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信仰圣地——勐泐大佛寺
新年伊始,有幸走进西双版纳,走近东南亚最大缅寺——勐泐大佛寺,聆听属于那里的佛教梵乐与法音。
在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通常,傣族男孩在8—10岁时都要入寺过僧侣生活,他们在佛寺学经识字,两到四年后可还俗回家。
不仅如此,每逢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重要节日时,傣家人都要到佛寺里赕佛。佛寺已遍布版纳的村村寨寨,几乎是一村一寺或两村一寺。如今,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中,已有500余座佛寺、近200座佛塔,而勐泐大佛寺便是所有佛寺中建筑面积最大、地位最高的傣家人心中的圣地。
勐泐大佛寺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离市区约5公里,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距今已有169年之久。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因此每逢节日傣王就亲临寺院,举行大型法会,纪念爱妃,弘扬佛法。
俯瞰勐泐大佛寺,宛若一尊大佛端详地坐在南莲山上,整个佛寺的建筑以黄色为主调,红色点缀,不论远观近看,金碧辉煌,高贵富丽。尤其在明媚的阳光下,更是金光熠熠,气派非凡。
走进佛寺,最先引入眼帘的便是由三道门组成的佛寺大门,其中正中的门为弘法门,门楣上的“勐泐大佛寺”5个大字分别用汉文和傣文书写;右侧门为入口,名佛缘门,为诚心礼佛者开启;左侧门为出口,名清净门,供诸障悉净、悟道而归者通行。
寺门旁并立着4位手执斧金钺杵棒的金刚夜叉,青面獠牙,铃眼圆睁,守护着道场。
进入寺门,便是浴佛广场,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色太子童像立于广场正中,只见童像足踏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沐浴于九龙喷泉下。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意。
穿过广场,一棵棵翠绿茂盛的菩提、榕树、铁力、贝叶、槟榔、缅桂、刺桐、黄姜等安静地守候在浴佛背后。据说,这就是被傣家人奉为吉祥如意的五树六花。
顺着浴佛广场的石阶而上,是弘法广场,傣文贝叶经书记载的28代佛的塑像分别立于广场两侧,众生聚集、听讲布道便在这里进行。
石阶两边分塑有两条七首巨龙,顺着石阶层层递进,巨龙的脑袋也逐层递减,体形也逐渐变小,直至景飘大殿四周。大殿的长、宽、高均以释迦牟尼出家、修行、成佛的日子为依据,长49米、宽29米、高35米。
大殿内唯一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佛像呈坐姿,从容貌、神情到帽饰、衣服,每一道皱纹,每一条衣服上的皱褶,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顿感身临其境。
环顾大殿,一幅幅精美别致的壁画悬挂在内壁和环廊上,描述着一个个关于佛祖传道的生动故事。
信徒朝拜、僧众修持都要在景飘大殿举行。由此,景飘大殿成了勐泐大佛寺的核心建筑,长年累月,香客如云,梵音不断。
走出景飘大殿,在殿后发现有一巨石,相传是当年佛祖释迦牟尼歇息过的“圣石”。
当年,佛祖释迦牟尼率众弟子巡游世界讲说佛法。来到景洪坝区时,曾坐在一块大石上休息,笑言这里将会成为传播佛法的圣地。后来,人们就将佛祖坐的大石头奉为“圣石”。
“圣石”两侧分别是星期殿和长寿殿。
星期殿,傣语为“呵帕把瞻腕”,意思是每日佛殿,殿内展示了佛祖从星期日到星期六的立式、侧卧式、托钵式、坐式、沉思式、禅定式等不同姿态的逐日法相,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宗教理念和境界;长寿殿,傣语为“呵阿腊含达”,意为罗汉殿,供奉有18位罗汉尊者的金身。
沿石阶登山,在托钵罗汉中穿行,只闻梵乐悠扬,佛音缥缈。
终于,登上了山顶最高处,一座巨大的金色站佛——吉祥大佛巍然屹立,大佛两手分指,面向景洪城区,俯视芸芸众生,显得无限慈善、安详、和平、友爱。
仰望佛像,肃静的面庞,慈祥的神态,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似乎连心中的杂念也在瞬间消逝。
站立于佛前静默,沿着佛的目光远眺,心情变得尤为平静,宛如天空中的悠悠白云,那般闲静、平淡,那样超脱、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