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禳词”陋习种种

今天,“禳词”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从前,却是一种俯仰即是、屡见不鲜的东西,是一种为着消灾免祸除殃的封建迷信的陈词滥调。

许久以来,甚至是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禳词”仍以其传统的习惯风行于城乡的各个角落。它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为小儿夜哭祈祷、为做梦不祥祈祷、为祛病免灾祈祷,还有求雨防旱的。至于其表现形式,则主要有三种,其一为书写张贴式,其二为书写焚烧式,其三为口念祷告式。 

旧时,在太原市内的街头巷尾、路灯杆、电线杆或是比较显眼的空墙之上,经常会看到一幅不大的红纸,或是黄纸、白纸上,写着类似顺口溜的“禳词”,内容一般是:“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这便是最为流行、最为多见的小儿夜哭“禳词”。它是以书写张贴的形式出现的。那时的人们迷信地认为未满月的小孩子晚间啼哭不停,是魂不守舍的表现,是不吉祥的。只要以此“禳词”张贴,并祈求过往行人诵读三遍,便可去灾呈祥,唤回游魂不再啼哭。

在农村则以另一种形式和内容出现。较为常见的是,每当未满月孩子夜间啼哭不止时,其父母必求一擅画的老妇或村里有些道行的人,在一方大小若手绢的黄裱纸上画一棵树,树上一条捆绑四蹄倒吊的灰毛驴,然后再画一柄宝剑在驴头上方。画成之后,再题写上制止小儿夜哭的“禳词”,内容大约是:“倒吊驴儿本是鬼,我儿夜哭就是你。不管是你不是你,神仙把你倒吊起。如若今夜还要哭,敕令宝剑斩首你。”

一俟书画完成,即贴在小儿睡卧的床头,以吓走驴鬼,安抚小儿。在小儿满月那天,遂把此倒吊驴儿的小儿夜哭“禳词”烧化泼送。

迷信的人大多都相信梦,认为梦是一种事先的预兆,是神灵或鬼怪对人的启迪。好梦,往往预示着吉祥、幸福和好事的临近;坏梦,则是灾难、不幸和不顺利的先警。一旦做了坏梦便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甚至祈求逢凶化吉的“禳词”。流行于太原城郊的“禳词”很多,但内容大同小异。祈祷方法是,如前晚做了不好的梦,则做梦者于次日清晨太阳未出之前,在厕所的东墙,以手指为笔,东墙为纸,写下下面的“禳词”:“夜晚做梦不祥,今晨写在东墙。日头一照东墙,不祥化为吉祥。”

流行于昔日太原的“禳词”还有多种,比如保佑小孩免除疾病的“张和尚、李和尚,有病担在我身上”;求雨防旱的“老天爷爷下大雨,枣儿馍馍供献你”;肚子痛时祈祷“金擀杖、银擀杖,献上擀杖免病殃”……

随着社会的进步,昔日的陋习已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成了历史文化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