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黎家的生活

黎家的“围鱼”

题记:过去每年的农历三四月份,沿江河的黎族百姓会自发手持各种捕鱼工具到江河边捕鱼,一般由头人先行宗教仪式,并在河源头撒下备好的迷魂鱼草药,然后一齐搅浑河水,众人顺流围河捕鱼,让鱼无处藏身,场面热闹非凡。

喔……下河抓鱼啰……

十里山外的山民,布满蜿蜒的十里长河。手拎鱼扦的孩童、肩披撒网的后生、腰系鱼篓的“奥雅”(黎语,指年长男性)、肩挑捞网的“帕扣”(黎语,指年长妇女),一齐涌向河里,撒下使鱼麻木浮头的鱼草药,齐手搅浑河水并呐喊,黎家的“围鱼”便开始了。

喔……下河抓鱼啰…… 

水性好的小伙,把网撒向深处,向“鱼窝”进军,岸上传来了“三月三”、“围鱼”捞虾的民谣,唱得黎姑笑红了脸靥,把心底刚浮起的恋情悄悄地藏在怀里……

喜闹的孩童欢跃水中,不时纯真地向父母炫耀抓到了多大多大的鱼,引出阵阵哄堂大笑……

皮肤黝黑的“奥雅”,在河边用扦网尽情地捞鱼,捞出从老人门牙飞出的喜悦和兴奋……

身着艳丽筒裙的黎姑,在岸边往河中放下捞网的瞬间,以及鱼跃网上的欢乐叫喊声,拴住了身后有情阿哥的心……

喔……下河抓鱼啰……

你抓我捞啊,呐喊嬉戏,人欢鱼跃,一片欢腾。那是收获的季节,是和谐与快乐的乐章,是一个民族凝聚成河,坚如磐石的真实写照。

黎家的“鱼床”

题记:过去每年冬春季,黎族百姓会在河道两边用石头、竹、木、草筑起两堤,并在中间以竹编、木架搭设“鱼床”,逆水而布,前低后高,当鱼虾顺河流入鱼床,就会被抓起。守鱼床的人在岸边烤火,不时上鱼床捡鱼。

当三月三的和风轻轻地吹开漫山遍岭的野花的时候,当竹竿舞的节拍踏出山寨椰树下古朴风情的时候,当鼻箫声撩开黎家阿哥阿妹久藏心中的恋情的时候,当山兰酒散发着醇香诱人的时候,三五成群的孩童,一齐伐木、编竹、垒石,为鱼建造一个“思梦床”。于是,三月三的河边热闹起来了。

“鱼床”如河溪中一艘小船,任凭凉爽的夜风,吹旺了岸上熊熊燃烧的篝火,吹散了孩童捡螺捕鱼时的阵阵歌谣。

它如一张偌大的网,截河拦溪,网住山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孩童赶鱼虾布阵的欢天喜地;

它如月夜的港湾,储满了黎家世代披星戴月,创造美好生活的勤劳与智慧;

它如一首动听悦耳的山歌,悠悠扬扬,日夜不停地传唱着劳动的赞歌。

截河布阵,竹编筑就的黎家“鱼床”, 古老而珍奇,曾随五指山上飘飞的历史云烟,迎着五条河的岁月流沙,浮现在孩提时的天真与浪漫中。

啊,“鱼床”,你是黎家百姓勤劳古朴的荣耀,你是今日山民向往和谐幸福的赞歌。

晒谷场上

黎家姑娘把金色的秋天晒在场上,连同辛勤的汗水和胸中那团燃烧的火。

流金溢彩的筒裙,与秋阳交相辉映,映出葵伞下孩儿那对甜美的酒窝;一双小脚丫,在金色的晒谷场上犁开一道道翻沟,奏响一曲曲丰年的黎谣。几只麻雀在头顶上盘旋,把黎家的秋天点缀得更加沉实。

敲一阵竹竿,把觅食的小鸡惊跑。突然,从场外宽敞明亮的平房里传来一曲动听的鼻箫声,悠悠扬扬,把庆丰收的喜悦传送、传送。

啊,万般的遐思伴着金色的秋天铺展,从村边到田野,从田野向燃烧的天际……

跳竹竿舞

咔嚓,咔嚓……像一串串音符,欢快地跳跃在一个民族的琴键上,跳出腊月投奔山洞的日子,跳出黄道婆的故事,跳出“鹿回头”的美丽传说。

咔嚓,咔嚓……像快活的春燕,在层层梯田上,把春天的希望播种,伴着泥土的清香,伴着小草拔节的声响和黎家姑娘叮当的耳环声。

咔嚓,咔嚓……忘情地跳,携手共行,和着新时代奋进的节拍,跨过那结绳记事的时代,迈进今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