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昂山素季:我想建立一个符合佛教精神的政府

昂山素季是现代缅甸最受人民拥戴的传奇政治家,佛法是她的精神根基。(图片来源:资料图)

昂山素季出身名门,受过良好教育,并曾拥有过幸福的家庭。在一次回国探亲过程中,她开始以非暴的方式争取缅甸的民主化进程,并被软禁多年,就此与丈夫阴阳两隔。(图片来源:资料图)

昂山素季于2010年获释,在缅甸人心中拥有极高威望(图片来源:资料图)

2010年11月13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昂山素季获得了自由,人们都衷心地为她祝福。自1988年参与缅甸政治以来,昂山素季于1989至1995年、2000至2002年、2003至2010年3次被软禁或逮捕,丧失自由长达15年。昂山素季今次在缅甸大选后一周重获自由,揭开了缅甸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新篇章。

探索昂山素季的人生历程,可以发现她的精神资源主要来自3个方面。

一是佛教信仰。自1945年出生到15岁去印度,昂山素季生活在“佛教之国”缅甸,其血液里浸透了佛教的因果论和慈悲观。

二是甘地思想。昂山素季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因对缅甸独立的巨大贡献而被尊称为“缅甸之父”,但不幸在昂山素季两岁时遇刺身亡。1960年,昂山素季的母亲出任驻印度大使,昂山素季也跟随母亲到印度学习,并因此受到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影响。

三是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1964年至1967年,昂山素季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获得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学位;1969至1971年她又在纽约和不丹为联合国工作;1972年她与英国藏学家迈克尔·阿里斯结婚;1985至1986年,她在日本京都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这些经历使昂山素季具有比较系统的现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1988年,昂山素季回缅甸照料年迈垂危的母亲,恰逢缅甸民众反对军政府的民主运动,“我不能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视若无睹”,昂山素季由此走上了政治之路,而她融合了佛教信仰、甘地精神与民主自由理念的政治观点与行为方式,也得到了缅甸人民与世界主流社会的认可。

在上述三大精神系统中,佛教信仰是昂山素季的根基所在。就政治运动的层面而言,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与甘地的和平精神无疑是昂山素季赢得世界性声誉的重要因素,但他的儿子在诺贝尔和平奖答词中明确指出:“尽管我母亲常常被描绘成一位用和平手段争取民主的政治异见者,但我们也要记住,她的追求在本质上是精神性的。”昂山素季所追求的,是一种遵从佛陀教导的人生,以及符合佛教精神的政府。

《佛陀树下最清凉》是昂山素季的一篇著名散文,比较系统地表达了她的世界观、伦理观和政治观。在世界观层面,她相信因果律,“我是佛教徒,我相信因果律,因此‘命运’对我不是那么重要。因果意味着行动。你创造你自己的因果律。如果说我相信命运,它就是我为自己创造的。这就是佛教徒的方式”。“没有人超越因果律,无论他们多么无法无天。他们可以超越人间法律,但无法超越因果律”。

在伦理观上,她强调慈悲的意义,“慈悲是我们大家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拥有的东西”。“要克服自己的恐惧你首先要对他人表现出仁慈。一旦你开始以仁慈、善意和理解来对待他人,你的恐惧就消散了”。而“仁慈和智慧必须相互平衡”,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在政治观上,昂山素季主张以佛教的精神建立政府,“统治者要给人民提供和平与安全的保护,他就必须遵从佛陀的教诲。这些教诲的中心是真、善与仁爱。缅甸人民在为民主而进行的斗争中所追求的就是一个具有这样品质的政府”。

根据萨缪尔·亨廷顿的研究,现代民主国家的建立,大多与基督教文明相关。昂山素季与缅甸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佛教思想为基础的国家也可以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案例。在反对独裁统治的过程中,佛教成为缅甸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精神资源与符号。1988年8月26日,昂山素季在仰光的瑞光大金塔发表了她的第一次政治演说,人们后来回忆说:“当时就觉得她已经与背后的瑞光塔融为一体,成为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衷心地祝福昂山素季这位“亚洲近数十年来公民勇气的最非凡榜样”,我们衷心地期待缅甸自此走上新的道路,创造人类现代文明的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