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丧葬习俗
侗族的丧葬习俗有土葬、火葬、悬葬等形式,各种葬法都有一套不同的程序。
黎平、从江、榕江一带侗族,老人去世,一切后事均由娘舅家亲戚办理,家族的人一律不得挨边,有的甚至回避,吃饭也在亲戚家。在亡人未入土之前,家族的晚辈忌荤食,但可吃鱼。侗家中若有老年人,多准备有腌过一、二十年的腌鱼。这种腌鱼被视为丧宴中的珍品。
人死后,先沐尸,再穿寿衣。寿衣为一、三、五件,忌双数,以布带或麻线束腰,由四人抬到堂屋或鼓楼装入棺材中,殉葬品忌铜铁器具。
出殡时,长子端灵牌走在前,次子以下各执一根蜡烛跟随。棺木由众人拥抬,用白布牵引。众房族、亲属哭送门外,妇女送到半路返回。到了墓地,吊棺入坑内,孝子跪地大哭,左右盖土,由一亲戚扶起孝子,并互为鞠躬为礼。男性坟墓,右边略高于左边,女性则反之。坟垒好,鞭炮、铁炮大作,众人离坟地。晚上举行丧宴,孝子可以吃晕食,所有参加料理丧事的亲友,均请入席。饭后,娘舅亲戚回家,要割一腿猪肉给带回去,如有双方适龄男女者,必从猪腿肉又割下一片肉,谓之“留亲”表示今后姻亲不断。黎平、从江两县部分村寨,有“停棺待葬”的习俗。死者生前患有不吉病状(如麻疯等)或属非正常死亡的遗体,不能直接土葬,入棺后,抬到山上放在指定地点,搭棚遮盖,待来年或秋后择“吉日良辰”,再埋入土中。
侗族火葬多是用于非正常死亡人的葬礼。侗族古习有“凶死”必须火葬。火化后,用骨灰再土葬。火化一般用木材焚烧,有连棺火化和直接火化两种。
悬葬是处理未满月死婴的习惯,也称“婴孩挂葬”。
烧落气钱。无论男女断气后,先烧纸钱,用白纸制成一个三角形的袋子,将纸钱灰装入袋内,分男左女右放在死者腰部,称落地钱。
洗脸、剃头、换衣。男性剃头,女性梳头,由一主一客拿一瓜瓢到水井去丢几分硬币买水为死者洗脸、剃头,表明死者百年归阴死得干干净净。
为死者煮倒头饭。杀鸡取心肝,煮一碗糯米饭,将心肝煮熟放在饭上,分男左女右放置在死者头部,叫做倒头饭。
放铁炮。死者梳洗完毕,放铁炮三响,一是告知寨邻,二是告慰西天佛亡者升天。
请先生择定埋葬日期。春季日,夏季日,秋季日,冬季日(指的日,时)不埋葬。认为"春龙累累夏羊西,秋龙冬牛一路归,若凡哪人勉强葬,必自三人共一堆",犯重丧。选平、定、为、成为好,日子不当,不管停多少天也不能安葬。
孝子背笆篓引路。死者停尸在家不管多少天,不能入棺,一直到上时,由女婿和家族用手抬到外面入棺。出棺时,男性孝子背笆篓,由一长者扶着在前面带路。笆篓里装一些糯谷,孝子手杵一根竹子,竹子上端破开,夹着鸡头、牛蹄或猪脚,一直把死者送到埋葬外为此。
敲耙槽。六十岁以上的死者,才敲耙,意思是给死者在狱里开路。由一师傅和一个客人一面敲耙槽,一面念道:上下上下"以此念下去(即上坎,下坎)。
下井。将死者抬到井边,封棺时(下井才封棺),师傅拿一只公鸡站在棺材盖上来回擦拭,口中念道:"鸡吃上塘水,你也吃上塘水;鸡吃下塘水,你也吃下塘水。"然后将竹筒的水洒向棺材四角,将鸡击死覆盖在棺材上,念道:"阴去阴,阳去阳。"念毕,将鸡抛到井处,师傅先挖几锄土盖上,然后大家动手盖土,整个丧葬就此完结。
- 上一篇:基诺族婚礼上忠于对方的独特表达
- 下一篇:蒙古族的族称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