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育婴:那些奇特有趣的习俗
可爱的侗家孩子。蒲师术摄
龙燕怡龙民怡
大湘西武陵山片区,以前在婴儿诞生后的一年里,每个重要阶段,人们都要通过各种礼仪活动来祈福和祝贺,希望“笋子高过竹,一代更比一代强”。这种风俗,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显得尤为重视,如今尚有遗存,其程序亦井然有序,而且异彩纷呈。
报喜
小孩一出生,就要由父亲马上亲自拿一壶酒和提一只鸡(生男提公鸡,生女提母鸡)到孩子的外婆家去报喜。
前去报喜的父亲一路爬山过水兴冲冲而去,进寨就放一挂鞭炮。见了岳父岳母,第一句话就是:“母子平安,请两位老人家放心!”
丈母娘立即笑逐颜开地从女婿手里接过鸡和酒。这时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小小酒壶:若壶嘴上插一个红辣椒,就表示生的是个儿子;如果壶嘴上插一朵月月红花,则意味着生的是一个女儿。岳母当即把鸡送进厨房,岳父则把酒壶放到神龛上。
当寨子里的亲戚好友来吃报喜酒时,进堂屋抬头一看酒壶,就晓得是添男还是添女了。
吃报喜酒时,要先用鸡祭祖先。宴席上,则讲一些吉祥话和唱酒歌,大家尽欢而散。
洗三
婴儿降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仪式给宝宝洗浴寓意消除污秽并为之祈福,俗称“洗三”。这一风俗由来已久,《幼学琼林》说:“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宋代文豪苏东坡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新晃侗家人的“洗三”极富情趣。当天清早,要到溪边水急的地方提一桶洁净的溪水(取源远流长之意),接着把水倒进鼎罐里,并放少许三角枫、四轮草、苦竹叶和香树叶(用以消毒解瘀),还要放一个鸡蛋煮(俗称“擂屁股蛋”)。等水一烧开,就摆个格筛在脚盆上,筛中放一把算盘(祈望长大后有心计),又放秤或戥子(将来好进金进银、发富发贵),还放葱(与“聪”谐音)、放牛角(像牛那样孔武有力),并撕一点窗棂纸丢进去(希望宝宝心明眼亮)。然后,把药水倒进格筛里,让药水浸过算盘、秤、葱等,再漏进脚盆中,这时由新生儿的奶奶取掉格筛,并捋下银手镯放进脚盆里,再掺一些凉悠悠的溪水进去,这个过程叫做“添盆”。待水温适中后,就拿一个量米的升子倒覆在脚盆里,垫上软片,把宝宝捧坐在升子上洗,意味着将来步步高升。
“洗三”一般要请经验丰富、能说会道的接生婆(俗称“稳婆”)来洗。
打三朝
人们认为:三朝是婴儿踏上人生旅途的第一站,除了“洗三”时尽情祝福外,还要举办盛大的酒宴来庆贺,谓之“吃三朝酒”或称“打三朝”。
俗话说:热闹不过三朝酒。打三朝这天,外婆家来的人最多,礼品也最丰盛:挑的挑糯米,担的担甜酒,又有挑鱼挑肉担鸡担蛋的,还有背烘笼、背篓和扛摇篮的。而走在最前面由两人抬着的长长南竹上挂满了各色花布,叫做“抬彩”,后面押队的则是两人抬起的非常精致的抬盒。第一架抬盒头一层放着8套崭新的三朝衣与毛衣及包裙;第二层放鞋帽,其中的“十八罗汉帽”全由银子打造,此外还有一块錾有“长命百岁”的银荷叶牌;第三层放漂亮的披风和精美背带。第二架抬盒装的是五颜六色、各种花鸟虫鱼吉祥图案的“三朝粑”。总之,凡是婴儿需要的东西,都给送来了。
打三朝的所有礼物都得用红纸缠绕,连扁担、箩索都缠上,以示吉祥。为了增添喜庆气氛,外婆家还要请两对唢呐师,一路上吹起欢快的《阳雀翻坳》迤逦而行;一进寨子就猛放鞭炮,唢呐也高奏热闹的《迎风旗》……
下午,主家要隆重设宴、办三朝喜酒来款待佳宾贵戚,筵席上还要大唱《三朝酒歌》。
唱三朝酒歌是侗家人最热闹的唱歌场面,远近歌手云集,主家还请来歌师压阵。为了让客人们尽兴,每桌都有歌手敬酒。你唱过来,我唱过去,唱到情浓之处,便以歌代酒,真的是“莫嫌这只酒杯空,唱支酒歌当酒斟。斟满情来斟满意,歌不醉人情醉人!”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主人把酒席撤了,将几张桌子拼拢摆满糖果,请歌手们围着桌子坐好,每人面前放一杯香茶,其他人则挤在周边听歌,称为“满堂席”。唱到精彩处,主人就放鞭炮助兴,有时还送红包或布鞋奖励歌手。到了半夜还要备酒宵夜,吃饱了又唱,作竟夕之欢。若天明还兴犹未尽,便继续唱下去。
据说以前有的人家打三朝,连唱三天两夜酒歌也不算稀罕。
剃满月头
按照风俗,婴儿满月那天要给他(她)剃头,叫做“剃满月头”。婴儿头皮极嫩,要请手艺高超的老师傅来剃。
剃满月头有许多讲究:要买一把新剃刀,叫“青子”;还要买一块专用的荡刀布,叫“帅字旗”。洗头发时,先要在脸盆里丢12颗小石子,再放12个小铜钱和3根四季葱,其意是希望婴儿长大后在一年12个月中身体结实、月月进财和四季聪明。并且要用一条新白毛巾来洗头发,老师傅要边洗边讲吉利话:“洗胎头,洗胎发,去污除秽,黄发变青发。”
老师傅剃头前,先要在葫芦瓢上剃3刀,据说这样会得到祖师的保佑,剃头就不觉得痛。接着便在帅字旗上连荡3下,并祝福道:“帅字旗上荡了刀,聪明伶俐好乖巧!”
剃头时先左后右,剃右边还要“打反刀”(把手腕翻转过来剃),这需要过硬的本领。
眉毛也要剃,连刮3次,据说剃了眉毛不会眼浅。气门上的头发要留一点,叫做“性命子”(因气门是致命之处,要留点头发来保护)。后颈窝也要留一撮“记性毛”。
刚一剃完,就在婴儿头上抹些奶汁或清油。奶奶随即递上一个煮熟了、温度适宜的红壳鸡蛋,给老师傅拿着轻轻地在婴儿头上滚几下,并大声念吉语:“头上滚蛋,聪明能干;多滚几圈,赛过神仙!”于是,剃满月头的仪式便在欢笑声中结束。
撵岩鹰
婴儿一满月就可以带出门了。出门时,要在婴儿的帽子上别一根针,针上缠红丝线(有时则插个红辣椒),据说能够避邪。同时还在婴儿手中塞一根小南竹片以驱赶拦路虎。这时奶奶用漂亮的花布背兜将孙儿背在背上,手里拿一根竹响篙边走出大门边敲击地面,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抬头一望见岩鹰在空中盘旋,她就猛敲响篙大声吆喝:“喔唏,岩鹰!喔唏、喔唏!”岩鹰听到喊声便越飞越高,奶奶则大声讲吉语为宝宝祝福:“好宝宝,乖宝宝,你比岩鹰飞得高!”穿过田垄,登上山坡,奶奶又边敲边讲:“乖宝宝,好宝宝,豺狼见你吓得跳,老虎见你飞快跑。”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也跟在后面看热闹,并高声附和,一路洒满欢乐!
百日开荤
小孩满百日,则兴办“百日酒”。酒席上,要让婴儿尝一点荤菜,并为之祈福,叫做“开荤”,也叫“开斋”。民间《开斋吉语》云:“小乖乖,今日开斋,无灾无难,四方纳财。”
开荤这天筵席丰盛,要让宝宝尝遍美味佳肴,今后才福大命大,走到哪里都有好东西吃,正如俗话所说:“东家请来西家接,山珍海味都尝遍。”
如果家道贫寒办不起,又希望自己的小孩衣禄好,则可在别人做寿筵时带去开荤。主家不但不会拒绝,还会热情招待,认为是来给老人添福添寿的。
开荤时,要把婴儿抱放在石凳上。男孩先喂鱼汤,由外婆扶着,外公用调羹喂,吮一点点就行了。同时进行祝福:“坐石凳,根基稳。今日开了荤,能干又聪明。唯愿外孙崽,长大跳龙门。到处有口福,禄位日日升!”要是女婴开荤,则喂扦柴公鱼。它身子细长,背上有黑白花纹,游速很快,姿态灵活优美。这时外婆用调羹喂一点汤在女婴口里,立即封赠道:“扦柴公,扦柴公,今天用你来开荤。唯愿外孙女,长命富贵又聪明,就像宋朝穆桂英,千秋万代留美名!”然后把婴儿抱到各个席位上,让客人们都夹一点荤菜放到他(她)口边舔一下。
抓周・舂碓・坐筛过火
俗话说:“七坐八爬九生牙。”小孩满周岁,就结束了婴儿阶段而进入幼儿期,这时要办“周岁酒”来庆贺。其中最重要的礼仪活动,当然是“抓周”(又叫“试盘”,古称“晬盘”):在堂屋的桌子上或红漆茶盘里摆起书、笔、算盘、剪刀、剑、小锄头等,由奶奶抱着走到近前,看他(她)先拿什么,以预卜其志趣和将来的职业。例如小孩先拿算盘,外婆就用这样的吉语来封赠:“算盘噼里啪啦响,长大会算账;八方都进财,家兴业也旺!”
试过盘,母亲还要用背带捆起婴儿背着去舂碓。孩子在母亲的背上和着舂米的节奏一俯一仰,听着那“吱呀——轰!吱呀——轰!”的连声巨响,既锻炼了胆量,又体会了劳动的艰辛。
婴儿满周岁还要“坐筛过火”:在堂屋前的阶基上烧一堆火,由大人捧起坐在筛子里的婴儿在火苗上迅速绕三圈,阖家一齐高呼:“真金不怕火炼!”“坐筛过火,心眼蛮多!”以此祝愿孩子长大后精明强干,经得起磨难。
- 上一篇:藏族马奈锅庄见证下的 “爬墙”爱情
- 下一篇:侗族“月也”和拦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