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湘西南麻阳苗族习俗

每一个民族习俗的形式千差万别,呈现出各自特异的民俗事象。走进湘西南麻阳苗寨腹地,你时常为富有情趣的民俗事象而诧异,时常感受到一个古老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传承,其古朴见韵与非凡情趣引人入胜,极富研究价值。

一、居住习俗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内经》)。湘西南麻阳苗族人在环境上除了具有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热协调、植被繁多、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等为特性的优势之外,与他们有特色的居住习俗是分不开的。麻阳的民居特色主要表现在:山寨常建吊脚楼,一般楼上居人,楼下养禽畜,置柴草,安石碓。平地建房多为平房,分两层,楼上堆杂物,或做客房,楼下住人,房间多铺地楼板;厕所、畜圈、柴房等多建在住房旁与主宅分开。这样的居房结构,有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度、清洁度,防虫、防潮,使粮食不易受霉变,让人安其住,乐其室。在建造、选择装饰家宅时,麻阳人较为讲究风水,认为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通,家庭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虽带有迷信色彩,却反映了麻阳苗民追求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麻阳的苗民大多至今还生活在这样的居住环境里。

二、饮食习俗

麻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这种状况促使这里的人们既要向田里垦耘,又要向山上耕种。在田间,他们主要种植水稻,在山地,他们主要种植瓜果、蔬菜、玉米、薯类豆类等,以获取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食物一一饭和菜。麻阳苗族人民的主要饮食习俗和特点是:

1、主食大米。“麻阳的苗族以大米为主食”,而且习惯于吃粗加工的粮食,如玉米、红薯、洋芋常常是煮或蒸熟之后一粒粒吃、一个个吃。这样既保持了粮食的新鲜,又避免了营养的损失。

2、不离蔬菜。蔬菜是麻阳苗族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物。麻阳蔬菜多用农家肥施养,无农药伤害,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在乡间,麻阳多数苗族人还能自种蔬菜,吃自己种养的蔬菜,更有一种幸福满足感,是常吃不厌的。

3、爱吃水果。麻阳盛产水果,是中国冰糖橙之乡。冰糖橙与花生、西瓜、猕猴桃、金秋梨等都是有名的特产品。常吃水果可起到滋生津液、消毒润肺、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有利于延年益寿。

4、崇尚酸菜。“一日呷(吃)酸,行(走)路滚下喇(坡)”,“三日不呷(吃)酸,行(走)路打趔趄”。在麻阳,城乡几乎家家都有酸腌菜坛子,坛内的酢肉、酢鱼、酢菜、酸辣椒、酸萝卜、酸白菜、酸野葱等成了味美可口、老少皆宜的苗家坛子菜,成为苗乡居家、日常待客的普通食菜。酸食既有防腐保鲜的功能,还有健胃防病之药用,自然是苗族人民喜吃的食物。

5、“淡”而又“节”。“淡”即多吃低盐、低糖、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的清淡食物,可减少患肥胖和继发性慢性病症;“节”,即保持俭朴生活的良好习惯。即使生活水平提高了,仍然坚守“饥不暴食、渴不狂饮”的信条,恪守“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脾胃”的古语。

此外,在麻阳乡村,还保留着家酿米酒、包谷酒、红薯酒的习俗,这种自酿的低度酒,为一些苗族人所常饮。适度的饮用,可起到舒筋活络、通脉顺气的作用。麻阳民间叫“养生酒”、“穿骨酒”。

三、节日习俗

麻阳民间节日习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几乎月月都有节。农历正月初一有春节,正月十五有正月半(即元宵节);二月有雨水节、惊蛰节,三月有清明节,五月初五有上麻阳的小端午节,十五有下麻阳的大端午节,六月逢第二个卯日有吃新节;七月十五有“七月半”;八月十五有中秋节;九月九日有重阳节,十月初二有“保冬节”(即过苗年);腊月二十八要过小年,三十是除夕。这些节日,既有纪念祭祀的性质,又有娱乐社交的功能。每到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充分调节紧张劳动之后的情绪,或走亲访友叙怀话旧,或玩灯舞龙辞旧迎新,或尝新品鲜共庆丰收,或登高望远怀春思亲,或杀猪宰羊举杯交箸。这些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节日活动对于增进本县民族团结、激励人民积极进取、共谋发展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这些积极健康的节日活动正是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社会环境基础。节日中,人们在进行划龙舟、舞龙灯、耍武术、敲锣鼓等文艺娱乐活动时,既获得了精神享受,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体魄,增强了身心健康。

四、劳动习俗

麻阳绝大多数苗族人出身贫寒,他们一般以从事种植业劳动为主。民间流传的“庄稼要好,手勤肥饱”、“栽田如赶考,抢收如抢宝”、“一日春工十日粮,十日春工谷满仓”、“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等俗语反映了劳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体现了麻阳苗族人具有极强的劳动观念。麻阳人大都从小就开始参加劳动,并且持续时间长。有许多人到了八、九十岁甚至百岁以后还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许多不再从事生产劳动的苗族人也还经常做些家务劳动。在他们看来,“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语)”。自己能做的事必得自己去做。如家住在郭公坪乡干硐村苗族老人唐玉梅现已五世同堂,生活过得很开心,子孙对她也很孝顺,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煮饭、洗衣服,还种点小菜。常年参加劳动和经常性活动,对保持肌体健康、延缓衰老、健康长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麻阳苗族人们十分懂得动中有静、劳逸结合的生活理念,注重休息,保证睡眠,会让身体能够得到很好的调养和休息。

五、礼仪习俗

麻阳苗族人极重礼节,有“忠孝之都,礼仪之邦”之美誉。主要表现在:

1、敬重老人和长者。对待老人,就是“家中有一老,好比是个宝”。幼辈行走遇到老人或长辈,必先马上立定让路。为老人祝寿,得向上辈敬酒或敬奉财物,称之为老年人“添寿”,而且小孩不兴做生日,俗语“老人生日一餐嘎(肉),稚家崽生日一餐(顿)打”就是一个注释。老人在做事,少者要帮忙。吃鸡时,要将鸡头敬老人。一些高寿老人已叫“爷爷”或“婆婆”,但在自己的公公或婆婆面前,仍然履行着做儿子或媳妇的孝心。

2、重情讲义。在麻阳苗族人看来,“坐在一块土,便是一家人”,谁家有事相求,同亲同族同寨的人都会主动相助。谁家有人生病或遭遇不幸,闻迅的人都会互相传告,去送钱给物,探望问候。笃信“长短是根棍,大小是个礼”,哪家过婚嫁大喜事,左邻右舍都要去祝贺。

3、热情好客。有客人来,主人须起立移凳让座,倒水递茶,置备上好菜肴,招待客人。杀鸡待客时,要将鸡头、鸭头、心肝夹给客人吃,要将准备的好吃食物让给客人吃。宴请要让客人坐上席、主席。客人离开时,主人要送上糯米饭或蒸煮熟的鱼、肉、鸡和蛋,让客人在路上做午饭,不致饥饿。老年人特别是女性老人在吃饭时常常先让客人吃好放筷后才自己用餐。

4、注重修养。麻阳人十分注重自己的品性修养,认为办事要“事事留条线,日后好相见”,要“多栽花,少栽刺”,为人要“树要根深,人要心正”、“宁吃过量酒,莫讲过头话”,要学会“忍得一时之气,免生百日之忧”。因此麻阳的苗族人心情开朗,胸怀豁达,为人和善,性格纯朴。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是麻阳苗族人幸福美满的一个重要内因。

六、艺术习俗

麻阳苗族作为一个山地农耕民俗,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殷实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麻阳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独具风味。麻阳的民间艺术置根在生活的土壤里,涌动在人民的血脉中。麻阳民间绘画、麻阳花灯、麻阳书法、麻阳山歌、麻阳刺绣、盘瓠龙舟、麻阳傩堂戏等都是在市、省、全国甚至在国外的文坛艺园里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民族民间艺术,并且靠着一代代老艺人言传身教让它们延存了下来。麻阳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原生态艺术,也是一种健身艺术。很多苗族人喜歌善舞,能写会画,至今还保持着这一嗜好。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写字作画的动作可以作用于大脑,增加脑细胞功能,延缓脑的衰老,可以养生、养性、养气、养情,是一种刚柔相济、静中有动、心气合一的综合运动。跳花灯、玩傩愿、唱高腔、听音乐,可以消除孤独、开朗心情,对使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处于一种十分协调的状况、延缓衰老、促进身心健康有着良好的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发现,麻阳苗族人精神生活的不断上升,固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麻阳苗族人追求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与地域民俗文化的滋养是密不可分的。从民俗的视野中解读麻阳苗族人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究湘西南麻阳苗族习俗现象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指向,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