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回族礼仪习俗

见面礼。回族见面礼主要是道“色俩目”,阿拉伯音译,原意为和平、平安、安宁。回族人之间用以相互祝贺和问候。其全称问词是“按色俩目尔来坤”,意为“求真主赐你平安”,全称答词是“吾尔来坤色俩目”,意为“也求真主赐平安予你”。这一礼俗源自阿拉伯,据宗教传说,易卜拉欣及其妻子老来得一“圣子”,天使曾预先向他说“色俩目”,此后人们便仿此而行,而穆罕默德传教时期,说“色俩目”已很普遍,并被视作一种“圣行”。唐朝来华的阿拉伯、波斯人将这一礼俗带进了中国,并成为回族先民及回族人的礼俗,一直沿袭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回族凡是晚辈对长辈、幼者对长者、男女互相间,夫妻间,步行者对骑马者、少数人对多数人祝安问好皆用,即或出门在外的人给长辈写信时,称呼上也加上“代色俩目问候”这一祝安词,有些人出门在外,遇到异乡穆民,讲个“色俩目”就等于是自我介绍。双方会喜不自禁,甚至请你去家中作客,替你帮忙办事,正如历史上说的“回来行赉居送,千里不持粮”,就是此意。但如果见了老人不道安,就认为你不礼貌;有人给你说“色俩目”时你听而不答,视而不接就会惹人轻视,还可能引起误会。只有有问必答,才能引起敬慕之情,互敬互爱,促进友谊。

登门拜访时,应首先在门口征得主人许可后,方可进入,万不可冒昧闯入,惹人讨厌。在作客人座时,不能从人前面跨过,应先道声“色俩目”,要宽让,再坐下。在家中接待客人时,以喜悦面容相待,应马上沏茶、备饭,不可一见面先对客人说:“你吃饭了没?”“你喝茶不?”、“我给你做饭吧!”等等。上饭前,应先上盖碗茶。沏茶时,应当客人面将碗揭开,再放入茶、冰糖、桃仁、红枣、葡萄干、桂圆肉等,倒人开水再加碗盖,用双手捧递给人。这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同时暗示客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

“洗三”。小孩诞生以后要“洗三”,即请亲邻来吃羊肉臊子长面,表示祝贺小孩平安无事长命百岁。四邻在“洗三”这天给生小孩家送长面(现时也有以挂面代替)。

“命名礼”。回族的命名礼主要请阿訇给小孩取经名,大都取自伊斯兰教圣人的名字,如男的有阿里、努哈、穆萨、尤努、尤苏夫等;女的有阿永、法图麦、色麦、麦燕等等,以图吉利。

“抓周礼”。回族举行抓周礼(也叫岁礼)时,要蒸岁糕,同时要摆放一个大红桌子,上面放上钢笔、笔记本、《古兰经》等东西。孩子如抓到《古兰经》就意味着将来是阿訇。

“割礼”。男孩到了12岁,要举行割礼,即割除阴茎包皮。割礼这天,有条件的还要炸油香、宰羊,以示庆贺。关于割礼的意义众说纷坛:或为痛楚考验;或为结婚准备;或为净化生殖器;或为象征性生活危险;或为卫生措施;或为象征性阉割等。割礼最早起源于迦勒底人。据传,公元前四千年埃及曾出现过。亦作为宗教仪式,主要见于犹太教的“割礼”和伊斯兰教的“海特乃”,基督教曾以此为接受信徒之先决条件,因遭反对而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