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又是一年“摆冷细”

午后与妈妈泡了一壶老家上好的红茶,酒红色的茶汤看起来非常诱人,馋得我忍不住连喝几口,整个人立时暖洋洋的。阵阵的茶香袭来,母女俩的心似乎早已徜徉在千里之外那片傣乡的土地上了。

“又是一年摆冷细!这日子,过得可真是快!”

“摆冷细?”妈妈忽然说了这么一句傣语,弄得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见我不解的模样,妈妈嗔怪道:“在城市住得久,你都把老祖宗的节庆给忘了!咱们的‘摆冷细’不就是汉人的春节吗!”

我赶忙笑说:没忘没忘!“冷细”就是傣历四月,“摆”在此就是盛会之意,对吧?四月的盛会!真是妙极!让人一听,顿时心生强烈的向往之情!

眼前一下子现出过往节日的种种画面,在这寒冷的冬日午后,重让那些渐远的记忆在心里温暖地走一遭吧!

故乡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我国傣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唱的就是德宏这片神奇的土地。据文献记载,德宏傣族分为“傣德”和“傣勒”,即水傣和汉傣两种。“傣德”意为水源下方的傣族,又称水傣,为德宏本土居民,在他们身上,保持着更多傣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如建筑上仍然使用“干阑”式竹楼;着缅装;人名无姓氏,男女孩都以长幼顺序取名:男孩依次叫岩、依、散、俄……女孩依次叫月、玉、安、艾、娥……“傣勒”意为水源上方的傣族,又称为汉傣,过去分布在“傣德”以北靠近汉族的地方,吸收了较多的汉文化成分,因此服饰与“傣德”有所区别。

傣族世世代代信奉巴利语系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使用着历史悠久的傣文。

饱受中原黄河文明与印度恒河文明的滋养,傣族创造了绚丽多姿让人惊叹的民族文化,她拥有自己的宗教、年历、民俗、语言、文字、戏剧……傣族叙事长诗有550部之多!这些作品皆是数千行、数万行的鸿篇巨著。从世界文学史上看,中世纪欧洲产生叙事诗最多的法兰西,也只有100多部,可见傣族叙事长诗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一座宝库。

傣历与汉族的农历相差四个月,汉历的大年初一相当于傣历的四月初一。

每到傣历三月底,只要走进傣族村寨,便会看见袅袅炊烟从屋顶升起,听到此起彼伏“咚咚咚咚”的美妙声音,再伴随着一阵阵扑鼻而来的糯米清香,让你轻易便迷失在竹林和大青树围绕的寨子里……

那时,家家户户都得赶着在“摆冷细”之前用脚碓将糯米粑粑舂好,脚碓的形状像一个睡倒的十字架,地上挖个坑,用水泥砌好,磨得很光滑,就像一口有底的井,将煮好的热腾腾的糯米放到石碓里,人在一端用脚大力“咚咚咚”地踩。还记得总是坐在外婆的筒裙里小荡着秋千,流着口水兴奋地看婉晏(小姨)在那快乐地一下一下踩着石碓。有时,婉晏会将还在石碓里舂着未成形的糯米粑粑随手扯下一团放在手心,再用小铜勺舀一勺红糖酥子做馅,搓成团团,就像一个巨型的汤圆,酥子在滚烫的粑粑里化了开来,一口咬下去,香喷喷的酥子顺着嘴角慢慢淌下来,烫得人燎心燎肺却又美得人欲罢不能,那样的人间美味呀!成年后的我再也没有尝试过!好玩的是,每次小姨带着我们偷吃粑粑,外婆都要叽里咕噜咒一番,按傣族的习俗,做好的第一块粑粑是要先给家里的看门狗吃的。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忠实的狗曾对傣族的祖先有恩,所以祖祖辈辈都要回报;二据说是让狗吃了第一块粑粑,走到哪里,都不会被狗追咬。估计第二种说法有些水分,我偷吃了那么多第一块,到哪也没见狗儿咬我,它们都还直冲我摇尾巴呢!

傣族的习俗,初一这天一大早,天还未亮,小卜哨(小姑娘)、小碧朗(小媳妇)便争先恐后地到寨子里的井边抢挑第一担水,谁抢挑到第一担,那她这一年就顺顺利利,心想事成,傣话称为“入里今旺”,意为好吃好在。女人们还得带上自己舂的粑粑和镍币供奉井神,粑粑放在井边,镍币扔到井里,傣家的水井建得很别致,像一座凉亭,水深约一米,因此总能见镍币在清澈的井底闪着银光。

初一这天,寨子里的老人都会带上鲜花和供品上奘房(寺庙)礼佛,为儿孙祈福。这天还有许多习俗,比如不能动刀,一般就吃软米饵丝、米线或糯米粑粑;不能扫地,据说会将财气和运气扫走;更不能串门,孩子们一早要乖乖在家跪拜长辈,逐一接受老人的新年“阿佐”(祝福)。

初二,便开始走村串寨,遍访亲戚。记得小时候与妈妈徒步走到十几公里外的寨子,去跟亲戚们拜年,回程的竹背篓里总是摆满了数不尽的好吃的东西。

这个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小卜哨、小卜冒(小伙子)盛装相约去赶摆,到环境清幽的竹林中对歌、丢包——用色彩鲜艳的布料缝制成巴掌大小的布包,里面装上沙子,男女各站在七八米之外相互抛掷,接不到就算输,对方会跑来向输家要礼物。若姑娘对小伙有意,就存心不接,故意频繁地让小伙来要礼物,以增加双方接触的机会。当双方都感到情投意合时,小伙就用手织毛毯将姑娘裹在里面,双双到僻静的地方互诉衷肠。儿时总奇怪怎么会有四条腿一个头的怪物?!试过撅着屁股弯着腰拼命从四条腿的毛毯里往上看,还没看出端倪,已被妈妈一面呵斥着一面拉走了!小卜冒“猎哨”(追女孩)的方式还有打土电话,土电话非常有趣:把猪膀胱分别蒙在两个竹筒上,用涂过蜡的棉线相连,男女各躲在相隔一二十米的树丛下,对着竹筒唱情歌说情话,这样可说一些当面不好意思说的话,避免羞涩带来的尴尬。

直到十五,“四月的盛会”差不多接近尾声,“摆冷细”的热潮也渐渐消退。

时至今日,傣族许多传统的习俗依然留存下来;亦有不少珍贵的民族文化只能到文字堆里和记忆中去找寻。我认为,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民族文化究竟应该扬什么,弃什么,保留什么,创新什么?一个优秀的民族,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财富的增长上,更应体现于精神文化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