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拉萨最古老的尼姑庵
仓姑寺经堂拍摄:台林珍
在拉萨大昭寺的南边,有一个隐于八廓街闹市区的尼姑庵――仓姑寺。与大昭寺香火旺盛、游客云集的热闹情景不同,仓姑寺显得清静而神秘。它是拉萨老城区内唯一的尼姑寺,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创建,历史悠久,在藏区颇有影响。一墙之隔的繁华与清静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既是一条“朝圣”之路,也是拉萨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漫步在这条街上,大昭寺煨桑的香火气时不时沁入你的心脾,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的虔诚的转经人络绎不绝;露天的小摊位和大大小小的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让你挪不动脚――藏饰、藏香,以及来自尼泊尔、印度的围巾、包包等。总之,去过拉萨的人,大都会在这条迷人的街上留恋忘返。尼姑庵仓姑寺就在这一片的繁华与喧闹中!从八廓街走进这个清静的寺庙里,感觉气温一下子下降了好几度。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高黄教(格鲁派)寺庙,主体建筑大经堂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宗喀巴大师、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等。经堂的东西两面,分布着一些黄颜色的房子,这是寺里尼姑们的尼舍。南面,也就是经堂的斜对面是厨房及寺管会所在地。有些杂乱的小院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片繁花。身着绛红色衣服的尼姑们,在念经的间歇,偶尔会在院子里休息。与其他藏传佛教寺庙游人如织不同,尼姑庵游人很少,只有当地信教群众经常来这里烧香拜佛或请尼姑们念经。仓姑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次成拉姆女士介绍说,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是尼姑们的念经、学习时间。这期间,会有信徒群众来捐钱,一两块或者上百块不等,提出念经需求,比如为家人祈祷、希望自己身体健康等,尼姑们就根据这些要求念经。有时,当地百姓家里办喜事或丧事,也会请尼姑们去家里念经。但大部分时间,尼姑们在寺里接受施主的布施,根据施主的需求念经。次成拉姆说,在藏区,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像生活离不开盐巴。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忧愁、快乐悲伤,他们都希望通过念经的方式,诉诸于自己信仰的神灵,以求超脱。尼姑或僧人,连接着人们和自己所信的神。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藏区很多人家把自家最聪明的孩子送到寺里当僧人或尼姑的原因吧?!仓姑寺的前世今生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从尼婆罗(今尼泊尔)和大唐分别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并为两位公主带来的两尊释迦牟尼佛像兴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当时,匠人们在拉萨东郊热村的山嘴开始筑堤修坝,整治拉萨河,将几支河水归入了一支河道。为使拉萨河水不再泛滥成灾,松赞干布曾在新河坝附近的一个洞穴里以石板为垫闭关修行。在藏语里,修行洞被称为“仓空”,现在的仓姑寺(又称仓空寺),就在松赞干布这个修行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松赞干布之后,多位藏传佛教大师曾在他修行过的洞里修行。十五世纪初叶,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古觉多登桑杰贝桑,在松赞洞里修行很久。为把自己的修行证德传授给以修炼观世音修诵为主的十余名尼姑,他主持修建了有八根柱子的石头结构的大经堂,塑造了十一面观世音泥像、无量光佛、莲花生、绿度母等主供佛像,并在土台上建起了八个转经筒,仓姑寺初成规模。此后,帕崩卡?德庆宁布活佛又将此寺扩建,增高至两层,并修有门廊,开有天窗。寺里除保持原有的十一面观世音、无量光佛、莲花生、绿度母等佛像外,还在天窗檐上绘制了宗喀巴三师徒和释迦牟尼佛的精美壁画,修缮了经堂里的法饰和法器,新增了保证日常法事支出的项目。从此,仓姑寺日渐完善,尼姑人数不断增多,尼舍也得到不断扩建。据介绍,历史上,仓姑寺的尼姑人数最多时近200名。旧西藏的达官贵人和商户,都愿意将自己的妻妾、女儿送进寺内,进行一段佛教徒式的学习生活,以提高佛教知识和文化水平,因而仓姑寺在拉萨女性信众中颇有影响。到1959年,仓空寺有尼姑120余人。但文革十年间,寺里的一些文物遭到破坏,尼姑们也被遣散。1983年,在五、六位老尼姑的倡议下,仓空寺得到维修,基本恢复了原貌。流散在社会上的本庙老尼姑先后返回庙里,恢复了佛事活动,培养了新尼姑。近三十年来,仓姑寺不断得以修复完善,寺里原有的松赞干布修行洞以及塑造于十五世纪初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等,依然被作为镇寺之宝供人们瞻仰膜拜。 严格的入寺程序和管理面对现代社会的繁华与诱惑,还有多少女子愿意出家修行?对于我们的疑问,寺管会主任次成拉姆女士说,近年来想入寺当尼姑的女子很多,但寺里房屋及设施有限,只能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挑选优秀的人才入寺。具体来说,能流利背诵500页经书才能进入仓姑寺。背诵经书要花很长时间,有的女子背了16年都考不上。现在,寺里共有87个尼姑,最大的82岁,最小的30岁。次成拉姆说,入寺之后,尼姑们还要背很多经书,还要继续学习。新尼姑从背诵经文到修持仪轨、练习经腔、制作贡品,吹、奏法乐等一系列活动,都由老尼姑以自身的见识,传授给新尼姑来完成,这是本庙的一个习惯。如今,仓姑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施主的供奉和信教群众的捐献。另外,为弥补不足,寺庙还在附近开办了茶馆、餐馆、诊所等。但这些经营实体大多带有慈善性质,不仅物美价廉,而且服务周到。寺庙里的尼舍大多是尼姑自建的,产权归寺里所有。尼姑去世或还俗后,如果没有可以继承尼舍的徒弟,房产就由本寺收回,转售给其他尼姑,售房款入寺里的公积金。尼姑们个人的生活来源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尼姑由家里供应;其他尼姑靠外出从事佛事活动的收入;少数特困尼姑,还要靠给别人洗衣被的微薄收入为生。作为仓姑寺的管理机构,寺管委会由四名成员组成,分别是主任、副主任和两个委员,她们各有分工,分管寺里宗教、经营等事务。另外,寺里还按照修习级别,设有执事导师和翁则(即领经师),负责日常的纪律监管和佛事活动等。设有库房负责布施,由较年轻的三名尼姑按修习的级别,依次每二年轮流担任。布施所剩的财务,要移交下一轮。另外,还有20名年轻的尼姑,负责寺庙厨房等日常事务。次成拉姆主任说,人活在世间,会遇到很多困难。仓姑寺交通方便,人们有什么不顺心或愿望,都会到寺庙里来表达。尼姑们作为佛教徒,就是要通过念经,帮助信众化解烦恼,把愿望实现。
- 上一篇:孝南区佛教综合大楼举行庆典仪式
- 下一篇:撒丁岛牧歌文化:多声部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