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华服过新年 不一样的工布新年
工布服饰大多与祖祖辈辈的狩猎生活有关。
“过新年,穿新衣”,这一习俗不仅成为内地很多人温馨的回忆,过工布新年的人们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还多了一项,除了穿新衣以外,女主人会在节日的时候,穿上家里祖辈相传的盛装。
通常情况下,这套盛装能够代表他们家大部分的固定资产,祖辈不断添置而成的华丽服装上面,可能有几百年前的宝贝,也可能有今年流行的贵重物品。
两粒钮扣的传奇
旦追次仁的藏袍跟同事们的藏袍没什么两样,棕色氆氇为底,外饰银色缎子滚边,领口、腰上镶有金丝缎图案。而每次更衣的时候,次仁总是特别小心,生怕自己的衣服跟别人的弄混。
这主要是因为旦追次仁的衣服上,有两粒在他看来与众不同的铜钮扣。次仁身上穿的藏袍一共有四粒钮扣,很清晰地就能分辨出新钮扣跟两粒旧纽扣质感的不同。这两粒钮扣用黄铜铸造而成,据说还掺杂了少许的银,铜钮扣上有精细的花纹,初看起来,这跟内地传统的铜钮扣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内地,小孩子通常在衣服上坠上这么一粒钮扣,或者穿上红线戴在手腕上,作为护身符,保佑小孩子长命百岁、可免刀枪水火之灾。
作为这一代家里唯一的男丁,次仁的父亲将两粒钮扣给了他,让他随时佩戴在身上,想必也有此意。而这两粒钮扣到底是从何时在家里开始流传,已经无法确定,次仁只知道,从他爷爷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尽管这两粒钮扣可能并不值钱,但是它对我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是长辈留给我的纪念!”次仁很认真地解释着。
曲巴、古秀
次仁的衣服跟卫藏地区的服装,有很大的区别,叫做“曲巴”,分有袖和无袖两种,是用细绵羊毛织成的氆氇为原料,纯手工制成,两边开叉,下摆为裙,领口、袖口、衣服下摆边缘的金银滚边,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次仁穿的这件,滚边比较华丽,多达15道。据他介绍,在他这个年纪,通常都穿着15道或者20道的滚边,而年纪比较大的人们,滚边则比较少,只有1道、3道、7道。果然,随后上来的人们,穿的古秀通常都只有1道滚边。
衣服的颜色染料都是纯天然的,次仁只记得紫红色的染料,是用核桃的青皮为原材料做成,轻易不会褪色。
年龄仅仅比次仁大一岁的二姐嘎桑卓玛今天也穿着节日服装,不过她的跟次仁的又有很大的区别,据介绍,这是一种叫“古秀”的无袖套袍,上方开一圆洞,脑袋从这里伸出,腰间紧系腰带,两手从左右伸展。次仁的这件袍子是用氆氇做成的,其他人也有用羊皮、兽皮缝制。据说,有一种名叫“甲果纳”的喜马拉雅山牛,其毛皮带火红的颜色,是最上品的古秀制作材料。
严格说来,嘎桑卓玛的服饰已经稍微偏离传统,据村里年龄最大的土登老人介绍,最传统的工布节日盛装,除配饰外一般穿戴整齐也有八类十多件。最里层是绸子衬衣,长领长袖,第二层穿传统藏式裙子,一般用最薄的氆氇缝制,第三层穿古秀。古秀下摆拖到脚边,古秀的领口、腰上、裙角往往镶有金丝花边、水獭皮或者猴子皮。除系绸缎腰带外,还有一种银制腰带,条件好的人家也有用纯金做的,重达二十多斤。
工布帽
次仁戴的帽子是有趣的船形,同样是用细羊毛织成的氆氇缝制,只不过在帽檐处镶嵌了锦缎,看起来非常华丽。
次仁的父亲,达瓦大叔戴的帽子则是皮帽,长筒形,据说以前都是狐狸皮帽,那时候每家都有猎人,这种冬天用的皮帽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不过现在,村里人戴的都是去市场上买的,形制一样,不过材料是人造革。
嘎桑卓玛的帽子也非常有趣,粗看起来,似船形,不过尾部是燕尾形状,上面镶满了金丝锦缎,鲜艳而华丽,这个燕尾形的戴法也很有讲究,帽脚朝右象征未婚,朝后则相反。女式的工布帽还有一种,可惜在孜拉岗村没有拍到实物,根据描述,这是一种圆筒形,是用氆氇缝制成的,边上镶彩缎,并用绸缎镶有起伏的三角纹路。一般都是老年人戴。
次仁最开始跟我们上山的时候,只戴了一顶船形帽,脚下还是现在流行款式的鞋。上山之后,发现大多数村民们也都没有穿传统的藏靴。
后来听说,这种叫“嘎落”的藏靴也是用氆氇制成的,现在很少有人穿,不过在次仁的工作单位里面,还有很多。
腰间的银质腰带,也有用纯金打造的,重量可达二十多斤。
高原的贝壳“多且稀有”,人们常用它作腰间坠饰。
工布女帽,燕尾朝后象征已婚。
现在人们已经很少使用的工布藏靴。
- 上一篇:侗寨奇特的迎客礼——拦路
- 下一篇:满族人过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