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西藏的牛粪火俗

在西藏人的眼里,牛粪是个宝。这是因为除了南边的林区以外,其它地方都在高海拔地区,燃料多以草皮和牛粪居多,尤以牛粪容易得到且好烧,所以牛粪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燃料。一个人如果在马路或田野上看见光滑的牛粪时,会亲切地说一声:“好一朵漂亮的黄蘑菇哟!”赶紧捡回家中。

人们这么喜欢牛粪是因为藏族人素来有一种说法:儿不嫌母丑,人不嫌牛粪脏。还有当一个人瞧不起另外一个人或对一件什么事不屑一顾时,看不惯的人会说出一句古老的谚语:黄牛粪底下也有人呐。听者再不言语什么。大家都认为不能小看牛粪,它很重要。没有它,你就吃不上饭,喝不成茶。另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即使再不起眼的地方,也会有宝物或能人。所以藏族人能从牛粪火味里嗅出了家庭的温馨;艺术家也能从中悟出艺术的真谛。

说来你也许不相信,西藏的个别艺术家特烦香烟味,而极喜欢牛粪火味,如若三两月嗅不到牛粪火味,便没了灵感,非跑下去走一圈不可,否则什么也做不成。在牧民的帐篷里,或农家小院里喝两碗用牛粪火煮得浓香的酥油茶,抓两碗糌粑,就这样与农人或牧人生活上一段时间,艺术灵感就不期而至了。

这就是西藏,这就是牛粪火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究其原由,牛粪不仅仅是燃料,它还是木柴、煤炭、天然气和其它现代燃料所替代不了的一种吉祥物,是人们的生活和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这就是西藏——雪域高原自然环境中所特有的民俗事象。

听老年人讲,牛粪作为燃料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牛粪在藏语里叫“久瓦”,意为燃料,没有粪、尿的含义。人们对它不但没有不干净的概念,而且还觉得很亲切。很多拉萨人虽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豪华住宅,但因为自己是来自牧区或农区的人,对牛粪和牛粪火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依然从八廓街市场上买回或从乡下带回来半卡车干牛粪,整齐地码在房檐上,一来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煨桑时用一些,再则有事没事瞅上一眼心里就舒服。有了它,觉得家里不愁吃不愁穿一样,心里挺踏实。

城里人都这样钟爱牛粪,农村和牧区就更不用说了,一日三餐和取暖都要靠牛粪,牛粪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平常,家里人不管有多忙,都要抽空将圈中之牛粪铲出来拌些麦杆草屑调匀,再贴到院墙上,用手拍实。掺有麦草屑的牛粪,晾晒干以后,不易碎且耐烧。几天后,再把干透的牛粪取下来,整整齐齐地码在房檐或院墙上,或者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码成垛,甚至在嘛呢堆旁都有牛粪垛。像后藏日喀则地区的人将牛粪要么贴在墙上,要么做成牛粪砖,等稍干后整齐地码在院墙顶上,四周都是,有的还码成各式各样的花样,也不失为一种环境装饰艺术。

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干牛粪码成的墙或牛粪垛。家里牛粪储存得多了就觉得安宁祥和,别人见了码得又多又好看的干牛粪也称赞不己,投来不无羡慕的目光。在整个西藏,干牛粪储存得多的人家,在人们的眼里是治家有方,勤劳和富有的象征。

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吉古村人在夏天牛粪多时,将牛粪饼集中起来在自家门前码成围墙,里面是菜园。进入冬天又在围墙里圈养牛羊,待来年春天,牲畜被赶上山进入夏季牧场后,再用牛粪饼作燃料烧茶做饭。西藏那曲的藏北牧民在帐篷外用牛粪围一圈一米多高的矮墙,用来挡风。帐篷入口的左边是安置锅碗瓢盆的地方,有的人家还在这里堆放一点牛粪,以便随时取用。

定居的牧民一般都盖有简易土房,土房旁边用牛粪砌一圈一米来高的矮墙作牛羊圈,用牛粪筑圈方便、省工,还可以根据风向降低或加高围墙的背风面和迎风面。用牛粪围的畜圈一般在藏历九月底前砌好,准备越冬。畜多的牧户给牛羊分别围砌畜圈,牛羊少的牧户只围一个圈,小羊在中央,大羊在小羊的外边,牛在最外围,这样既可防止野兽侵袭,又可以防寒保暖。

在西藏牧区人们生活燃料基本上全是干牛粪。不论是在家,还是游牧在外,甚至朝拜神山圣湖也都如此。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不论在家还是外出都备有牛粪火炉和风囊,一般人家牛粪火只在家中用,出门时不带炉子,生火烧茶时,捡三个石头支起炉灶,把茶壶或平底铝锅平放在石头上,石头中间燃起牛粪即可。这就通常人们所谓的三石一顶锅。草原上风很大,没有相当的技术,生起牛粪火还是很不容易的。从前没有火柴时,牧人们用火镰磨擦干牛粪,使之发热起火。火是暗火,再将暗火吹燃成明火做饭烧茶。现在有了火柴,但火柴是不能立刻点燃牛粪的,尤其是在寒风嗖嗖的草原上,火柴一闪即灭,没有辅助工具是根本不行的。聪明的牧人用当地产的一种苔藓,灰色,酷似灸,长度在一厘米上下,很软,燃点很低,谓之火绒草,将其搓成灯芯装在火柴盒里存放。用时,用两根火柴夹住一根火绒草,把火柴擦燃后,明火虽被风吹灭,但己将火绒草点燃,当然也是暗火,微弱得几乎看不见有火,但牧人非常麻利地将火绒草埋进牛粪末里,用风囊轻轻地吹,初不见动静,再吹三两下,就有青烟从牛粪里升起,再吹三两下就有火苗往上串,接着明火忽忽直舔壶底。要不了一根烟的功夫,一壶茶便烧好了。牧人们不管自己多么渴,第一口茶自己是不能喝的,一定要献给神灵。把烧好的茶往壶盖里倒上少许,分三次洒向旷野,并说:“祭神了!”这句话用藏语说出来非常好听,尤其是他们对神灵虔诚的面容,显得与大自然那么和谐而自然,令观者感动不己。

在西藏煤气灶出现以前,拉萨等城镇居民大都以干牛粪为燃料。用烧过的牛粪灰填厕所,一则清理了垃圾,二则除了异味,既卫生,又经济。城镇居民所用牛粪量比较大,使得附近的农村及牧区人将大量牛粪装在牛毛口袋里再用毛驴和架子车拉到拉萨出售,在拉萨等城镇的小巷里常能听到悦耳动听的:“久瓦赛,久瓦赛!”的叫卖声。如今在拉萨八廓街深处的极个别甜茶馆和藏餐馆里还有用牛粪为燃料的。其余大都已改用煤气灶做炊。不过拉萨附近的农村及广大农牧区仍以牛粪为主要燃料。

牛粪除了作燃料,还有保温的作用。在西藏,人们的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酥油茶是用牛粪火煮的。煮好的茶,放凉了不能喝,酥油凝固了易闹肚子;如若再烧开,酥油与茶水分离,不好喝。煮好的酥油茶需要保温,要做到既不凉也不开方能随用随喝。在暖瓶出现以前,藏族人早就发明了用牛、羊粪火使酥油茶一天之内保持恒温的方法。将煮好的酥油茶盛在陶壶中,再将陶壶坐在陶火炉上。事先在陶火炉底铺上一层三四寸厚的羊粪,又在羊粪上面放一层牛粪火灰,将底部的羊粪盖得严严实实,既要让羊粪燃烧,又不能使其冒出烟来。每隔一两个小时,用火铲从炉边轻轻铲动一遍,使之慢慢燃烧,又无明火,也无烟味,既可保持清洁又可长时间使酥油茶保持恒温。

在西藏、甘肃、青海等藏区的人们还有用牛粪火灰烙饼的习俗。他们在用牛奶和成的面中加入酥油,摊成饼状,扒开牛粪火灰,将饼平放在火灰上,再盖一层牛粪火灰,不时翻看,烙好后存放起来,随用随取,香甜酥脆,非常可口。西藏日喀则一带还有用牛粪火灰烙手镯形面圈的习惯,不但好吃,而且也好看,这种面圈在藏语中叫“帕廓”。

甘、青牧区还有一种烤大饼的习俗,这种大饼一是用于祭神,二是用于敬献活佛。一般的大饼用二十斤面粉,中等的用五六十斤,大的得百十来斤,据说还有更大的。这些面饼都烤得外脆内香,都是各家派出来烤饼能手,能烤出祭神敬佛的大饼的人在人面前是很风光的,人们很看重这项技术。当然对烤这种大饼所需的牛粪也有特别的要求。一定要用黄牛牛粪火灰烤饼,火硬而且旺,烤出来的大饼格外香。祭神或做完佛事活动后,信徒们都以能分享到一点这样的大饼而感到莫大的荣幸。

西藏人除了用牛粪烧茶、烤饼、做饭外,还用它来烧制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陶锅、烙饼锅、陶蒸笼、香炉、背水桶、青稞酒壶、酥油茶壶、牛粪火炉、香插、酥油灯、花盆等陶器。如墨竹工卡县陶村、江孜陶村等都是用牛粪和草皮混合作燃料来烧制陶器。

此外,在西藏的其他一些习俗中,牛粪也是重要角色。在新居落成乔迁之喜时,新居里一定要事先安放好汤东杰布(为喇嘛教噶举派僧人。本名尊追桑布,曾演藏戏募捐集资修建雅鲁藏布江铁索桥,又被称为铁桥活佛。民间一直流传着他的故事。藏戏演员、铁木工匠均奉他为祖师。民间在新居中供奉他为柱神,有他在,则房屋千秋永固)塑像,一袋上好的牛粪和一桶清水。寓意主人住进新居后的生活富裕,幸福安康。同样,民间举行婚礼时,在特定的位置中央要悬挂用五彩哈达挽扎的象征婚礼吉祥物的彩箭,彩箭下面摆放一袋上好的牛粪和一桶清水,上面各系一条洁白的阿喜哈达,象征新婚夫妇婚后生活美满,儿孙满堂。

后藏日喀则一带藏历初一有纳新的习俗,这天一大早,每家每户的人端上祝福吉祥的“切玛”(五谷斗)和糌粑出门纳新,在路上看到谁家的牛粪好,乘人不备时拿上几块装进背篓里,在取牛粪处撒些糌粑,祝那家人吉祥;再到泉水处汲水,向泉水献上哈达,还要煨桑,往桑烟上撒些糌粑,以谢水神。回家后,在请来的牛粪上贴上酥油花,称为“牛粪新”,放进牛棚里,再把取来的“水新”供奉在正屋护法神面前,为供水。民间认为如此这般便可招福纳祥,还可防止新的一年中庄稼免受霜、雹之灾。

在初一十五祭神时,用烧得半透的牛粪作火引,来煨桑,是为火种,以为吉祥。老人过世后,家人即可从售陶小贩处买来一个小陶锅,用烧得半透的牛粪作火引,放在陶锅里,其上撒上糌粑、红糖、白糖、牛奶等三荤三素食品,将陶锅悬挂在家门口,一则报丧,二则让其始终冒烟,以为是死者的食物。直至七七四十九天,送至拉萨河,让其顺水向西漂去,祝福死者魂归西方极乐世界。

藏医中有一种独特的嗅烟疗法,藏语谓之“龙杜”,即将一种安神藏药,撒在牛粪火灰上让其冒烟,让病人用鼻嗅,病人嗅到这种烟味,能起到镇定、安神的作用,且疗效显著。

西藏的面具久负盛名。在众多的面具中有一种是以牛粪为材料做成的。这种面具是将牛粪与各种草药、植物胶混合,再与布等纤维材料脱胎成形。此类面具的特点是重量轻、防腐烂、有韧性、防虫蛀。这种面具一般作为供奉的圣物悬挂。

最有特色的要数藏族人过年时用牛粪做馅讨运气的习俗了。有一年二十九夜,我和贡嘎县姐德秀镇上的一户人家一起吃年夜饭。这顿饭是一顿面食,将面掐成小疙瘩,与青稞麦片、豌豆、人参果、碎肉、萝卜等九种食物煮在一起,平时这种饭叫“突巴”,而在二十九夜的这顿饭是专为驱鬼仪式做的,故而改称为“古突”。为了增添吃年夜饭的气氛,做饭时在面团里包了些不能吃却又能在引人发笑时讨个吉利的东西。饭端上来后,每个人顾不上吃饭,而是一个劲地在自己的碗里挑东西,有的人吃出来的是辣椒,有人吃出来的是火炭,因为吃到辣椒的人说明他是个辣子嘴,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而吃到火炭的人说明他的心是黑的,又是一阵大笑。就这样每吃出来一样东西,众人就笑一阵,到后来吃出来的东西还有石头、羊毛等九种以上。最后当有人吃出来一小块牛粪时,大家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笑完后,众人举杯向他祝福,因为吃到牛粪的人是最有福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