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绝版应县木塔
从太原出发,顺着大运路往北走,出了雁门关,很快就可以到达一个叫应县的地方。应县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950多年前,占领着中国北部的辽王朝在这里建了一座全部用木头组成的佛塔。当时,从契丹统治者到木塔建造者,恐怕谁都不会想到,他们的杰作如今已是绝版,成为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2006年5月初,塞北的风还夹杂着丝丝凉意。趁着在大同市评选全省好新闻的间隙,我匆匆赶往应县瞻仰木塔。车也就开了大约一个多小时,阳光下呈淡蓝色的木塔塔尖便在云天相接的地方若隐若现地映入我的眼帘。应县木塔到了。
木塔建在佛宫寺中,但寺院遗存已寥寥无几。据史料记载,佛宫寺当年曾僧侣众多,香烟缭绕,一派盛景。至于寺院从何时开始破败潦倒,我无暇也无意考证,只想尽快倾听木塔向我们述说一些历史的沧桑。
木塔全名叫“佛宫寺释迦塔”,绝大部分记载都说它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但是,究竟是1056年开始建,还是1056年已建成,均语焉不详。虽明《应县志》中还有“至金明昌四年(公元1189年)增修益完”的记载,但增修与修建毕竟不是一个概念,仍然解释不了刚才的问题。不过,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它都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造木塔者是何方能工巧匠?明《应县志》对此只留下一句话的记载:“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田和尚是谁,已无可考,成为历史上一个小小的谜团。
关于塔,我向来持一种崇仰和敬畏的态度,年轻时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以为塔只是“坟墓”的代名词,其所以能绵绵万世,是因为这些坟墓中安葬着佛祖灵骨或得道高僧、有德行的佛门弟子的尸骨,是因为他们一心向善的精神能反衬出人间的种种丑恶和炎凉。直到后来,才知道塔的用途是很多的,如宗教祭祀、存放经卷或佛门用品等,特别是唐代以后的塔往往掀开宗教的面纱与世俗接吻,功能日益多元,如航海指南、城市码头或驿站的标志,还有与佛教没什么关系的风水塔、文峰塔也应时而生。总之,佛塔在历史上曾有过非常崇高的地位,民间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就是说超过造一座七层佛塔的功德。
公元916年,以游牧为生的契丹民族在我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辽。她疆域很大,几乎比中原赵氏宋朝多了一倍。辽王朝存在了200多年,历九代帝王,几乎个个痴迷佛教,不少僧人在朝廷做了高官,还兴建了大批的寺庙和佛塔,应县的佛宫寺和释迦木塔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有史家曾评价说“辽以释废”,是很有道理的。
释迦木塔建于应县,是因为这里具备着多方面的客观条件,除去辽崇尚佛教外,大约还有以下三个。
其一,千年以前的应县林木茂盛。据《应县志》记载,应县木塔用了净木料5000多方。专家们以此推算,毛木料以及建筑时的各种附属用料,总量应在两万方以上。如果是四五十厘米粗、20米高的树,差不多要采伐上千亩的树才能建起这座木塔来。
我国早期的佛塔基本上都是用木头建造的,像应县释迦塔这样的楼阁式木塔,《后汉书》说是起源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其实,古人用木头建塔并不奇怪,传说中,树千年不老,可以连天接地。所以,木是生命的象征。是否可以理解为,木塔和浮图本是同义,辽王朝在应县建木塔也有一种建“生命之树”,并寓意王朝永续的意思呢?
其二,公元九、十世纪,战乱频仍,中原地区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统治中原的宋朝又贫又弱,根本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应付局面,不少人不得不拖儿带女颠沛流离,逃到相对稳定的辽王朝占据的北方地区,这不仅加速了民族大融合的速度,而且因为这些人中有不少能工巧匠,便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带到了还处于奴隶制的辽王朝。
其三,宋朝存在了三百多年,一天也没有真正统一过中国。在东北和华北,先有契丹的辽国,后有女真的金国,在西北有党项羌的西夏王朝,这还没有算上边疆地区的一些小王国。强邻个个如虎似狼,宋朝没有一天安生日子可过,不得不加强边防战备,便在与辽国相邻的定州(今河北定县)建了一座高大的砖结构的舍利塔,虽说这塔也沾着点佛门的味儿,但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建这座塔主要还是因为军事的需要,所以此塔也叫“-敌塔”、“料敌塔”。这一下,又该辽国浑身不自在了,自己在边境的一举一动都在宋朝的监视之下,这还了得,便也想了个主意,在应县建一座高塔,监视宋朝的边境情况。
应县木塔呈八角形,高67.37米,建立在一个巨大的、约4米高的石基上。佛塔全部由木头架构卯榫而成,没用一颗铁钉。塔的墙壁有两层,由外圈的24根柱子和内圈的8根柱子组成。有资料显示,木塔中运用的卯榫形式达62种,被誉为“卯榫之冠”;斗拱形式54种,被称为“斗拱博物馆”。从外观看,木塔为5层六檐,但在明层间均夹暗层,实为9层。据测算,塔的总重量为7430多吨,由322根木柱支撑。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的第一层外观极为华丽,重檐上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灿灿生辉。但入塔的门却并不宽敞,乍由外边进入塔内,一片昏暗中扑面而来的便是一尊10米多高的释迦牟尼塑像,这使得进塔的人立马被一种虔诚、庄严和压抑所笼罩,并伴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对于佛学,我非常无知。但观瞻过的寺院并不少。木塔中这尊塑像给我带来的新奇是,佛祖唇边留有黑黑的胡须。当地同志告诉我,兴起于北方的契丹族,骑马射箭、崇武尚勇,举国皆戎,男子身材魁梧多留胡须,以粗犷剽悍为美。这尊佛像体现的正是辽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是啊,佛祖也是人,这里不过是把天国里的人理想化,并还原为现实中的人,实在是对“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的有力诠释。
木塔一层的墙壁上绘有壁画,塔中一层光线不好,所以不能细细观赏。还是解说员指着墙壁上三位雍容华贵的妇女像告诉我们说,她们是辽朝的三位皇后,分别是钦哀皇后萧耨斤、仁懿皇后萧挞里和宣懿皇后萧观音,都和建塔有很大关系。还介绍说其中一位皇后就出生在应县。此说有多少根据?我只能暂时存疑。比如萧耨斤在历史上口碑很不好,史书上说她“黝面,狠视”,还说她老公死后,“殊无戚容”,见别人哭还说“汝年尚幼,何哀痛如是!”而且她结党乱政,做了不少坏事。我就想,这么一个人,怎能堂而皇之地被美化在佛门的宣传画里呢?再比如萧观音,1055年才当了皇后,如果是木塔在1056年已经建成,那在应县建塔这件事儿上,她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可以直达塔顶的木梯盘旋而上,十分陡峭,游人手脚并用方可顺利攀登。来到二层,光线明亮,给人豁然开朗之感,塔内外景色一览无余。这里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巨大的木柱支撑着塔的脊梁,可以明显看出塔已经有些倾斜。另一处便是木柱横梁上累累的弹孔,它们都是近现代以来木塔屡受战争重创的痕迹。1926年,冯玉祥的军队要向山西发展,阎锡山当然不愿意,便在山西发生了冯阎大战。据马良先生编著的《应县木塔史话》记载,此次战争,木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这本书中还记载了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我军有12发炮弹误中木塔,奇怪的是,颗颗炮弹都穿塔而过,未在塔中爆炸。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奇迹。于是,有人说这是因为塔中埋藏着避火防灾的宝贝,还有人说,这是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在让木塔展示自己佛心普度、善良永存的真谛。不管怎样理解吧,反正奇迹的木塔和真实的木塔都真真实实地耸立在我们面前。
除了战争带来的伤害外,木塔还抗御了几次大的地震。《应县志》记载:“元大德九年四月已酉,大同路地震,有声如雷,坏庐舍五千八百,压死者一千四百余人。”“元顺帝时,地大震七日,塔旁舍宇,尽皆倾颓,惟塔屹然不动。”到了现代,1966年邢台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也都波及到了应县,但这座直插云天的木塔总是如有神助,安然无恙。对木塔很有研究的应县原文管所所长马良先生对我说,木塔之所以能抗这么大的地震,现代科学已找到答案,这是因为木塔明层夹暗层,形成了刚体结构和柔体结构的有机结合,每遇大地震,这种结构便会将巨大的冲击释放掉,足见其整体结构的科学合理。
为了保护木塔,从第三层开始已对游人封闭,只知道佛塔的每一明层都有形态各异的塑像及其他文物,仅塑像就有24尊,大多为辽金时代的作品。我站在木塔二层的廊道上久久不愿意离去。幻想着登临塔顶的情景:往下看,人间盛况历历在目;往上看,朵朵白云伸手可摘,而塔檐上悬挂的风铃轻响在身边和脚下,登上天宫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吧!
应县木塔是瑰丽的国宝,塔中的文物也有许多是国内外罕见的无价之宝。当地的同志兴致勃勃地和我唠起了塔中文物的故事。
“文革”动乱的时候,附近学校的学生到木塔“造反”,在一层大佛的胸部凿了一个大洞,从中掏出了不少东西。这些东西究竟都是些什么,现在已无法准确统计。只知道当时曾将掏出的经卷以及一些能点燃的物品当街付之一炬,足足烧了一个多小时。不少上年纪的应县人对此至今还记忆犹新,一说起来就叹息连连。
1974年7月,国家文物局、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以及木塔文保所的专业人员在摸查木塔各层塑像残破状况时,又在木塔的一些塑像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辽代文物,其中的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的许多空白。有资料显示,这批文物共162件,都是在修建塑像时就放进去的,最晚也在金代。可惜这些文物许多都不在应县或保管严密,无法一睹真容。
古往今来,王侯将相、文人墨客、佛门弟子在应县木塔留下了不少的牌匾碑刻,以表达自己对木塔的赞颂和登塔时的心境。据介绍,仅牌匾就有53块,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顶层外檐的“竣极神工”和第四层外檐的“天下奇观”。这两块匾因人而贵,是明朝两位皇帝亲笔题写。
1423年,雄心勃勃的明成祖朱棣,第五次率军击败了屡犯边境的蒙古鞑靼部、瓦剌部军队,班师回朝时,来到应县。他登塔远眺,龙心大悦,既对自己的文治武功自恋不已,又对巧夺天工的木塔建筑由衷赞叹,便挥笔写下“竣极神工”。当地的同志告诉我,原匾中的“极”字早已脱落无迹,现在的“极”字是本地一位叫俞浩的中学老师在1974年模仿朱棣的字体补上的。85年后,明朝的另一位皇帝武宗朱厚照,也是因为和鞑靼部军队打仗时取得了胜利,登塔宴赏功臣时,乘兴写下了“天下奇观”四个大字。
前些时,淳朴善良的应县人刚刚隆重地给木塔过了950周岁生日,不少人都对“骨病”缠身的木塔忧心忡忡。从1989年开始,专家们已开始研讨木塔的修缮方案,如今18年过去了,却还悬而未决。前些时,有好消息传来,说应县木塔已被国家列为“十一五”重点文物维修工程,我们期待着这座国宝级的木塔早日恢复健康。
要离开木塔了,回首早已式微的佛宫寺,悠扬顿挫的木鱼和诵经声已离它远去,惟有悬挂在层层塔檐上的风铃仍不分昼夜地随风发出神韵悠长的吟唱,似乎还在坚持向人们追述着佛门的禅机和灵感。但是,现代人已很少听它絮絮叨叨,大家更为关注的是这座千年佛塔鬼斧神工般的建筑艺术,并追溯着先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木塔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那段历史。
- 上一篇:“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简介
- 下一篇:吉林高句丽王城入选非遗的理由是什么?