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的人口发展是怎么样的?达斡尔族风土人情简介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121463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省区。其中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另外,吉林、辽宁、北京、天津、上海、陕西、广西等全国二十几个市、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00多个旗县、市均有少量达斡尔族人口分布。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于1956年8月,尼尔基(达斡尔语,意为繁荣)镇是自治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从1952年开始,先后在呼伦贝尔盟达斡尔聚居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乡、阿荣旗音河乡、新疆塔城县瓜尔本设尔、齐齐哈尔市郊梅里斯等地建有7个达斡尔族民族乡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全旗26.2万人,其中,达斡尔族2.63万人,蒙古族5251人,汉族21.3万人,鄂温克族4928人,满族1.74万人,鄂伦春族226人。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嫩江两岸。其人口最为集中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由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山脉构成的东、中、西部三大山系,约占总面积的74%。中部为丘陵地带,南部为松嫩平原北部边缘,海拔173-652米之间。属中温带湿润型大陆气候。农作物需要的日照、气温和水分基本上满足需要。旗内自然资源丰富。嫩江干流和诺敏河两大河流从境内穿过。有水面12.8万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1.9万亩。大小河流56条,总长1484.5千米,河网密度7.4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47.40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占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总量的40%。鳌花、鲤鱼、白鱼等水产远近闻名。南部有较大的平原和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盛产玉米、高粱、小麦、大豆、水稻等,北部森林资源丰富,生长着落叶松、红松、桦树、枫树、柞树等十多种树木和黄芪、赤芍等野生药材,栖息着熊、虎、猞猁、狐狸、灰鼠、狍子等多种野兽。占黑龙江省境内达斡尔族人口55%的达斡尔族集中生活在地处嫩江中下游、松辽平原的齐齐哈尔市郊。这里土质肥沃,不仅适于农耕,江河两岸又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分布在呼伦贝尔草原东部边缘的临近海拉尔市的东西和南面的达斡尔族人口,从事畜牧业生产。分布在新疆的达斡尔族的人口,主要生活在地处阿勒泰山南麓的丘陵地的塔尔巴哈台城(简称塔城)地区北部,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大多数人使用汉文。

达斡尔族主要信仰萨满教,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

“达斡尔”的意思是“开拓者”。达斡尔族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和狩猎。

达斡尔族人的村落大多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他们的村落、房屋都修建得十分整齐。他们的风俗是不管谁家建房都全屯动员、大家动手。建房时一般都在屋外围上用红柳条编织的各种花样的篱笆,显得大方而又美观。

在居室中建有三面相连的大炕,称之为“蔓子炕”,这种炕保温性能好,是达斡尔族人民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达斡尔族人以禾祭子,禾祭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与黍子相似,但不黏,也叫糜子。米、荞麦、燕麦为主食;肉食主要是牛羊肉。他们喜欢吃手抓肉,猎回的各种动物多晒成肉干儿食用。奶食是达斡尔人主要副食品,他们把牛奶制成奶皮、干奶酪、黄油食用。

达斡尔族人的男装多为长袍,两侧开口,长袍一般是蓝色、灰色,长袍上的衣扣大多用皮条编成。在严寒的冬天,他们穿戴厚实保暖的皮袍、皮裤、皮帽。达斡尔族妇女多穿袍,外套坎肩儿,袍有两边开口或前开口的,衣边上绣着精美的图案,穿在身上美观大方,极富民族特色。但最具特色的是达斡尔族人的皮帽,是用狍子,狍(páo)子:属鹿一类的动物,雄的有分枝状的角,肉可食用。的头皮原样制成的,双耳挺立,耳边有对称的犄角,这种帽子既保暖耐用,又是猎人狩猎时的伪装。

达斡尔族人以善于造车而闻名,被称为“草上飞”的北国名车--大轱辘车即出自达斡尔族人之手。大轱辘车非常轻便,重量只有100多公斤,但车轮高大,直径达1.5米左右。在茫茫草原上该车极便于涉水过溪。

大轱辘车一般可分为三种:普通车、苇厢车和篷车。篷车是在苇厢车上加盖篷顶,既可防日晒雨淋,又可驱寒保暖,是达斡尔族人的必备之物。

达斡尔族人最为隆重的节日是“阿聂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这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达斡尔族人都在自家门前点燃牛马粪,祈求来年吉祥兴旺。节日除夕,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达斡尔族人也有除夕之夜包饺子的习俗。节日期间,达斡尔族人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而“罕伯舞”则是不可缺少的节目。这种舞蹈富于变化,时而徐缓悠长,时而跳跃欢快,是十分优美的舞蹈艺术。

由于冬季漫长寒冷,达斡尔族人民对被称之为“波依阔”(与现代曲棍球运动极其相似)的体育运动情有独钟。从两鬓斑白的老人到身强力壮的少年都能挥杆上阵,激战一番。由于“波依阔”与现代曲棍球运动极其相似,又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达斡尔族自治旗把它列为重点体育项目,广泛开展,培养出不少优秀的曲棍球运动员,赢得了“曲棍球之乡”的美誉。

崇尚科学文化教育的达斡尔族,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智力投资,不仅在自治旗建立健全了中小学教育体系,而且还纷纷送子女到中国各地学习深造。目前,达斡尔族每万人中拥有的大、中、小学生的平均数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数,居各民族的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