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报笨”习俗
“报笨”系布依语,意为“请摩师办事,摆桌子祭祀”的意思。迄今为止,这里举行的“报笨”活动有十二种以上。每年三月初三、六月初六祭寨神、山神、社神、树神、田神、水神、石神等,每年正月间祭天地、祭官厅、祭先祖、祭众神,以及不定时的祭桥、祭洞等。“报笨”仪式大都由寨中摩师主持,摩师根据“报笨”活动内容的不同,通过占卦、画符、杀鸡点血,口念摩经一系列规范传统的仪式完成主祭。
“报笨”习俗,集中体现了黔西南州布依族“报笨”活动的内容和特点,承载了布依族历史文化的大量信息,是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活化石;“报笨”活动是约定俗成的布依族人相互交流的节日,是讨论制定乡规民约和备耕事宜的村民聚会,具有凝聚力与“行政力”;是传承布依文化的重要平台,是民族文化传承人自觉成长的重要条件;“报笨”习俗对山水自然物的崇拜与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价值;坡岗布依族“报笨”活动,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祭山农历三月的第一个蛇场(巳日),由德高望重的寨老带领摩师以及每家每户的长子或者幼子,携带着丰盛的供品前去祭祀山神。山神所在的地点最早由摩师选定,然后沿袭下来。大家将肥猪、雄鸡、糍粑、豆腐、果饼、花糯米饭等祭品供奉在石案上,由摩师给山神敬香,全体人员跪伏在地,磕头行礼,摩师念咒,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以及全村平安。祭山期间,村民三天之内不允许上山和下地劳作,不允许动土,谓之“闲三”。青年男女可以浪哨、玩表,对唱山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六月六祭山与三月三祭山的习俗基本一样,只是村民一般会在三月三宰猪,祭祀间歇泉山神;六月六则宰牛,祭祀寨口大树处的山神。)
祭树布依村寨的古树、大树、形状怪异的树,都会被摩师指定为树神,平时村民们会将红布条挂在树上祈福许愿。等到三月三和六月六祭山结束的时候,摩师即与几个村民携带香烛供品前去神树堡或其它地点祭树。
另外有一种“种满月树”祈福的活动:村寨里小孩儿满月的那天,孩子的外婆要送来背带、花糯米饭、一只鸡(生女孩送母鸡,生男孩送公鸡)和红鸡蛋做贺礼,同时还要带来竹苗或树苗,请寨子里有福气的老年人来栽种,最后外婆将一根红丝线一头拴在在竹苗或树苗上,另一头则牵到小孩儿的床头,将福气带给小外孙。
祭水每年三月三(第一个蛇日),村民要组织“二郎锁龙”的表演来祈求避免水灾。村民来到间歇泉边供奉祭品,摩师念咒,孽龙便出洞了——四个青壮男子舞起两条竹龙,村民纷纷用石块、树枝对孽龙进行象征性的攻击,或者用手掬水去洒孽龙,一番嬉戏打闹之后,扮演“二郎”的男子便手持“镇龙杆”出来,一下子把孽龙锁住,不允许它们兴风作浪。
祭田六月六“闲三”之后,第四天,布依人家要请村里的摩师剪纸马,摩师在纸马上画“飞龙娘娘”、“山神”、“六畜神”、“粪神”等天地诸神,叫做“黄泉甲马”,然后将其粘在竹竿上,插到田地里面,并供奉祭品,摩师敬香、念咒,驱除虫灾、鼠灾,祈求庄稼丰收。
祭桥祭桥的目的一般是久婚不育者祈求子嗣,或者为体弱多病的小孩儿寻找保爷(干爹),其过程大致是主人家请摩师看个时辰,然后携带香烛、纸马、雄鸡、豆腐以及一丈二尺蓝布,来到水沟边,摩师敬香、念咒,杀鸡后用鸡毛蘸鸡血涂在蓝布上,将蓝布搭在水沟上,然后用石块搭一座便桥。若是为孩子求保爷,主人家便在那里等候第一个路过石桥的人。
还有一种叫“搭花桥”的仪式:青年女子出嫁后不久,为祈求早生贵子,要请摩师用竹子扎一个“花桥”,其桥柱须用娘家母亲送来的金竹做成。摩师带领女子来到水边,献祭念咒之后,女子即用一根白丝线将花桥牵到水中漂行,沿途如果见到水中昆虫,便是龙王送子来了,将虫子放进花桥中,将花桥带回家,挂到新房的门头上。
祭洞上坡岗有一溶洞,名“观音洞”,洞内钟乳丛生,怪石林立,布依村民视之为神,常有人来祭拜,祭洞历史久远,村旁现存有一石桥,名“还愿桥”,桥碑载清嘉庆年立,碑文记述当时王姓村民到“观音洞”求愿,实现愿望后修的还愿桥。这是历史上祭洞的佐证。布依习俗,祭洞大都是求后,求财、祈福、求平安,没有固定祭日,拜祭活动由摩师对具体人和“蛋卜”测定。
祭牛王十月初一“牛王节”要祭祀牛王,其形式是犒劳家中辛苦了一年的耕牛。布依人打好糍粑,然后来到牛栏前,将两团糍粑挂在耕牛角上,再用拌上食盐的糍粑喂耕牛吃。
正月家人祭祖正月的家祭分为“迎老祖”、“陪老祖守岁”以及“送老祖”、“老祖回访”一系列仪式,从腊月二十九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三。
正月杀狮祭祖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坡岗村寨的布依人家要请舞狮人到家中表演杀狮祭祖。主人家在朝门迎接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进入家中,狮子在院子里绕场一周,然后来到堂屋里,主人家的桌子上用竹筷摆着二字或四字的吉祥语,狮子围绕桌子表演,然后用桌子上的竹筷一根不多、一根不少地摆出另一句吉祥语,村民谓之“竹筷拆字”;接着狮子要跳上桌子表演,并叠起罗汉将主人家用红线吊在房梁上的红包取下来,村民谓之“金线吊葫芦”;最后主人家在桌子前放一盆水,狮子跳过水盆,并做出舔水的样子,这时扮演大头和尚的人将其中一只狮子的头按住,用刀对着狮子比划,狮子倒地,并将红颜料投入水盆,造成血水横流的效果,以此祭祀祖先。
七月半鬼节七月半鬼节主要祭祀家族亡灵,这天家家户户打糍粑,供饭,焚香烧纸,请老祖们回来享用。
祭官厅三月三“祭官厅”主要是祭祀历代寨老的亡灵,“官厅”是寨老主事的地方,祭祀寨老的亡灵象征对人间权力和秩序的尊重。
做马郎“做马郎”,是丧主家的大姑爷以一种热闹、铺张的形式祭奠岳父(母)。
扫寨如果村寨里发生了不吉利的事情,比如瘟疫、火灾、凶案等等,村民就要请摩师来驱邪,当地人谓之“扫寨”。摩师在寨门口立两根竹竿,拴上草绳将路口拦住,草绳上吊一些木刀,然后进行扫寨游行。摩师手举宝剑走在最前面,他后面有两个小伙子各抓住一根草绳的一端,草绳中间吊着一只大公鸡;还有一个人手执葫芦紧随其后;再后面是一个抬着簸箕的人,簸箕里放着六个小碗;最后面是四个抬竹兜的小伙子,竹兜里捆着一只黑狗。扫寨的人来到一户人家门口,门口放着一碗米,一块肉。摩师开始念咒语,带领众人走进朝门,在院子里绕一周;然后大家来到厨房,摩师念咒,执葫芦的人将灶台上原有的一碗水洒在灶台上,拿公鸡的人用公鸡在灶台上扫一下。最后大家在摩师带领下手提小火炉,拿着柳枝,在院子里边走边唱:“扫啊扫,扫火龙!扫啊扫,扫火神!扫啊扫,扫火星!扫啊扫,扫房子!扫啊扫,扫寨子!扫天又扫地啊,扫鬼怪出门!”所以扫寨结束后,大家来到山坡上,杀掉黑狗和雄鸡,煮熟后分食,意味着将邪气吃掉,吃不完的肉必须丢弃在山坡上,不能带回村子里。扫寨期间,寨门上一直挂着木刀,三天之内,不允许外村的人进入。
祭石坡岗布依人如果久病难愈,或遭遇了其他不祥之事,会被摩师认为冲撞了石神,必须到当地“簸箕营”祭祀大石消灾。祭石主要是通过在大石上表演舞狮来完成的,当地人叫做“上山狮”。
上山狮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祭石驱邪仪式,村民备好祭品,齐集到“簸箕营”(山名),摩师在山前点燃香烛,念起咒语,禳灾祈福,再烧起一堆冬青叶,噼啪作响,烟雾缭绕,村民们敲锣打鼓,八只憨态可掬的狮子先在山脚跳跃嬉戏,随后便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爬而上。最后,两只战胜其他对手的狮子,捷足登上“簸箕营”的最高峰——一块狭小的岩石上,或临风站立,或探头悬崖,惊险万状,令人叹为观止。
- 上一篇:波波会—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
- 下一篇:畲族饮食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