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佛教文化园逐步兴建
“能在这么古老的一座寺院看到这些异国风格的殿堂的确很不容易。这些佛殿建得特别精致,看起来与旁边的中国佛教建筑很不一样。”近日,22岁的大学生唐潺一边仔细查看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的印度风格殿堂一边说道。
随着一系列异国风格的佛殿建造被纳入白马寺的升级规划,这座千年古寺将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最大,或可以称为最为国际化的一座寺院。
白马寺最新的总体规划方案已获洛阳市规划委审批。按照该规划,在未来八年,目前占地300亩的白马寺将扩建成为总面积1300多亩的佛教文化园区,届时将成为中国可使用面积最大的寺院。
而最为特别的是其中的国际佛殿区。按规划,在这个占地300亩的区域,为十个不同国家风格的佛殿建造预留了土地。
目前,印度殿2010年5月已经开始对游客开放,泰国殿的建设即将完工,并将于2012年4月对外开放。
据当地宗教事务局领导称,建造这些国际佛殿,主要是为了展示各国独特的佛教文化,同时也是白马寺打造国际佛教文化中心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洛阳市宗教事务局局长王晓辉介绍,外国佛殿几乎全部由外方政府,企业或宗教团体出资建造,建成后将交由白马寺僧人管理。其他一些国家,比如日本,尼泊尔,斯里兰卡等,都对在白马寺建造本国风格佛殿表示了兴趣。
缅甸风格佛殿的设计和基本规划已经确定,将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
“缅甸宗教事务部部长杜拉吴敏貌于12月27日访问白马寺并考察了缅甸殿的选址,并就建殿的一些细节与白马寺住持深入交换了意见,”王晓辉说。
根据杜拉吴敏貌部长指示,殿顶将加上金伞并饰以珠宝,而这些珠宝饰品都将在缅甸加工制作完成后运至白马寺进行安装。
资料显示,白马寺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向有“释源祖庭”之称。其为公元68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的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被公认为中国佛教的发源之地而享有崇高地位。白马寺一直严守中国佛教传统,现在它自然成为一处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的理想场所,”王晓辉说。
据王晓辉介绍,印度殿是印度在外国投资和建造的第一座佛殿,最早是2003年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访问白马寺期间提出的。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印度殿的建造被写入备忘录。
印度殿自2006年开建,至2010年完工,占地6000平方米,投入约15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不包括预先在印度雕刻好,然后海运到中国的建筑石材。这样做是为了使该殿保持原汁原味的印度风味。目前,该殿历史、设计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已经包括在白马寺的导游讲解词中,使游客能对印度佛教文化有所了解。
泰国殿最早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白马寺为供奉泰方所捐佛像而建造的,后来泰方出资进行扩建,由原来不足3000平米增至目前的10000多平米,目前总投资约为3000万元,多为泰方宗教团体捐献。
据白马寺僧人介绍,这些外国佛殿的设计、佛造像、装饰都将由外方施工人员全面负责。
“我觉得这很不错。这样我们就能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外国宗教建筑,”36岁的游客李娜说。
不过,李娜也表示,她更看重的是这些异国佛殿所能带给游客的文化信息。
“目前只有印度殿对外开放了,但是我看到里面还是挺空的。这些各国的建筑也许是可以模仿的,但是更能让我们感兴趣的可能是他们的文化,”来自郑州的李娜说。
唐潺也说:“我们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看看他们的建筑就完了。佛教是有很深广的内涵的。我们大部分人可能对印度佛教不熟悉,因此,白马寺应该多想想怎么样让游客更了解这些外国的佛教文化。”
唐潺建议,白马寺可以在旅游旺季邀请外国僧人到各自国家的佛殿里介绍佛教文化,举行相应的佛教活动,这样,游客们将能更好地了解异国的佛教文化。
王晓辉表示,按照目前规划这些佛殿仅供参观,相信日后这些佛殿会成为不同国家的宗教团体和政府之间相互交流的基地。
“这些国际佛殿是友谊的象征。他们将会促进不同国家间佛教文化的交流,增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纽带。”王晓辉强调。
同时,门票方面也是像李娜这样的游客所关心的。她担心,白马寺门票会不会随着其硬件升级而迅速上涨。
不过,当地宗教部门称,白马寺门票近年内将不会有大的变动,大致维持在目前50元/人的水平,且不会单独针对国际佛殿区收门票。
白马寺每年接待游客约100万,门票收入近2000万元。
“作为佛教弟子,我们很欢迎建这些外国佛殿,”46岁的史称娟说道。她信佛已经有十来年,并且常到白马寺来礼佛。
“当所有外国佛殿都建好了以后,我们将来就能在这里拜各国的佛。我相信,全世界所有的佛教信众都是一家人。”她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总研究员的专业领域是佛教美术,他对于白马寺预留外国风格佛殿建筑用地的规划也表示支持,认为这将为国际佛教文化的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使游客和香客能够体验、接触和了解佛教在中国、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历史传承和发展现状。
- 上一篇:江陵端午祭有什么仪式?
- 下一篇:世界自然遗产地巴音布鲁克草原举办那达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