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里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中午的时候打开电视看了看,看到日本的“每日放送”的一档午间节目中,正在议论这次的温州动车事故,节目中还请出了日本某大学研究中国的教授。打开电视的时候,那位教授正在发言,前面说些什么没听到,只听到后半部分,大意是:中国政府将高铁弄得这么飞快,不仅是为了政绩,还是为了面子。主持人就问:面子?中国人这么爱面子吗?教授答:不错,因为“面子”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面子文化。呵呵~这位日本教授的话,一语中的。面子的确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现在中国最走红的日本年轻学者加藤嘉一,前几天刚在日本出版了一本名为《我要成为日本海的桥梁》日文新书,这本书中,就用了三页半的纸,专门写中国人的“面子”,“面子文化”和“面子经济学”,告诫日本人要懂得尊重中国人的“面子”。因为对于中国人而言,“面子”有时候比钱还重要。面子在中国像货币一样流通。加藤在书中举例说:日本法人的支社长,如果当众训斥中国员工,这就是完全不懂得中国人的“面子文化”,是极其恶劣的做法。因为,在日本社会,上司当众训斥下属,是有特别理由的,为的是让当事者本人在心中深植下“耻”意识,因此当众训斥会比普通的训斥效果要好上许多倍。但这种方法,用在中国人身上,就行不通了。当众训斥中国员工,不仅不会令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因为“丢了面子”,而心中生恨甚至反抗。“因此,”加藤在书中写道:“在重面子的中国社会,要当众表扬—给面子,而错误则在只有两个人的空间里去私下批评才是最好的方法。”除了加藤这位研究中国的日本年轻学者,日本老一代的中国研究学者们,也在关于中国的论著中,认真研究过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例如1925年出生于台湾的日本学者松本一男,就曾经在其著作《中国人的智慧》一书中,分析过中国人讲究“面子”的原委与出处。松本一男在书中这样写道:中国的《孝经》开宗明义里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必须珍惜它爱护它,不敢有半点毁伤,这是“孝”的开始。有始便有终。那么“孝”之“终”是什么呢?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人一辈子要有所建树,要扬名于后世,令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从上面这句“孝”的终极目标可见:要想光宗耀祖,显赫父母,就得立下好“名声”,这样祖宗才脸上有光,才有“面子”,才是孝的王道。几千年的时间过去,中国人对于孝道的终极目标,至今从未有改变。此外,松本一男还引用了一首白居易的诗:“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即使死了,骨头都埋了,但名声还在,埋也埋不了,可见“名声”很重要。难怪孟子会在《尽心篇》中写:““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喜好名声的人,就是有千辆兵车的大国,都愿意为了名声拱手让人。松本一男因此写道:你看看,中国人重视“名声”,是十分有历史传统的。并就此分析说:日本文化是“耻文化”,而中国人则是“名声文化”,而从“名声文化”中,又派生出“面子文化”。因为名声问题,说来说去,还是个面子问题么!为此,松本一男还在书中举例:在日本的企业或组织中,如果部下犯了重大过失,绝大部分上司都会引咎辞职。如果子女犯了破廉耻的罪,家长也会主动承担责任。特别是如果家长所担任的是警察官、教师之类的公职,或者家长是社会名人的话,都会无一例外地辞职或被迫辞职----这是日本式的责任承担法。可是,中国却不一样。中国人的对应方法更加现实。因为中国人看重“名声”,所以,如果政府或者企业中,有下属犯了过失,那是败坏了领导的“面子”。于是,被败坏了“面子”的领导,也变成了受害者,可以理直气壮地即使砍了下属的头也决不会砍自己的头---这是中国式的责任承担法。松本一男说:因为看重“名声”和“面子”,所以,对于中国人而言,政府部门、企业一旦出了问题,不是马上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对策,而是马上考虑该如何保全面子,而且,不管发生多大的事,即使事后该如何追究责任无法明确,但论功行赏,那是一定要有、且非有不可的。松本一男先生说得不错。可不是这样么!看看四川大地震之后表彰大会,那么多的救灾英雄,再看看这次的动车事故,为了保全“面子”的种种做法,还有塌方倒地的“面子工程”,以及满天飞舞的“面子头衔”,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的分析,的确是非常透彻啊。透彻到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恐怕没有意识到。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中华民族的丛林之中,我们都是为了一张皮而活着的。面子这张皮,比什么都重要。
- 上一篇:色拉寺打“阿嘎土”:劳作如此快乐
- 下一篇:天南地北中国人:山东人的好客源自古代仁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