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罗马尼亚特色风情:“母鸡山”和”姑娘集”

姑娘集是罗马尼亚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的8月举行。位于罗马尼亚中部的特兰西尼亚山区,由于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青年男女难得见面,婚嫁困难。因此,当地居民年都要定期举办集市,为男女青年提供全面选择的机会。于是,便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姑娘集这一传统节日。

罗马尼亚姑娘集的节日活动

姑娘集节日期间,姑娘们浓妆艳抹,打扮得漂漂亮亮,以引起小伙子们的注意。姑娘的家长们则向人们展示她们的嫁妆。在欢乐的乐曲声中,青年男女们翩翩起舞,互选意中人。一经双方同意,当即举行婚礼。因此,这个节日也是姑娘的出嫁日。

罗马尼亚特色风情:“母鸡山”和”姑娘集”

在罗马尼亚,“母鸡山”和“姑娘集”可谓鼎鼎大名,因为这座山和这一集市有很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不久前正是上“母鸡山”赶“姑娘集”的日子,记者正好有机会去采访。

“母鸡山”在罗马尼亚西部阿尔巴县境内,离布加勒斯特400多公里。记者人生地不熟,只好求助于当地的罗中友协分会,分会副主席雷泰甘先生主动当我们的向导。离开阿尔巴县的首府阿尔巴尤利亚市后,汽车便进入西喀尔巴阡山山区,罗马尼亚人都叫它西山。放眼望去,山山相连,峰峦起伏,山坡上古木参天,山脚下碧草盖地,看不到裸露的岩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绿色世界。汽车拐了80多道弯,走了80多公里才到达“母鸡山”山脚下。

热热闹闹赶大集

罗马尼亚农村集市很多,而阿尔巴县的“姑娘集”可谓首屈一指。无论是从起源的年代,还是从集市的规模、地理位置以及知名度都是全国之最。这个集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200年。

汽车从山脚下沿盘山路缓慢地爬行了20多公里才登上了1400米高的“母鸡山”。原来它并不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而是一片比较平缓的长形开阔地,有六七个足球场那么大。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山顶北面排列得非常整齐的绿色大帐篷。雷泰甘先生说,罗马尼亚军队派人专门搭起了500个大帐篷,免费为参加“姑娘集”的演员和商贩提供住宿的地方。

我们首先来到了露天剧场。空地上有座很像样的舞台,观众席则是一个十分平缓的大山坡,靠近舞台的地上摆着一排排坐垫,后面的坡地上长着厚厚的青草,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坐垫”。数百名观众正聚精会神地看演出,游客们可以随意入场。台的右侧站着许多身着色彩缤纷的民族服装的男女演员。通过交谈,得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是民间歌舞业余爱好者。一位留大辫子的姑娘说,他们来自罗境内的摩尔多瓦地区,是义务来参加演出的。

让农牧民有机会出售各种当地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也是开办这一集市的主要目的。这里出产木材,用木材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很有名,而且花样要比别的集市和商店多,价格也不贵。记者特别喜欢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用于摆设的大小酒桶,最小的同饭碗一样大,最大的比篮球大。山民制作的彩色釉陶也很精致,花样也特别多。集市上的大排档也办得很红火,人们在这里可以吃到可口的罗马尼亚小吃。

今年“姑娘集”还举行了选美比赛。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把当地山区最勤劳和品德好的后生选为2003年“母鸡山”山王,把当地美丽善良、作风正派的山村姑娘选为山王后。记者看到,身穿各种漂亮民族服装的农村姑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服装表演。

我们好奇地问起“母鸡山”名字的来历,雷泰甘介绍说,“母鸡山”的山名同西喀尔巴阡山出产黄金有着密切联系。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养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每当山里姑娘出嫁时,仙女都向她们赠送一个金鸡蛋,作为她的嫁妆。一天,一个小偷把仙女这一装有母鸡和金鸡蛋的篮子盗走。小偷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鸡飞蛋打。鸡蛋里的金液流得漫山遍野,金液流过的地方就变成了金山。后来,当地老百姓就把西喀尔巴阡山最漂亮的一座山称为“母鸡山”。

“姑娘集”上嫁姑娘

古代在西喀尔巴阡山地区,农牧民各家各户住得非常分散,往来十分不便,年轻人的嫁娶当然也很困难。有人就想出办法在“母鸡山”上开设集市,给大家提供一个聚会的机会。

每年7月开集,许多农牧民都来“母鸡山”交换农牧产品和购置一年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赶集时,有的家庭全体出动,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到集上“亮相”,家长也把准备好的嫁妆用马驮到“母鸡山”上。罗马尼亚人能歌善舞,他们上山后便围成圆圈跳起节奏明快的民间舞蹈。趁此机会,小伙子和姑娘们开始见面、相识。

如果男女一见钟情,便退出舞圈互表衷心。之后,姑娘便把小伙子带到自己的父母面前,让他们看看自己领来的人是否中意。女方的父母同意后,这对年轻人再到小伙子的父母那里去征求意见,小伙子家人也要看看姑娘的嫁妆是否齐全。如果他们也点头赞同,双方便开始举行婚礼。新人会把在场的人都请来唱歌跳舞,大吃大喝,以示庆祝。集市散后,新郎便把新娘领回家。时间久了,人们就把“母鸡山”上的集市叫做“姑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