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略论蒙西各盟市方言

1。西区包括鄂尔多斯、巴盟、乌海。这三地的方言差不多,都属于广义的河套话。阴平、阳平、上、去、入五个调,与包头话类似。只有临河、乌海、杭锦后旗、磴口的阴平混入上声较为明显。河套话的调子与包头话一样,乍听起来,上声、去声两个调和普通话差不多,阴平与阳平和普通话相反。鄂尔多斯的方言给人一种含含糊糊、咬字不清的感觉,比巴盟话要难懂。

2。东区包括乌盟与半个锡盟。调子与呼市话差不多,和普通话迥异,和山西多数地区的方言类似。

乌盟:乌盟话平声不分阴阳,一般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乌盟话大致分四类

(1)前山乌盟话。包括集宁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卓资山大部、凉城,乌盟话的代表性方言。

(2)后山乌盟话。包括商都、化德、兴和、察哈尔右翼后旗。与第一类其实差不太多,略有不同。

(3)过渡类型。包括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卓资山旗下营,呼市赛罕区。这类方言平声分阴阳,五个声调,是乌盟话向包头话的过渡。

丰镇话。它和大同话很像。

锡盟:锡盟有讲内蒙古晋语的地方大致包括二连浩特、太仆寺旗、镶黄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和乌盟话是一类。

3。中心区

中心区其实是东区与西区的过渡地带——呼包。包头以及呼市的托县、清水河可以算西区,呼市城区可以算东区。调值方面,和林、武川、土左旗是最典型的过渡地带。

呼和浩特:呼市的市区以说普通话为主,但这种普通话并不是纯粹的普通话,而是一种杂糅了方言的普通话。

玉泉区、回民区和赛罕区有一定数量的方言使用者。新城区基本都是普通话。回民区的方言被称作回民话,但这种话的使用者不仅有回民,汉民也说。回民话不同于玉泉区的方言,有点特殊。赛罕区是郊区,与乌盟挨着,方言使用者比较多,与乌盟话中的第三类是一种。玉泉区的方言可以看做是呼市话。“呼市话”这个称谓现在有点被滥用了。

首先,出于对大呼和浩特的认同,呼市下辖各旗县里有的年轻人将自己的方言也称为呼市话,其实他们的方言更接近包头话。托县与清水河的方言和包头话是一类。和林、武川、土左旗的方言属于包头调与呼市调的混合,但平声分阴阳,更接近包头话。

其次,在包头,乌盟话有时被尊称为呼市话,因为在包头人基本分不清乌盟话和呼市话。作为首府,呼市话却没能成为蒙西的权威方言,原因很多,以上已经列出了一部分。蒙西方言的代表是包头话。

包头:“包头”过去专指东河区,包头话指的也正是东河区的方言。九原区(以前叫郊区)、石拐区、白云区、土右旗、固阳、达茂旗的方言和包头话区别不大。不同的地方主要在新建的两个城区——昆区与青山区。由于建国后从京、津、冀、东北等省份有组织地移民,这两个区以普通话(这种普通话混有包头话成分)为主。昆区有一部分人至今讲东北话。昆区由于与巴盟相邻,周边一些乡村的方言属于后套话。回民聚居的地方,往往会产生一种有别于当地方言的“回民话”,东河区回民聚居地的方言也与包头话有点小差异。呼市、宁夏都有这种汉回方言不太相同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