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华严宗祖庭——长安华严寺

佛教特指开创各大宗派的祖师即初祖所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为祖庭。洛阳白马寺是我国佛教的祖庭,同时我国佛教又分为八大宗派,故有相应的八大祖庭。他们分别是:净宗祖庭——庐山东林寺(初祖慧远大师于庐山东林寺创立弘扬净土宗);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初祖达摩祖师于嵩山少林寺创立弘扬禅宗);律宗祖庭——终南净业寺(初祖道宣律师于终南山净业寺创弘扬律宗);天台宗祖庭——天台国清寺(初祖智者大师于天台山国清寺创立弘扬天台宗);慈恩宗祖庭——长安大慈恩寺(初祖玄奘大师及弟子窥基大师于长安大慈恩寺创立弘扬慈恩宗,亦名法相宗、唯识宗);华严宗祖庭——长安华严寺;三论宗祖庭——秦望嘉祥寺(初祖吉藏大师于秦望山嘉祥寺创立三论宗);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初祖有三位:善无畏大师于长安菩提寺译出重要密典《大日经》;金刚智大师及其弟子不空先后于长安慈恩寺、荐福寺、资圣寺、大荐福寺设立坛场、翻译经典。三位大师在中国翻译密典、灌顶传法,开创了中国密宗,或称唐密。)。在近期的栏目中,让我们一起踏上中国佛教祖庭之旅。净业寺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后岸山”上),距西安市约3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深幽。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东对青华山,西临澧峪河,南面阔朗,可眺观音、九鼎诸峰,是净心清修的道场。

俯瞰长安华严寺

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但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其余全毁。1930年陕西大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长安华严寺遗址

华严寺现存的两座塔中,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杜顺(556——640年),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人,18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因圣寺也是一座窟洞寺,相传珍禅师修寺时,有一只灵犬在洞内衔土,往返劳而不倦。杜顺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这对他传法十分有利。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内宫隆礼崇敬,后妃、王族、贵臣奉之如生佛。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着《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杜顺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一直有异香飘出,后起塔藏葬。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21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昂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刻石。

长安华严寺现存的杜顺塔

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澄观(737——838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中兴华严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澄观11岁出家,以后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广学诸宗。因感华严的旧疏文繁义约,决心撰华严新疏,历时四年撰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数十卷,这两部书后合刊为《华严经疏钞》,是《华严经》注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观有华严疏主之称。澄观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主持全国佛教。澄观世寿一百零三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澄观弟子很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澄观的一生以振兴华严为目标,他批判慧苑两重十玄说和四教说,恢复和继承了法藏的五教判释和十玄宗义,并加以发挥,吸收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性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由于他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而极力将华严思想与禅宗融通。澄观的禅教一致、诸宗融通的思想,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