莽,臭名昭著,这位西汉外戚,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窃国大盗”,他篡位自代,为儒家正统所不容。于是,天下群起而攻,历代文人都往他身上泼脏水。但是,这个窃国大盗,却是个十足的“大孝子”。为什么说,“大奸”王莽居然是“大孝”呢?且看他如何对待自家那些长辈。

隋唐科举制度诞生以前,朝廷依靠什么手段选拔人才呢?一看名门望族的出身,二凭各地“举孝廉”。 元朝人郭居敬,曾辑录古代24位孝子故事,编成著名的《二十四孝》。其中,那些夸张、乖戾,甚至有些疯狂的做法,简直是病态,听着叫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比如,老莱子“戏彩娱亲”、王祥“卧冰求鲤”、郭巨“埋儿奉母”等等。两汉时代,博得大孝之名,就像现在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完全可以靠这一点儿名誉,登堂入室,步入官场。

王莽出身于大家族,姑母王政君,嫁给了汉元帝刘奭,伯伯、叔叔,乃至同辈的叔伯兄弟,都“叨光”做了大官。唯独王莽这一枝倒霉,还没沾上姑母的便宜,父亲便早早地死了。王莽年轻,不得不站出来,顶立门户。他既没钱做资本,也不会其它手艺,有个最大爱好,就是博览群书,钻研儒术。但是,这怎么能养家糊口呢?实在没辙,全家老少只能咬紧牙关,一块儿过苦日子。

班固在《汉书·王莽传》中记载:“(王莽)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虽然父亲死了,王莽却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老娘、寡嫂和侄子。

王莽的儿子和侄子同一天结婚——双喜临门,自然要张灯结彩、大宴宾客。喜筵刚刚开始,就有人慌里慌张地跑来,在他耳边嘀咕道:“您母亲不舒服,现在,急等用药呢!”王莽立刻脸色大变,拽起仆人,往外就跑。一场婚庆宴会,大概要持续两个时辰,其间,王莽魂不守舍,出来进去了很多次。

王莽不但心疼老娘,对伯父、叔父等长辈,同样俯首帖耳,非常孝敬。有一次,伯父王凤病倒了,王莽二话不说,守在床前,小心翼翼地伺候。他一连几个昼夜不脱衣服,熬得蓬头垢面、两眼通红,却毫无怨言,为伯父煎汤熬药,端屎端尿……即便药汤盛进了小碗儿,他也不放心,必须亲口尝一尝冷热浓淡……别说外人,就连王凤的弟弟——王商,都对这个侄子高看一眼。王商特此上书朝廷,希望将自己封邑之下的民户,转至王莽名下。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王莽善待亲人,的确是发自内心,出于至诚。他尚未发迹时,根本用不着伪装孝子,表演给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